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一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可是把曹操給坑慘了,曆史上的曹操确實偏愛虜人妻,但他這次建造銅雀台真的不是為了關大小喬的。
銅雀台是曹操在官渡之戰擊敗了袁紹後遷都建邺後下令建造的,與銅雀台同時修建的還有金鳳台和冰井台這兩座高台,金鳳台在後期改名為金虎台,這三座高台也是後期建安文學的發源地,建安文學中不少知名作品都是在這三座高台上創作出來的。
因此杜牧詩中的“鎖二喬”真的隻是指兩座橋而已,這兩座橋是分别連接在三個高台上的兩座橋,這兩座橋的作用是為了更方便在幾座高台之間行走才修建的,并不是指大喬和小喬。
相傳曹操在迎漢獻帝到建邺後消滅了袁氏兄弟,一日做夢夢見有金光從地透出,曹操覺得這個夢絕對預示了什麼。第二天便命人從他夢中之處挖掘,果不其然這一挖挖出了一隻銅雀。
曹操身邊的謀士荀攸聽聞曹操講述的前因後果後,當下表示這是大吉之兆。因為曾經舜帝的母親在懷下舜之前也曾夢見有玉雀飛入懷中,不久就生下了舜帝,如今曹操挾天子遷都建邺,碰巧曹操又因夢而挖掘出銅雀,這不就是預示着曹操将成為帝王嗎。
曹操聽後十分開心,幾經謀劃之下決定建三座高台,以這三座高台來歌功頌德,彰顯自己建下的豐功偉業。而這三座高台中間的一座就是銅雀台,三座高台成一字型排開,金虎台與冰井台分别坐落在銅雀台的兩邊。
這三座高台高10餘丈,在台上設有屋舍百餘間,其實曹操建立這三座高台也不僅僅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曹操畢竟是個有勇有謀的軍事家,他建的這三座高台自然有别的用處,其中冰井台就是用來儲藏冰塊、煤炭、糧食等食物的倉庫,通過儲藏這些東西以備戰時之需。
《水經注·卷五·濁漳水》中記載:在邺城的西北隅,以牆為基,台高十丈,有屋百餘間。魏武常王叔治處也。嚴才叛亂,攻掖門,王修聞變,率領部屬急奔宮門救援,曹操在銅雀台上望見之說:“彼來者,必王叔治也”。
由此可見曹操修建這幾座高台确實不僅僅是為了吟詩作樂之用,而是将它作為戰略要地的。
不過為這座高台賦予更多故事的還是那些文人墨客,曹操的《登台賦》就不用說了,畢竟是為這幾座高台量身定制的,除此之外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蔡文姬的《悲憤詩》、《十八拍》等都是在這座樓台上創作出來的。
十六國趙石虎在位期間,因為十分喜歡銅雀台,便又派人給銅雀台來了次二次加工,他命人在銅雀台原有的基礎上加高了二尺。并在台上修建起五層高的樓閣,樓閣上的窗戶都用銅籠裝飾,還在命人建造了一隻展翅欲飛的銅雀放在樓頂。
因為樓閣是修建在高台上的,雖然看似是平地而起,但其實若能登樓而立,便仿佛置身于巍峨高山之巅,遠遠望去整個建邺盡收眼底。
因為樓閣用了大量的銅制裝飾,每當清晨陽光照射在樓閣上,窗戶上的銅籠便反射出點點金光,彼此之間相互交錯,一時間整個樓閣顯得流光溢彩,這般情景怎一個奢華能形容的了的。
可惜今日的銅雀樓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風采,這般情景要想再見一次隻能靠看着眼前的遺址憑空想象了。
不僅如此趙石虎還命人在銅雀台下挖了兩個井,兩個井之間相互連通,這兩口井被他命名為“命子窖”,同樣這兩個井是用來囤放财寶糧食等物資的,看來古時帝王都有一顆未雨綢缪的心,大概也能理解為何曹操如此多疑了。
銅雀台之所以如此著名,除了它所承載的曆史人文文化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建築技術水平,這三座高台中,尤其是銅雀台的建成,在當時達到了我國古代高台建築的巅峰。
小編熱評:我想曹操絕對想不到自己隻是建幾個高台而已,卻因為杜牧一句詩背了千年的黑鍋。曹操要是早個幾年就知道随便建個銅雀台都能跟大小喬扯上關系,以曹老闆這種不會吃虧的性格,估計是真要把大小喬給虜了去鎖到這銅雀台上去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