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征信修複項目是真是假

征信修複項目是真是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4 23:51:29

征信修複項目是真是假?近年來,打着“征信修複”旗号的騙局在全國多地層出不窮,形成了一條集招聘“征信修複師”、培訓、加盟代理、個人信息售賣為一體的灰色産業鍊,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征信修複項目是真是假?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征信修複項目是真是假(征信修複瘋狂的騙局)1

征信修複項目是真是假

近年來,打着“征信修複”旗号的騙局在全國多地層出不窮,形成了一條集招聘“征信修複師”、培訓、加盟代理、個人信息售賣為一體的灰色産業鍊。

“收費修複,不成功,就退款”,當一個人因征信報告出現不良記錄而苦惱時,往往會被這類廣告吸引。

征信報告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出具,可以反映個人或企業社會信用的基本情況,如果其中出現不良記錄,會對企業或個人在貸款、申請信用卡、升學就業、出行等多方面帶來影響。

征信報告的重要性,讓一些不法分子動起了歪腦筋。近年來,打着“征信修複”旗号的騙局在全國多地層出不窮。多個案例顯示,詐騙者聲稱可以幫助他人修複不良征信記錄,但他們詐騙得逞後,便将客戶拉黑,人間蒸發。有的甚至還辦起培訓班,收費培養“征信修複師”,形成了一條集招聘“征信修複師”、培訓、加盟代理、個人信息售賣為一體的灰色産業鍊。“征信修複”亂象擾亂了征信市場秩序,還給受害人造成經濟損失、個人信息被惡意使用、洩露、買賣等風險。

在相關法規、文件中,均未提及“征信修複”的概念。今年8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的信用報告都沒有“修複”一說,征信領域也不存在“征信修複”的概念,征信報告中的信息都是由相關信貸機構報送的(比如一個人在農行辦理過業務,其征信内容就由農行報送),這些機構如何報送,征信報告就會如何展示。“任何打着征信修複名義進行的商業活動都是騙局”。

詐騙得逞後就拉黑客戶

中國征信業的發展,自 1932 年第一家征信機構——“中華征信所”誕生算起,至今已有90年曆史。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官網顯示,中國目前的征信系統,已建設成為世界規模最大、收錄人數最多、收集信息全面、覆蓋範圍和使用廣泛的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基本上為國内每一個有信用活動的企業和個人建立了信用檔案。

在征信系統逐漸完善,社會信用意識不斷提高的背後,“征信修複”騙局也層出不窮。《中國新聞周刊》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輸入“征信修複”,便可檢索到大量司法文書。例如,2021年6月8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的一份刑事判決書顯示,昂某為恢複個人征信,聯系到張某學,張承諾可以為其修複征信。自2020年5月到8月,昂某分四次将3.5萬元轉入張的賬戶,張拿到錢後,謊稱已修複成功,随後将昂某的聯系方式全部拉黑,詐騙所得被其揮霍。

張某學稱已修複征信後,昂某去西甯市人民銀行系統查詢個人征信報告,發現并沒有修複。随後,他給張打了好幾次電話都打不通,發現自己被拉黑了。張某學供述:“我明知無法修複就病急亂投醫,通過陌陌手機軟件發現一個修複征信的廣告,聯系了對方,後來這個人從陌陌上将我拉黑了。”

案發後,張某學自願認罪認罰,并簽署具結書。他因犯詐騙罪獲刑一年一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币七千元。

一些打着幫助他人“征信修複”的旗号,進行電信詐騙的案例也不鮮見。

7月25日,湖南省郴州市民李女士來到浦發銀行郴州分行,将一面寫有“反詐宣傳暖人心 情系客戶識騙局”的錦旗,送給了該行營業部理财經理劉穎婕。

劉穎婕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她是李在浦發銀行的專屬理财經理,幾天前李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某金融監管平台工作人員。該電話稱,通過李的京東白條顯示,李的征信存在問題,需要李按照提示進行修複,否則會影響子女學業等問題。這名“工作人員”還警告李,相關“征信修複”的操作過程不能讓第三方知道,否則會洩露個人信息,造成的一些損失都由李本人承擔。

李聽後很慌張,這名“工作人員”聲稱如果李按照他的操作,就可以提高其征信指數,完成修複。

随即,這名“工作人員”引導李在微粒貸上貸款15萬元,并引導她關閉微粒貸還款界面,為後續詐騙做準備。李女士此時并未察覺到被騙,但感到困惑,于是她撥通了劉穎婕的電話,問詢微粒貸界面相關事宜。劉穎婕聽後,判定這是一起打着征信修複名義的騙局,随即要求李停止一切操作,并為其報了警。

經警方調查證實,這是一起電信詐騙案。詐騙分子冒充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利用李女士急于對征信進行修複的心理弱點,引導其申請貸款後關閉微粒貸還款入口和反詐監測功能,一步步落入陷阱。

劉穎婕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她了解到李女士并不存在征信問題。近年來,随着征信逐漸被重視,網絡上出現了各種打着征信修複旗号的虛假宣傳和詐騙套路,最終目的是騙取個人信息和資金。

與李女士通過銀行人員及時識破騙局相比,海口市民王女士就沒這麼幸運。

據南國都市報報道,5月29日,王女士接到一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支付寶工作人員,表示王因平時向銀行貸款産生了征信風險,需立即聯絡銀監部門降低消除個人征信中的不良記錄。這名來電人員還引導她通過釘釘軟件,添加到一名自稱來自“國家銀保監會”的男子,并由其發起視頻通話。該男子穿戴正式,還出示了個人姓名、工号等,而且說辭專業,能說出王在何時何地以何種身份名義申請過貸款,這讓王對他深信不疑。

在該男子的提示下,王的電子郵箱收到一張網頁截圖。界面最顯眼的位置标示“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内容除部分王女士個人信息外,對應“征信安全系數”一欄中顯示數值為56.8%。該男子告訴她,如果該數值跌破50%,其個人征信将被列入金融系統的黑名單。此後,在其誘導下,王女士陸續将38萬元,轉給了6個陌生人賬戶。此後,該男子讓王等待銀行“降低征信風險”的回話。

王女士說,該視頻男子讓她等10分鐘後,就會接到銀行相關回應。但她等了20分鐘仍未接到電話,她聯系該男子後,發現自己已被拉黑。她又給最早自稱支付寶一方的來電打電話,發現已無法接通,她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随後報了警。

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征信機構應當采取合理措施,保障其提供信息的準确性,無論是征信機構還是商業銀行等信息提供者,都無權随意更改、删除信用報告中正确展示的信用信息。

6月13日,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征信管理處發表《“征信修複”是騙局,依法維權是正道》一文,稱社會上關于個人征信可以修複的說法屬于虛假宣傳,其實質是利用公衆删除不良信用記錄的迫切心理,以承諾删除不良信息為由,收取高額服務費用後失聯,不僅不能删除展示無誤的不良信用記錄,還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從教到騙,已成“黑色産業鍊”

目前,在一些網絡平台,一些打着“征信修複”噱頭招攬生意的公司仍不鮮見。甚至在工商信息中,不少公司将個人信用修複服務、企業信用管理咨詢服務等列入經營範圍。

8月2日,《中國新聞周刊》查詢天眼查數據顯示,經營範圍涉及“征信修複”的存續狀态公司多達8991家。

記者以客戶名義聯系到多家征信公司,他們表示,公司收費後,通過向一些銀行申請異議的方式,幫客戶修複征信。例如,重慶一個征信修複機構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現在他們仍能修複個人征信,修複标準是,每一條1000~1500元。這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修複的“方法”是,讓客戶提供個人的征信報告、相關合同、還款流水等信息,進而幫助客戶進行征信異議申訴。談到這種業務是否違法時,她表示“我們完全合法合規,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情,就像有人為了順利貸款,而找專業的貸款機構幫忙一樣”。

可見,這種“征信修複”的實質是對征信進行異議申訴。有知情者表示,這類公司在申訴過程中,為提高成功率,往往會通過惡意投訴等手段來逼迫金融機構或數據機構做出讓步。

對待這種行為,國家層面早已表态嚴查。2021年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通知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信息主體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的心理,混淆征信異議、信用修複概念,以“征信修複、洗白、鏟單”“征信異議投訴咨詢、代理”為名行騙,威脅人民群衆财産安全,嚴重擾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局,必須嚴查嚴處。

對待這類惡意投訴,一些機構表示不堪其擾。廣州綠網環境保護服務中心(簡稱綠網)是一家緻力于污染防治的非營利性環保組織,該中心主任向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該中心通過一些官方通報、公開的司法文書等,建立了環境數據庫,并提供給了一些征信機構。

他稱,現在很多銀行把企業的環境不良記錄列入風控指标,一些相關企業在貸款、招投标時會受到影響。因此,個别涉事企業和一些操作征信修複業務的市場中介會找到綠網,要求删除數據。

向春稱,以前一些企業找到綠網交涉時,90%的都會理解,他們隻是對一個社會組織收集整理這些數據的目的表示疑問,有的去咨詢律師後,知道綠網這麼做不違法後也就不再說什麼。“今年,來找綠網删除信息的中介數量翻了好幾倍。他們受一些企業之托,為了拿到所謂的删除費用,和我們交涉時,語氣異常強硬。為了達到目的,他們就會對綠網各種惡意投訴。”

據向春了解,近年來,疫情對很多企業的經營狀況帶來沖擊,這些中介卻利用企業的認知盲區,在大肆發展業務。他們通常會主動去拉業務,看到哪個公司因相關刑事訴訟或環保處罰等原因産生不良環境數據後,便去聯系,表示企業因這些數據會帶來多大負面影響,進而表示可以收費幫他們删除。

7月23日,中國法院網發表《“征信修複”豈能成為一門生意》一文,該評論稱,社會上出現一些以“征信修複”“征信洗白”等名義招攬生意的機構和個人,他們大肆宣傳可删除信用報告中的不良信息,甚至堂而皇之辦起了培訓班,開班“授課”。事實上,所謂的“征信修複”“征信洗白”不僅是騙局,還暗藏其他風險。那些所謂的“征信修複課程”,實際上是通過私刻假章、僞造虛假材料等方式進行惡意投訴,妄圖達到修複征信的目的。

《中國新聞周刊》發現,目前在一些網絡平台,仍可查到招聘“征信修複師”啟事。2020年8月,新鄉聚銀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貼出的一則信息顯示,該公司招聘的“征信修複師”,薪資為8000元及以上 (底薪 績效 提成),學曆要求為高中以上,工作内容為負責接待征信顧問交接的客戶、完成每天系統分配的電話回訪任務、通過技術修複客戶征信、邀請接待客戶上門考察等。天眼查顯示,該公司已于今年5月12日被注銷。

《經濟日報》曾報道,某微信群中就有“廣告”宣稱,花19800元便可獲得“如何修複征信”的“品牌課”。學員“上課”後,不僅能把自己的征信記錄“洗白”,日後還能靠“征信修複”手藝賺錢。一家位于湖北宜昌的征信修複公司負責人曾告訴媒體,“公司這邊正在招代理,加盟費用分為9800元、39800元、59800元三個級别,一個城市隻招一個代理。每條逾期征信收多少錢,代理可以自己定。宜昌這邊,我們修複一條逾期征信收1500元。”

2021年4月21日,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法院作出的一份判決書顯示,李某陽經常在朋友圈發布“征信修複” 的成功案例,宋某與王某某就想跟李學習這門技術。李某陽向他們表示,一家銀行6條以内收費4000元,公司(河南中和征信服務有限公司,由趙某辰等人成立,現已注銷)做失信人員的信用修複問題90%都能成功,而且是通過正規、合法的途徑。

李某陽跟宋王二人最後定下的培訓費用是18888元,先交1萬元,學完再交餘下的錢。交完學費,宋某和王某某前往中和征信接受培訓時,卻發現該公司傳授的征信修複術是如何編造理由欺騙銀行。在公司實施詐騙時,趙某辰和李某陽分工明确,李某陽負責拉客戶收費,趙某辰負責授課培訓。趙某辰供述稱,公司對外宣傳的是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幫客戶修複征信,事實上其講解的是僞造一些理由去幫客戶“修複征信”,包括做假的銀行流水、造假的住院病曆等等。公司都是先收取費用再進行培訓,加盟費有1.98萬元、5.98萬元、18萬元三個檔次。

最終,趙某辰、李某陽都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

根據《征信機構管理辦法》第五條,設立個人征信機構應當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根據《企業征信機構備案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任何組織都不得采用加盟、代理、挂靠等方式從事企業征信業務。

打擊仍存在現實難題

多位受訪者表示,企業或個人如果對征信報告内容有疑問,可以通過合法途徑去解決,相關渠道也比較透明。

2013年1月21日,國務院發布的《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遺漏的,有權向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異議,要求更正。”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有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企業或個人)如果對報告中的逾期等有異議,可以通過兩種途徑提出異議申請:一是,自己聯系信貸機構,如果符合機構删除條件,機構就可以删除,征信中心接收數據後,一般次日就會更新;二是,帶身份證原件和複印件,到當地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針對報告中有疑問的信息提交異議申請,征信中心接收後會将異議轉達給相關機構,督促機構來核查處理,一般20個自然日會給予回複,具體結果也要以機構的核查結果為準。征信異議受理不收取任何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良信息不會終生記錄。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删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體可以對不良信息作出說明,征信機構應當予以記載。

今年以來,在國家層面對“征信修複”亂象的整頓接連不斷。

3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關于重點開展“征信修複”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稱,治理對象主要是假借“征信修複”“征信洗白”等名義招搖撞騙,通過虛假宣傳、教唆無理申訴、材料造假、惡意投訴等手段騙取錢财或個人信息,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市場主體。

央行還印發《關于開展“征信修複”亂象專項治理“百日行動”工作的通知》,要求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全國範圍内開展此項工作。

近日,多地報道了此次行動的相關成果。截至目前,河北省各級分支機構共排查323家涉“征信”字樣的企業,指導220家涉嫌從事“征信修複”業務的企業完成整改,清理違法“征信修複”廣告8條,61家企業完成工商信息變更,33家企業注銷,31家企業納入企業異常經營名錄,112家企業移送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查處。

7月28日,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征信管理處副處長劉愛華在新聞通氣會上介紹,截至7月中旬,湖北省共推動處理帶“征信”字樣企業機構731家,其中變更名稱或經營範圍319家,注銷93家,納入異常經營名錄319家;有14個市州已經清零。湖北轄内已沒有實際從事和宣傳開展“征信修複”業務的機構。

有一些受訪的業内人士表示,近年來相關部門對“征信修複”騙局打擊不斷,但仍有案例不斷出現,有一些現實的原因,比如部門聯動性不夠、有些銀行存在“内鬼”,這類騙局涉案金額往往不高,警方重視不足等。

北京一家征信機構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打擊一些福彩騙局、拐賣案件時,往往會出現多部門聯合行動,而“征信修複”騙局在部門聯合行動方面做得不足,這樣打擊力度就相對欠缺。此外,這類案件涉案金額往往較小,加上詐騙者手段非常隐蔽,偵破難度較大,導緻相關部門打擊的主觀意願不足。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征信修複公司通過非法方式,比如與銀行内部人員串通,提出假的異議,銀行進行了修複,則屬于違法行為。他表示,若以合法民事代理方式,依照《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提出異議申訴并不違法,但如受托主體不具備征信業務資質,打着修複征信、征信洗白、逾期鏟單等幌子進行虛假宣傳,并通過僞造銀行流水、篡改資料信息、編造不可抗力事件等理由進行違法申訴,則不僅面臨民事責任及行政處罰,亦可能觸及刑法中“詐騙罪”等罪名,承擔刑事責任。

北京市中永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财經律師劉興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征信修複”或“征信洗白”騙局,會導緻“劣币驅逐良币”,會讓金融市場的征信失去信用,造成金融市場信息失真,甚至會産生金融市場的“黑天鵝”,因此,應對其進行依法打擊。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董盼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