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心死為亡還是微笑面對明天

心死為亡還是微笑面對明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7:46:26

午飯後在單位院子溜達,說到高空蹦迪,詢問後大家都沒有體驗過。

有個視頻,一個女士排隊在後面等着高空蹦迪,看到前面男子糾結害怕不敢跳,嘲諷軟弱,自稱自己最敢挑戰。

于是,大家請她第一個跳下去,結果站到高空跳台上,腿發抖,不由人,任憑如何勸說也不跳,最後還是堅決撤回來。

這個故事很真實,所謂站着說話不腰疼,這個女士估計會有體會,我們也不要嘲諷人家落荒而逃,換做我們也許同樣如此。

理性上知道安全措施到位,也有安全保證,但是理性也知道這一跳也是有風險的,萬一呢?意外風險總是不可控的。

當然,還有身臨其境時候的感性,準确說是恐懼,恐高,死亡害怕。這種恐懼不由人,是本能反映。

正是因為恐懼本能的力量強大,才會讓我們躲避危險境地,更大幾率活下來,這就是恐懼情緒的積極正面意義。那些不知道恐懼的人,早就被進化淘汰掉了!

稍微歸納一下,我們參加刺激娛樂遊玩活動,很大部分就是激活了本能感受,具體途徑就是自由落體運動。

比如蹦迪,旋轉木馬,瘋狂老鼠,流星錘,過山車,激流勇進,甚至團建活動有個項目,每個人依次倒向後面,由後面人接住。這些都是短暫的自由落體,體驗失去控制感受。

這種自由落體導緻的失控感,導緻恐懼害怕無助,自己說了不算,聽天由命。

由此可知,刺激的遊戲活動,總是利用我們本能害怕力量,遊戲之後這種害怕變成多餘,非常安全,這個預期害怕和實際安全,産生巨大的落差,導緻興奮和快樂。

心死為亡還是微笑面對明天(去災難化向死而生)1

于是,“無限風光在險峰”!

總結下上面意思,一是我們的負性情緒都是積極的,有意義的,為了我們自己好的,二是利用這些本能情緒體驗,不斷創造刺激體驗,恐懼即興奮,害怕即愉悅。

有了上面心理教育,接下來是如何應對。

先說結論,那就是努力去災難化,做到海德格爾說的“向死而生”,也就是我們老祖宗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用老百姓的說法是,豁出去又如何?!

首先遠離無意義的危險活動,這是第一位的。其次,如果必需體驗危險活動,或者并不危險但是心理感受危險活動,比如很多遊戲體驗,或者看似平常但自己不敢做的人際互動,給自己來一句,“老子豁出去了,又能如何”!

真實完整體驗一次豁出去,也就有了感覺适應,有了不過如此的感歎,即便做不好,也不會害怕回避,這就是行動體驗的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