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綏化的名字怎麼來的

綏化的名字怎麼來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23:29:44

——張晶川走訪慰問“傳奇奶奶”姜淑梅

綏化的名字怎麼來的(您是綏化的名人)1

張晶川與姜淑梅老人開心地交談。記者 汪海 攝

10月21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8時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晶川來到弘坤·玉龍城小區,走訪慰問79歲的中國作協會員、“傳奇奶奶”姜淑梅。

一見面,張晶川對姜淑梅說:“您是綏化的名人、綏化的驕傲啊!”

滿頭銀發,面色紅潤,精神矍铄,見張晶川等人前來看望,姜淑梅十分高興,笑呵呵地說:“我是山東人,是在綏化這塊寶地上出的名兒!”她的話,說得人們哈哈大笑。

透明的陽光傾灑進來,溫馨的笑語滿屋。祖籍同為山東,張晶川與姜淑梅坐在沙發上,唠着嗑兒,一同回憶着“亂時候,窮時候”的傳說,撿拾着失落的記憶,共享着幸福時光。姜淑梅笑着說,我的字不好,但我的故事好!張晶川說,您的作品我讀了,有些故事也有印象有概念,讀起來很有意思,很受教育啊!

上世紀60年代,姜淑梅逃荒到安達市。她恪守“甯可累死在東北,不能窮死在東北”的信條,艱辛的日子像熬堿一樣,熬出了精華。老人一生很傳奇,60歲才學習識字,75歲開始寫作。2013年10月,她的第一部作品集《亂時候,窮時候》出版發行,那些“讓整個中國潸然淚下的小民往事”,大受讀者歡迎。姜淑梅又創作出版了《苦菜花,甘蔗芽》、《長脖子女人》,不僅中老年人青睐,青少年也喜歡,“姜絲”劇增。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南方周末等媒體予以連續報道,稱其“傳奇奶奶”。據悉,姜淑梅正創作的第四部作品,是有關家族史的。張晶川說,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記錄下來,這是貢獻,留給青年人一筆精神财富。這樣的作品很有價值,能夠傳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好傳統,對家庭、家族、民族、社會、國家的文明進步,都有激勵作用。

姜淑梅說,自己的老師是女兒張愛玲,談話間時不時稱呼女兒“張老師”。張愛玲,中國作協會員,著名作家,筆名艾苓。在女兒眼裡,姜淑梅這個學生很用功,張愛玲說,識字、寫作,使她的生命“好像重新開始了”,創造了傳奇!今年8月,姜淑梅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母女比肩,創造了又一個傳奇。

姜淑梅的作品都是真實的故事,老人記憶力特别好,六七十年前的事兒,記得真兒真兒的。看着她回憶整理出的童謠,讓人倍感欽佩。

張愛玲說:“我娘平時學習、創作、畫畫,總用廢舊的紙張,勤儉節約是老人一生的習慣。”張晶川說,老人的經曆、感悟,言行與品質,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要傳承下去,教育更多年輕人健康成長。姜淑梅說,外孫就是看了她的書深受鼓勵,現在大連讀研究生。如今,老人還經常出去收集故事,每天堅持鍛煉,一次能做三五十個仰卧起坐。張晶川說,老人的精神好,積極樂觀,這是長壽的秘訣。

告别時,張晶川祝福姜淑梅長命百歲,也祝願全市老人們節日快樂、幸福安康、生活幸福!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錫文等參加走訪慰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