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位于人體頸部,是人體的要地。咽喉既能影響飲食的進入(人體的能量來源),還能影響呼吸的出入(人體的氧氣來源)。被人掐住了咽喉,身體再強壯,也要受制于人!所以咽喉的問題,是半點也不能馬虎的。
中醫認為“喉為肺系,所以受氣,故上通于天;咽為胃系,所以受水谷,故下通于地”。所以,呼吸道感染(喉炎),人體就會咳嗽、呼吸困難,發展日久會引起肺炎;扁桃體發炎(咽炎),常常是由于飲食積滞、胃火上炎所緻,所以治療此類疾病,一定要有消食導滞之藥。
了解了咽喉疾病與人體髒器的關系,我們就知道治療咽喉疾病,應該從肺和脾胃入手,重點在于調氣和導滞。
而調氣和導滞,中醫有個名方,來源于王清任的《醫林改錯》中的名方——會厭逐淤湯,行氣活血,解毒利咽,專治一切咽喉疾病,包括慢性咽炎、失音、聲帶小結、聲帶息肉、咽部息肉、慢性聲帶炎、聲帶黏膜下出血、會厭腫塊、甲狀腺術後聲音嘶啞、慢性扁桃體炎、腦梗死失語、假性球麻痹、頸椎病、梅核氣、慢性咳嗽等疾病。
為什麼會厭逐淤湯這麼厲害?
我們來看看它的組方:桃仁、紅花、甘草、桔梗、生地、當歸、玄參、柴胡、枳殼、赤芍。有中醫知識的人應該能看出來,這個方子是在血府逐瘀湯的基礎上改良而來,中間去掉了川芎、川牛膝,加上玄參而成方。
方中桃仁、紅花、當歸三藥為君藥,桃仁破血祛瘀,紅花活血止痛,當歸補血活血,三者共湊活血化瘀之效。方中玄參、桔梗、生地、甘草為臣藥,有養陰生津、化痰,清熱解毒,開宣肺氣之效。方中赤芍、柴胡、枳殼為佐藥,主要起到行氣解郁之效。上藥合用,使氣滞得解,瘀血得除,痰濁得化,咽喉得潤,散結消腫開音,其症自愈。
臨床驗案——慢性咽炎
楊先生,45歲,因做生意需要經常飲酒導緻慢性咽炎,咽喉有異物感、喉部腫脹、咽幹咽癢、長期咳嗽、咽喉總有疼痛感,喝酒後加劇,痰少而粘,伴随輕微的頭痛。檢查咽喉部:粘膜充血,淋巴濾泡增生,局部血管擴張,聲帶充血水腫,并可見不同程度肥厚。自訴脾氣不好,時常愛發火。舌苔白厚微黃,舌上有淤點。
究其理,屬七情緻病,肝氣久郁,肝藏血,主疏洩,氣行則血行,氣滞則血瘀,瘀阻咽喉,久聚不散。因此用會厭逐淤湯治之。用藥三天,反饋嗓子清爽很多;用藥十天,咳嗽減輕、疼痛消失;用藥20天,咽部不适完全消失,用藥30天複查,喉部濾泡明顯減少。續服上方1月後複查,喉部濾泡完全消失,諸症痊愈。跟蹤回訪一年三個月,未見複發。
臨床驗案——舌下腫塊
張先生,51歲,舌下一腫物一年有餘,雖經多方治療,仍不愈,因不想手術遂驅車前來問診。診見舌下有一花生米大腫塊,色紅,表面光滑,青筋暴露,舌質紫暗,伴有心煩失眠多夢,舌質暗紅,苔薄白,脈細澀。
證屬血瘀舌下,滞而不散。心主血,别絡上行于舌。若心經積熱,循經上擾,熱郁舌下,灼血為瘀,凝而不去則發為腫塊。故治療除活血化瘀外,另加栀子、丹皮、木通、竹葉清心洩熱以斷其源,再加懷牛膝、丹參通達血脈以助破瘀散結之力。開方會厭逐瘀湯加栀子、丹皮、木通、竹葉、懷牛膝、丹參治療,以活血化瘀、清心洩熱。服藥月餘二診,發現腫塊縮大半,心煩失眠症狀好轉。效不更方繼服上方20天,心煩失眠消失,患者對鏡自照,發現腫塊亦完全消失,剩餘10副藥用完作為鞏固。回訪兩年,未見複發。
臨床驗案——聲帶息肉
劉女士,35歲,聲音嘶啞,嚴重時失音,咽喉痛,常有異物感,需要經常清嗓子,喉内無痰,久治不愈,臨床喉鏡确診為聲帶息肉,位于雙側聲帶前中1/3 交界處,大小約1.5cm,色灰,聲帶充血、增厚。伴有氣短乏力、頭暈頭痛、情緒低下之症,舌苔黃厚,舌下脈絡紫漲,明顯的氣滞血瘀之症。
開方會厭逐瘀湯加木蝴蝶、蟬蛻、丹參、雞血藤、黃芩、蒲公英、海浮石、昆布、海藻。用藥10天後,咽喉痛症狀消失、嗓子沙啞幹燥感改善;用藥30天,氣短乏力、頭暈頭痛症狀改善,情緒有明顯改善,嗓子沙啞感改善明顯,清嗓子次數明顯減少。效不更方,續服上方1月後,複查喉鏡,聲帶正常,息肉完全消散。因病程較長,患者續服上方15天作為鞏固。停藥三年有餘,回訪無異常。
會厭逐瘀湯,哪類人适合使用呢?
概括來說,就是氣滞血瘀型患者。判斷要點就是患者舌下靜脈怒張或舌頭發紫、舌面有淤點的人;或是發脾氣或有情緒波動時,咽喉症狀就會加重的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