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4-08 06:19:15

随着M43系統兩台旗艦機身的發布,網絡上再次出現了“為什麼這個價格不買全畫幅機身?”的質疑聲。面對這樣的質疑聲,我們今天就來相對客觀公正的正面回答這一問題,也就是“2022年,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1

相信通過我的文章,應該能夠讓大家明白M43系統存在的價值所在。

一台有價值的相機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雖然這是一件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在文章的開頭我還是希望和大家聊一聊我認為的,能夠評價一台相機價值的三個核心要素,那就是“拍到”、“拍好”以及“價格”。如果一台相機能夠在這三個核心要素上做到單項極緻,或者其中兩項優秀,或者三項都很良好,就一定會是一台優秀的相機。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2

“拍到”領域的極緻代表就是曾經的單反旗艦機身和如今的各家速度旗艦微單相機,優秀的自動對焦與超高速的連拍速度能夠讓攝影師盡可能的抓住每一個瞬間。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3

“拍好”領域的極緻代表就是1億像素或者1.5億像素的中畫幅相機與部分具備“抖抖樂”功能的全畫幅相機。當然我認為像索尼Alpha 7S III/FX3這樣的視頻暗光神機也是“拍好”領域的一個巅峰分支。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4

“價格”領域的極緻代表就是各家的入門相機和部分二手相機。雖然它們的性能相當讓人抓狂但實在的售價能讓更多資金拮據的用戶體驗到攝影的樂趣。比如曾經多少人看不上眼的小蟻微單M1就是“價格”這一維度下的傑出代表。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5

舉完上面的例子大家就已經發現了,其實大部分人都不會考慮上面那些隻專注其中一個核心要素的相機,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用不到!大部分人要的其實是有基礎偏上水準的“拍到”性能,“價格”在自己資金承受範圍内,“拍好”能力最強的相機。而入門/進階級全畫幅相機恰好就處在了這個三大核心要素最“均衡”的範圍内,雖然都不頂級但都不差,成了中國消費者最理智的選擇。對,我承認全畫幅相機是适合絕大部分消費者的選擇,但我也同時覺得這與是否選購M43系統相機并不沖突!接下來我就根據我這套理論,與大家闡述一下在2022年選擇M43系統的幾個理由~

入門級:M43機身最紮實的基本盤

2021年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幾款熱門機型出現了瘋狂的漲價與缺貨,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APS-C畫幅為主的入門級市場也存在非常誇張的漲價與缺貨現象。誇張到什麼程度?我們就以5000元價格舉例,目前能買到的可換鏡頭入門相機有佳能M200(套機售價4000元左右)、佳能EOS 200D II(售價5000元出頭)、尼康D3500/D5600(套機售價4000元與4500元左右)、奧林巴斯EM10 IIIs(套機售價4600元左右)、松下G100/GX9(套機售價分别不到4000元和4000元出頭)。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6

我相信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沒有索尼a6000/a6100/a6300/a6400/ZV-E10、富士X-A7/X-T200?目前索尼a6000套機已經漲價到了6000元朝上(部分奸商已經開價到6500元價位),并且a6100/a6300/a6400/ZV-E10因為供貨停止已經很難買到新機了,即使能買到價格也是驚人的高。富士X-A7與X-T200的價格也達到了5500元價位,并且數量極少。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7

在這些入門級産品之中,松下G100是唯一一台具備LOG色彩曲線的産品,有針對視頻拍攝做過專門的産品優化,傳感器也是與上代旗艦同款。松下GX9雖然視頻方面不及G100但具備了五軸防抖功能,連拍性能也相對更加出色。奧林巴斯EM10 IIIs雖然傳感器是更早之前的1600萬像素但同樣具備五軸防抖功能,外觀也更加的複古。所以在最入門級别的較量之中,M43系統有着肉眼可見的超高性價比和相對更加充足的供貨能力,買來作為入門學習攝影的相機或者“女生自用”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進階級:個性鮮明的M43系統

與入門級一樣,進階中端産品領域其實也存在着比較嚴重的缺貨情況。不過和入門級相比,萬元以内的價格既有APS-C畫幅性價比神機富士X-S10,也有尼康Z 5這樣主打拍照性能的最入門全畫幅微單,競争壓力要大上很多。所以我覺得這個價位選擇M43畫幅相機的主要原因是老用戶升級或者是視頻創作。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8

視頻創作選松下非常容易理解,5年前發布的視頻神機松下GH5的新機售價已經降到九千元了,視頻規格在萬元以内照相機裡可以說是沒有對手。而高速連拍和視頻雙修的松下G9更是性價比的神。視頻規格差不少但對焦性能更好的索尼APS-C畫幅機身存在着比較嚴重的溢價和缺貨,富士X-S10也是一樣的情況,膠片色彩模拟模式是最大亮點但想要入手就必須得考慮二手,我自己就是二手購入的富士X-S10。所以視頻功能 性價比是松下永遠的護城河,這在旗艦機身上也有明顯的體現。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9

對于圖片創作來說,入門級全畫幅相對于M43畫幅永遠存在景深更淺、高感極限更好的天然優勢。所以即使考慮上實用度極高的“抖抖樂”功能,萬元全畫幅依然能夠在60%以上的使用場景裡比同價位的M43畫幅老旗艦形成碾壓。但如果想要論“拍到”,奧林巴斯的OM-D E-M1 III與OM-D E-M5 III依然是擁有行業内最強防抖,獨一份的十字對焦點以及非常優秀連拍性能的存在,完全可以碾壓同價位的全畫幅機身。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10

而APS-C畫幅機身的景深效果也要比M43系統好,鏡頭群的性價比也非常突出,對焦系統和連拍性能也非常接近,雖然M43系統的防抖性能更強,但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感知不強,這在事實上壓縮了M43系統的生存環境。所以相比于松下來說,奧林巴斯主要還是依靠着認同奧林巴斯“小而美”理念,信任奧林巴斯防抖功能的老用戶在支撐着奧林巴斯中端相機一路走下去。當然我也認識不少M43用戶選擇雙修或者多修一家全畫幅品牌來進行優勢互補,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案。

旗艦級:差異化競争

M43旗艦級是最被“唯全畫幅論”者吐槽的一個級别了,仿佛買了M43新旗艦的用戶都被收了智商稅一般。首先我認同全畫幅相機是最符合絕大部分攝影愛好者的設備,但M43旗艦其實是部分性能做到了極緻的差異化競争的産物,符合一些特定需求的用戶,普通用戶看不上不代表它們沒有價值。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11

我們就來拿奧之心OM-1來舉例。奧之心OM-1其實相當于小型化了的速度旗艦,真旗艦級别的對焦系統,業内第一的連拍速度和防抖系統,配上相對較小的超長焦鏡頭,做到50%的價格和60%的體積重量玩到80%速度旗艦的性能。再加上奧之心OM-1的視頻規格已經做到了1萬5價位該有的水平了,風光靜物攝影也有“抖抖樂”增強畫質,對于不想投入太多錢不想背太重設備的鳥類、體育題材攝影發燒友來說還是有着相當大吸引力的。誠然對于光線較差的室内體育項目比如遊泳,奧之心OM-1确實會被全畫幅速度旗艦吊打,但這已經屬于職業體育攝影師的範疇了,對于攝影發燒友屬于“超綱”需求。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12

所以奧之心OM-1在我眼裡符合入門級别的“拍好”、頂級水準的“拍到”以及中上水平的“價格”。又因為最突出的部分是“拍到”,對于非重度發燒友來說是一個“用不到”的核心賣點,自然也就意味着認可OM-1價值的用戶相對較少。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13

另外一台旗艦機身松下GH6就更好理解了,發布時就有大量的攝影愛好者驚呼價格真香,當晚就預訂一空已經可以證明松下GH6是台真香機。2萬以内視頻規格最強機身,搭配手持“抖抖樂”1億像素輸出,這樣的性能機身首發隻要1萬3真是不搶根本買不到的存在。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14

作為一個佳能EOS R5用戶,我在橫比了佳能EOS R5和松下GH6後非常認可松下GH6的硬件性能。所以松下GH6在我的理論裡屬于視頻方面第一梯隊,攝影方面中上水準的“拍好”、入門級别稍好點水平的“拍到”以及優秀級别的“價格”,三大核心要素能夠占兩,自然受衆比奧之心OM-1要廣泛很多。

新賽季的m4真的變弱了嗎(為什麼還有人選擇M43系統)15

相機的選購因人而異,你覺得好的機身對于别人來說可能某些方面性能過剩,某些方面性能不足,沒有必要硬摁着别人的腦袋選自己認可的那幾台機身。在沒有确定自己究竟想拍攝哪些具體題材前,入門/進階級的全畫幅相機一定是最優解,但在清晰明了的明白自己需要什麼相機後,買一台适合自己的相機才是最優解。在這時,M43系統給出幾個解決方案裡,也許就有你想要的那一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