說起意大利,不同人眼中會有不同的定義。比如:愛旅遊的人,會覺得意大利是個浪漫的目的地;愛美食的人,會把意大利當成享受美食的天堂;而在體育愛好者眼中,意大利的諧稱是“呆梨”。而在疫情中的意大利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我們來看看吧。
截止3月13日19:00,意大利新冠肺炎确診數量已經是海外首位了,高達15113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爆發,形勢最嚴峻的意大利病例曲線已經高度類似湖北。
面對疫情,意大利出現的迷惑行為
疫情之初,許多意大利人拒絕戴口罩,拒絕隔離,拒絕封城。受疫情影響,意大利北部多個市鎮被封鎖,威尼托大區的沃鎮就是其中之一,更出現迷惑行為:當地居民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下聚集在廣場,手拉巨大橫幅抗議封鎖指令,要求“歸還自由”卻無人戴口罩。今天還看到一個新聞:意大利全國進入“緊急狀态”後,當地時間11日,圖中的羅馬大叔,套半徑1米圓盤出門,用獨特方式“遠離病毒”。這個腦洞也确實大,難道口罩不比圓盤輕松嗎?甚至連意大利的衛生部長顧問自己都曾公開宣傳:“口罩對健康的人毫無用處,口罩隻是為了保護生病的人和醫護人員。”而當華人在意大利街頭免費發口罩,無人問津;甚至還出現在意大利的華人,因為疫情被歧視和打罵的現象。
意大利人普遍對待疫情的态度問題,也是導緻意大利确診數量不斷攀升的原因之一。
患難見真情,來自中國的回應與行動
随着疫情日益嚴重,意大利人終于醒悟過來,開始求助。3月10日,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刊登意大利駐歐盟大使馬薩裡(Maurizio Massari)的署名文章指出,新冠病毒危機不僅僅是某個國家的事,它是一場“歐洲危機”,也需要照此應對,以中國援助為例向歐盟求援。但不幸的是,沒有一個歐盟國家響應委員會的号召。隻有中國作出了回應。
除了中國抗“疫”經驗成為了意大利熱門話題,意大利民衆的抗“疫”意識開始提高。2020年3月12日晚,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中國紅十字會共同組建的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9人抵達羅馬,并攜帶部分中方捐助的醫療物資。
當這則消息同步到了中國駐意使館的官方臉書上之後,許多意大利網友紛紛來到中國使館的臉書貼文下,說“Grazie”(意大利語:謝謝)、“謝謝中國”,同時還配有“紅心”。
意大利發行量第二大的《共和國報》的推特、臉書等社交賬号上的背景圖,換成了兩名中國醫生。以特殊方式,向這支專家隊伍表示了歡迎。
四川專家為何主動請纓支援意大利?
在《新聞1 1》節目中,四川省衛健委黨組書記沈骥介紹稱,這9名援助意大利的專家中,5位來自四川,救治經驗非常豐富。四川專家主動請纓支援意大利,沈骥強調了“回饋”“回報”兩個詞。
原來1988年意大利政府無償捐助四川建立了最大型的急救中心,30多年來這個急救中心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為四川的醫療服務提供了很大的支撐作用。更重要的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意大利的紅十字會以及醫學會派了14名急救專家駐紮在四川綿陽的重災區,為搶救傷員做了長時間工作,約有900名傷員在意大利專家的指導下轉危為安。
他們代表中國,用行動“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瑤”,更用行動告訴世界,疫情沒有國界,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世界那麼大,疫情之下說走就走的旅行要再等等。大家還是要做好防護工作,不能松懈。我們要相信最好的春光不僅在大自然裡,也在人們心裡。就像《小王子》裡狐狸告訴小王子“隻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實質性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