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為人知的登月

不為人知的登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6 14:58:42

不為人知的登月?1969年7月20日,數以億計的人們通過電視直播目睹了前所未見的場面: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首次在地外天體上留下了人類的足迹,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不為人知的登月?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不為人知的登月(一場通俗文化的狂歡)1

不為人知的登月

1969年7月20日,數以億計的人們通過電視直播目睹了前所未見的場面: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首次在地外天體上留下了人類的足迹。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探索宇宙的壯舉。相比科學和政治意義,它更重要的遺産是在此後的半個世紀裡潛移默化地改變了通俗文化——從娛樂、建築到時尚、消費品乃至流行語,正如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登月引起一代人“圍觀”

如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沒有精明強幹的公關團隊,人類登月的文化影響不會如此巨大。

據美國《天文學》雜志網站報道,NASA于1958年成立之前,太空航行屬于軍方的職權範圍,嚴格保密的作風延續到了NASA的草創階段。

起初,NASA隻在飛船發射成功後才向公衆通報。随着太空探索越來越被公衆熟悉,該機構開始主動公開登月計劃的更多細節,包括宇航員的身份、任務的目标和面臨的挑戰,還提前公布發射時間,以便人們圍觀。

“如果它像軍隊一樣運作,就不會有那種戲劇感、參與感和奇特感。”《營銷月亮: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公關》一書作者理查德·尤雷克對《天文學》說。

對人類第一次月面行走進行直播也是NASA的公關部門提出的。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個好主意。在20世紀60年代,能在月面進行直播的技術設備并不存在,包括足夠小、能在太空中工作的攝像機。有工程師擔心,分心去開發這些小玩意兒會拖累整個計劃。

公關團隊堅持認為,講好故事和取得成就同樣重要。他們赢了,為時2小時36分鐘的月球漫步通過裝在登月艙上的攝影機進行了全程直播。在美國,1.25億人守在電視機前,收視率高達94%;根據美國合衆國際社的統計,全球約有6.5億人觀看了直播。

“沒有電視,登月隻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對憤世嫉俗者來說則是昂貴的噱頭。”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則報道援引業内人士的觀點稱,“相反,看到現場,未經編輯,無處不在,它成了一種全人類親密關系的真實體驗。”

“我現在還清晰地記得觀看‘阿波羅11号’着陸和月球漫步的情景,這難以置信地鼓舞人心。”NASA“新視野号”探測器首席研究員艾倫·斯特恩對《天文學》說,“我認為,阿波羅計劃……最終創造了給我們提供家用電腦和互聯網革命的那批人。”

美國錫拉丘茲大學的羅伯特·湯普森也看了直播,當時他10歲。“可以肯定地說,阿波羅登月是全世界最大也最富集體性的活動之一——所有人幾乎都在做同樣的事。”

“不限于美國,這也是世界各地那一代人的共同記憶。”這位傳播學教授說。

文藝界開啟“太空時代”

商家從來不會錯過機會。在阿姆斯特朗的故鄉俄亥俄州,“月亮奶酪”與登月計劃一道蓬勃發展,商店裡還出現了“飛月冰激淩”。1965年,克萊斯勒推出了“普利茅斯衛星”型汽車。孩子們忙着組裝“土星五号”火箭模型,太空主題海報裝飾着卧室的牆壁。數不清的企業在名字中加上了“太空”這個詞。宇航員接受訓練的休斯敦被稱為“太空城”。

對月球的探索在藝術界得到了全方位回應。宇航員的形象啟發了藝術家安迪·沃霍爾,令後者創作出波普名作“月球漫步”。1981年美國音樂頻道推出MTV時,選擇了奧爾德林站在星條旗旁的形象作為标志。

還有流行音樂的代表人物邁克爾·傑克遜。他不曾在NASA上過舞蹈課,但他在1983年首次表演的舞步太過奇妙,以至于被外界冠以“月球漫步”或“太空步”之名。

美國《西雅圖時報》稱,約翰·肯尼迪宣布登月計劃後,一家動畫公司推出了《傑森一家》作為回應。接下來的20年中,這部動畫喜劇占據了美國家庭周六早間的電視屏幕。

那個時代的許多影視劇以太空為主題。在《太空仙女戀》中,男主角是一名住在佛羅裡達的宇航員,娶了一位經曆了2000年歲月的精靈。與此相關的科幻作品包括《迷失太空》《星際迷航》《火星叔叔馬丁》。庫布裡克的史詩級作品《2001太空漫遊》于1968年上映,《星球大戰》系列影片于1977年發布。1977年還上映了電影《魔羯星一号》,該片信誓旦旦地宣稱宇宙飛行是假的。另外,不要忘了1979年的《異形》。

同一時期,音樂也與太空探索建立了奇妙的聯系。《帶我飛向月球》這首由弗蘭克·西納特拉于1964年唱紅的歌曲,在“阿波羅10号”繞月飛行時就已奏響。“阿波羅11号”任務期間,奧爾德林用便攜式錄音機播放了這首歌,使之成為人類在月球上聽到的第一首歌。飛船發射前夕,大衛·鮑伊發布了專輯《太空怪談》,并在BBC的專題節目中播放。

時尚界對宇航時代的回應更是别具一格。“時尚界未來主義之父”安德烈·庫雷熱,在20世紀60年代的設計中大量使用幾何形狀和新材料,如乙烯基和塑料。緊接着,帕高的迷你裙和裡德·克勞福德的“美元公主”帽子聲名鵲起。

建築物雖然不像《傑森一家》裡的那麼怪誕,但也帶上了太空風情。“看起來就像當時的汽車。”建築師維克托·紐拉烏告訴美國國家公共電台,“都有翅膀或鳍。”那個年代建造的巨型設施酷愛玻璃、鉻和塑料,銀光閃閃,看起來猶如整裝待發的宇宙飛船。

阿斯托洛圓頂運動場就是這種流派的代表。它位于休斯敦,離約翰遜航天中心不到50公裡。1962年建成時,該運動場是美國職棒大聯盟球隊太空人隊的主場。1971年,一支美職籃隊伍移師至此,它就是日後的NBA勁旅休斯敦火箭隊。

佛羅裡達州迪士尼樂園距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場約80公裡,于1971年開放,比迪士尼樂園在南加州的首次亮相晚16年。兩個主題樂園裡都有“明日世界”,是一部以太空為主題的過山車。早在人類飛向月球之前,“明日世界”就讓遊客穿梭于星辰之間。

“科學家正在打開太空時代的大門,取得造福子孫後代的成就。”華特·迪士尼曾經這樣介紹,“‘明日世界’旨在讓您有機會參與冒險,一窺我們未來生活的藍圖。”

激情向紛擾的現實妥協

“明日世界”多年來一直在發展完善,但在現實世界中,人們對太空探索的興趣無法持之以恒。“阿波羅11号”登陸月球之後的半個世紀裡,無論是後續的登月任務,還是“天空實驗室”空間站和航天飛機,電視直播的收視率再也未能創造新的紀錄。

“美國人非常自豪,但太空的成就已很難引起他們的注意。”克裡斯蒂說,他在人類第一次登月時才13歲。“現在的人們大多抱着‘我們到過那裡,我們幹過那事’的态度。”

“我将‘阿波羅11号’稱為美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時刻。”湯普森說,“那之後五六年,一切開始分崩離析。”

美國《史密森尼雜志》網站稱,一個“國家神話”主張,美國人想去月球,熱情地支持NASA和太空計劃。這種觀點忽略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的複雜性——身處劇變中的民衆被越南戰争、城市騷亂和層出不窮的暗殺搞得精疲力盡。所以,始終都有一種觀點質疑說,“當我們還無法處理地球上的問題時,為什麼非得去月亮上呢?”

“阿波羅計劃”代價高昂,約194億美元,約相當于今天的1165億美元。截至1968年,美國在越南打仗的花銷達到193億美元,還奪走了1.6萬人的生命。公允地說,當時的美國人很高興能飛向月球,但他們的注意力并不全在這一件事上。

登月帶來的喜悅同樣難稱持久。“水門事件帶來沖擊,越南戰争即将結束。”湯普森說,“能源危機、汽車行業崩潰……”那段黃金歲月很快結束了,和《太空仙女戀》一起。

“太空計劃在20世紀中葉影響巨大,遍布各行各業。”他繼續分析說,“當我們登上月球時,這種影響到達巅峰,之後便一路下跌……我們得處理真正的危機了。”

宇宙的神秘感随着登月成功消失了不少。“幾千年來,月亮是超凡脫俗的,近在咫尺、觸手可及,卻又遠在天邊。”湯普森說,“自1969年7月20日起,它徹底變了。”

絕大多數人意識不到這種轉變,因為他們原本就沒有太多時間仰望星空。湯普森屬于少數例外。作為教學計劃的一部分,他一直堅持在講課時播放月球漫步的錄像。

“今天的學生們素質很高也很用功,但他們對登月年代發生的事情知之甚少,讓我感到驚訝。”他感歎,“說登月隻是‘一小步’,或許也有這方面的意思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