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編按】商務印書館走過125年,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學術出版社。2011年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成立,它既有沿襲,又有創新,用一本一本、一套一套精品将商務印書館這一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在百道網與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總經理、總編輯鮑靜靜的交談中,百道網感受到,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做書猶如煲湯,不急不徐,文火慢炖,熬出最精華的部分,呈現給讀者。截至目前,上海分館努力為商務總館做好“拾遺補缺”,将藝術類圖書出版打造成分館的特色。
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總經理、總編輯 鮑靜靜
2011年,商務印書館用500萬元資金在上海啟動了一家全資子公司,上海分館正式成立。至2015年底,累計出書品種130種,該館資産增值到1300萬元左右,全年發貨碼洋約1300萬,營收635萬元,已實現盈利,當年利潤為95萬。2016年起,上海分館聘請資深出版人、原複旦大學出版社社長賀聖遂擔任總經理,在他的帶領下,上海分館進入快速發展期,每年出書品種超過120種。2021年3月,賀聖遂總經理再次榮休,總編輯鮑靜靜開始兼任總經理一職。
上海分館秉承“昌明教育平生願,故向書林努力來”的使命,立足上海,借助上海一流的文化資源和商務印書館在上海的深厚文化影響力,孜孜矻矻,十一年辛勤耕耘,緻力于經典學術著譯、大衆閱讀、地方文獻、人文藝術類圖書及數字化出版開發。到2021年底,該分館累計出書品種已達到700多種,資産超4500萬元,2021年發貨碼洋約5200多萬,年營收額達到2200多萬,是2015年的3倍多,年利潤達到500萬元,是2015年的5倍。分館已有員工27人,其中18位編輯,這一小團隊是怎麼在短期内穩而快地發展,做到如此成績的?百道網專訪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總經理、總編輯鮑靜靜。
1998年,鮑靜靜從北大碩士畢業後進入商務印書館,在外語室做編輯,之後因為個人原因定居上海,參與組建了商務印書館上海信息中心,當時信息中心承擔的主要任務就是和上海各高校的作者建立起廣泛的聯系。之後,為了更好地發掘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區域的豐富學術資源,加強上海信息中心和學術界、文化界的聯系,擴大商務印書館的學術影響力,總館決定在上海成立上海分館。
上海分館的定位是做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出版。鮑靜靜介紹稱,總館對他們的要求是,利用好上海這塊肥沃的土地,緊密配合總館多做精品,深耕學術,同時要做出分館自己的特色。而她心裡給上海分館的明确目标是:找最優秀的作者做最好的書。因為頂着商務印書館這塊金字招牌,分館在找作者方面非常順利,于是她把工作重點放在團隊的建立和建設上,力求把最好的内容以最好的形式呈現出來。
就選題規劃而言,上海分館有四大方向。第一,重點做好商務總館拳頭産品漢譯學術名著的拾遺補缺工作。漢譯學術名著自商務初創尤其是張元濟成為掌門人之後一直是重要出版方向,經幾代商務人的努力,商務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目前已經蔚為大觀,成為中國學術出版的一道風景。“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出版可以說是商務的傳統,所以我們以後也要多為總館的這套書貢獻書目。”鮑靜靜說。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第二,發揮分館處于長三角地區的地域優勢,和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師大、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以及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高校緊密聯系,發力出版當代名家名著,并且做好以海派文化為特色的江南文化的出版。
第三,努力擴大規模,重視江南方志、文化遺産和文獻類選題的開發和出版,如2020年9月出版的《溫州市志(1991—2012)》、2021年5月出版的《嘉興市志(1991—2010)》、2022年1月出版的《甯波市志(1991—2010)》等。另外,入選“十一五”工程的項目——概括泉人著作風貌、反映泉州千餘年文化發展脈絡的大型古籍文獻整理成果《泉州文庫》的出版,目前已經出書突破100種。這些項目對于上海分館擴大經營規模、增加銷售碼洋起到重要作用。
地方志
泉州文庫
第四,藝術類世界學術名著的翻譯與出版。在這條産品線上,上海分館策劃、和何香凝美術館合作出版了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範景中擔任主編,系統介紹西方藝術史和藝術史學的叢書“何香凝美術館·藝術史名著譯叢”,已推出第三輯,出版圖書超過20種,目前正在推出藝術史家歐文·潘諾夫斯基的專輯。目前為止,藝術史名著譯叢中超過5種圖書入選了商務印書館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成為其在藝術闆塊的有效補充。
何香凝美術館·藝術史名著譯叢
範景中 主編
上海分館還和浙江大學講席教授孫周興策劃、合作出版了“未來藝術叢書”,目前已推出第二輯。2021年又和北京大學朱青生教授合作,策劃了“世界藝術史叢書”,這套叢書除了從德、法等原典翻譯世界藝術史名著外,還計劃出版國别藝術史叢書和圖像數據庫項目。另外,上海分館還出版了三本高質量的藝術類輯刊——《國際藝術史學會學刊》《藝術史與藝術哲學》和《現象》,不僅團結了國内外一批優秀的藝術史學者,還對藝術史學術前沿的了解和把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和關注戲劇、大衆閱讀類的藝術類圖書的成都分館不同,上海分館因為自身定位,在藝術領域的産品也都圍繞學科建設,學術性較強。
未來藝術叢書
孫周興 主編
“我想對于總館來說,我們上海分館的主要功能應該是拾遺補缺,既有繼承,又有補充,有自己的創新。基于此我們确定了上述四個發展方向。”鮑靜靜表示,藝術類圖書的出版現在是上海分館非常突出的出版特色。在範景中、朱青生等著名藝術史家的支持下,他們不僅和複旦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美院等高校全面合作,并且和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等機構進一步深挖内容,産品線覆蓋面非常廣泛,希望可以慢慢形成一定規模。
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擁有未來哲學叢書、光啟文庫、二十世紀人文譯叢、藝術史名著譯叢、未來藝術叢書等經典叢書,它們體現了分館的特色,也是品牌的支撐。“我最近幾年最深的體會就是,一個重要的産品線出來以後,沒有三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積累,是體現不出它的重要性的。随着時間沉澱,規模上來了,好作品也自然具有了關注度,産品線的價值就顯現出來。”講到這裡,鮑靜靜有些激動。
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認為,“自明徐光啟、李之藻等廣譯算學、天文、水利諸書,為歐籍入中國之始,前清學術,頗蒙其影響”。梁任公把以徐光啟為代表追求“西學”的學術思潮,看作中國近代思想的開端。自徐光啟以降數代學人,立足中華文化,承續學術傳統,緻力中西交流,展開文明互鑒,在江南地區開創出海納百川的新局面,也遙遙開啟了上海作為近現代東西交流、學術出版的中心地位。有鑒于此,上海分館秉承徐光啟的精神遺産,發揚其經世緻用、開放交流的學術理念,出版了上海師範大學陳恒教授主編的“光啟文庫”。
光啟文庫
陳恒 主編
“光啟文庫”分光啟随筆、光啟學術、光啟通識、光啟講壇、光啟讀本、光啟譯叢、光啟口述、光啟青年等8個子系列,已出版40多種圖書。文庫緻力于構築優秀學術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台,展示當代學術研究的成果,大力引介國外學術精品。比如光啟随筆,收入了學術大家的随筆,即大家小作。鮑靜靜指出,這些随筆不僅包含了各位學人的學術人生,他們和老師、學友之間的互動,梳理了他們自己的學術軌迹、研究方向,還有他們對日常工作、生活的一些思考,讀來能讓人獲益匪淺。再比如光啟學術,目前有北京大學的馬克垚、葛曉音和北京師範大學的劉家和,他們在追憶學術生涯中的人、事時,探讨和點評史學、詩學問題,既是對過往之綜述,亦可啟發後學之思考。
“二十世紀人文譯叢”由上海師範大學陳恒教授主編,彙集了二十世紀前後人文領域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典著述之精譯,涵蓋人文各學科、各領域的理論探讨與實證研究,既注重學術性與專業性,又強調普适性與可讀性,意在使讀者盡可能豐富地感受到人文研究的多彩魅力。
二十世紀人文譯叢
陳恒 主編
上海分館旗下還有當代名家名著系列,每年都會推出幾種新書。雖然這條産品線沒有一個叢書名,但是編輯們有意識地把書籍設計成類似的裝幀,所以看上去是自成系列的一套書。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魯迅學會副會長郜元寶的《魯迅六講》系列中,《魯迅六講(增訂本)》首次提出魯迅精神之确立,關鍵在于中國“心學”傳統與西方觀念論思想之碰撞,并由此出發進而诠釋魯迅的科學思維、文學創作、語言探索、精神反抗、身體言說的具體内涵,對《呐喊》《彷徨》《故事新編》《野草》以及留日時期文言論文和舊體詩詞,或予以整體把握,或進行文本細讀;《魯迅六講(二集)》内容涵蓋魯迅生平、思想與創作研究以及魯迅與中外文化、文學之複雜關系研究等。
孫周興教授所著的《人類世的哲學》是他主編的“未來哲學叢書”的一本,其主題為“技術與未來”的著作,書名意在突出人類此在的危急性。“人類世”是一個取自地質學的概念,它意味着一個文明的大變局。作者别具匠心地提出“人類世的哲學”,以“未來性”為指向,把新生活世界經驗的重建視為本己的任務,力圖開展一種技術哲學和生命哲學之思,這使得本書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洛神賦〉九章》是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戴燕十餘年精心結撰的研究成果,其從文學、藝術和曆史等相關側面,重建曹植寫作《洛神賦》的文學背景與傳播過程,以此突破“感甄”說和“思君”說的舊式解讀,分析曹植寫作《洛神賦》本來的寓意,并探究《洛神賦》跨越千年的文學生命力。本書不僅獲得商務印書館2021年度“十大好書”榮譽,還獲評商務印書館2021年度“最美的書”一等獎,赢得亮眼的銷量和媒體關注度。
此外,上海分館有代表性的圖書還有複旦大學資深教授陳思和的舊體詩集《魚焦了齋詩稿二編》,複旦大學複旦學院院長、哲學學院教授吳曉明的理論性著作《黑格爾的哲學遺産》,複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任重書院院長陳尚君的學術随筆《出入高下窮煙霏——複旦内外的師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汪湧豪的作品集《獨處的風景》,原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張夢陽曆三十年沉澱而成的、再思考阿Q的全新學術專著《阿Q一百年——魯迅文學的世界性精神探微》,以及已推出26個品種的《鄭克魯文集》等。上海分館還即将推出複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兆光所著的“葛兆光講義系列”,該系列是分别針對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以及大學通識課的講義集。
名家名著
葛兆光講義系列
陪伴上海分館成長十一年中,鮑靜靜見證了衆多寶貴著作的出版上市。這其中,令她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她十年前親自策劃的《水建馥譯文集》。鮑靜靜在1998年入職商務印書館外語室後,做的第一本書是著名古希臘文學學者羅念生、古希臘文翻譯專家水建馥編寫的《古希臘語漢語詞典》。在這本書的編輯過程中,她一直在和水建馥先生對接。有意思的是,她記憶中的水建馥非常“嚴厲”:“當時水先生一直批評我們,說商務的人不懂希臘語,排版也排不好,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在水建馥因病過世後,鮑靜靜聯系到他的家人,幫忙整理他的譯作,發現這位“愛提意見”的學者雖然留下的東西不多,但都是精品。他的文字凝練,譯文精到,值得後人學習,給鮑靜靜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将水先生的譯文整理為五冊,設計了法式軟精裝小開本的這套譯文集。
水建馥譯文集
到今天為止,商務印書館的這套《水建馥譯文集》仍然是常銷書,依然賣座。“前幾天總館營銷部的同事告訴我,他們在抖音做直播的時候,直播間賣得最好的是我們上海分館去年出版的《〈洛神賦〉九章》,第二就是《水建馥譯文集》。這套譯文集在這麼多年後還能有這種銷量,我挺吃驚的,當然也很自豪。”鮑靜靜這樣表示。
鮑靜靜認為,好書的選題必須是經典的,因為内容是本質,否則書做得再漂亮,也無法成為流傳下去的好書。另外,一套好書離不開三者:好主編、好作者、好譯者。為了保證選題質量,達到良好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上海分館的叢書具有開放性,選題均和長三角地區的著名高校、學術機構、知名學者合作推出。為了進一步發揚商務印書館的出版傳統,鮑靜靜的目标是繼續吸引更多的優秀作者、譯者,多出精品。
她還強調,編輯一定要有審美,有好的加工能力,以及一顆服務作者的心,才能提供真正對得起作者的好産品,讓圖書達到内容與形式完美的統一。商務印書館在人才培養方面一直注重對傳統的傳承,除了讓老編輯“傳幫帶”,還會讓分館的新人到北京參加總館的實習和培訓,感受商務百年的曆史傳統,因此上海分館也在幾年内逐步培養出了繼承傳統的高素質編輯隊伍。“我是一個老商務人,我在商務工作二十四年了。我剛進商務的時候我們當時的總經理楊德炎就經常會說,商務人會舍不得離開商務。我現在明白了,我們現在滿滿都是商務情結。”她說。
在2021年的“十四五”規劃會上,鮑靜靜這樣總結上海分館對總館分配任務的完成情況:在上海出版文化資源方面,大概有200多位江浙滬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加入了商務印書館的作譯者團隊,其中上海地區首次和商務印書館合作的正高以上職稱人文社科學者超過60名。“總館讓我們擴大在長三角區域學術圈的學術影響力,我覺得我們這幾年一直在往這個方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她說。在未來的具體選題方向上,上海分館除了繼續紮根長三角地區的學術圈,做更多好的學術著作,還會開發“中國八大雅事文庫”“中國書法教育文庫”等藝術類教材,體現學術性的同時,兼顧普及性、通識性,在這一領域做出規模和自己的特色,擴大商務印書館在藝術類圖書上的品種和影響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