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縱深發展?中新網廣州2月25日電 題:粵港澳大灣區正揚帆 跑出融合發展“加速度”,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縱深發展?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中新網廣州2月25日電 題:粵港澳大灣區正揚帆 跑出融合發展“加速度”
中新網記者 蔡敏婕
南海之濱,風勁潮湧。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來,逐步進入融合發展新階段,加速邁向建成富有活力和國際競争力的一流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将成“融合灣區”
“硬聯通”與“軟聯通”的加速建設和銜接,成為助推大灣區振翅高飛的羽翼。
已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與在建的深中通道、深江鐵路通道等,架起橫向“黃金走廊”;通車多年的廣深高速公路、廣珠城際軌道等構成縱向骨架。
快速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将進一步挺起灣區發展脊梁,“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的目标逐漸實現。
得益于大灣區交通的便利,不少澳門居民可以平日在大灣區内地城市工作生活,周末回澳門陪家人,延伸了家的意義。
原本在澳門開餐廳的何顯發在廣州創立餐飲品牌,實現“再創業”。他認為澳門往返廣州的交通很便利,過關也便捷。
廣東開啟定向港澳特區選拔公務員、“港澳藥械通”擴展實施、推進三地居民“零出關”實現跨境通辦……大灣區制度性“藩籬”的逐步取消,教育、醫療、文體等方面“同質化”進程加速,越來越多港澳人才和企業希望搭上大灣區發展這趟“高速列車”。
來自澳門的骨科醫生林冠群受聘于珠海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橫琴醫院。在拿到港澳醫師短期行醫執業證書後,林冠群與内地專家共同完成一台跨境醫生操刀的手術。
畢業于英國的香港青年陳升把在香港的創業鍊條延伸至深圳,他表示,深港兩地屬于産業鍊和創新鍊優勢互補的關系。内地的企業可以利用香港創新服務走向世界,香港金融業可以依托内地的高科技軟件技術等進行提升。
粵港澳大灣區将成“科創灣區”
當今世界級灣區都是科技創新的領頭羊,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發展自然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創新集群前10位。
目前,以“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為脊梁的大灣區創新資源集聚空間格局初步形成,廣州南沙、深圳南山智園、香港科學園等科技園區形成環形走廊,把沿線創新資源串珠成鍊。
廣東啟動超30個粵港和粵澳科技合作資助項目,已初步構建起以廣州實驗室為引領,10家省級實驗室、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等組成的高水平實驗室體系,一批高水平創新研究院相繼落戶。
“深圳擁有豐富的電子産業積累和開放包容的創客環境,這對于我們芯片公司的發展有利。”香港青年蔡權雄表示,得益于深港科創合作區的便捷的地理位置、獨特的扶持政策、高科技創新和研發氛圍、項目産業化落地快等優勢,公司在技術和業務上都取得了成功。
“我覺得大灣區生物醫藥産業整合和研發的氛圍非常好,大部分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同時,官方出台條例促進生物醫藥産業發展。”廣州帝奇醫藥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劉鋒稱,該企業目前與澳門大學有成功的合作,産品準備進行臨床試驗。
有專家認為,當前,基礎科學研究日益成為科技創新的核心動力。聚焦基礎研究,在源頭上解決“卡脖子”問題,這是作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最重要的方向。
粵港澳大灣區将成“開放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有着“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的特點,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一系列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政策舉措相繼出台,在這樣的機遇和使命中,大灣區乘勢而上,不斷提升開放水平。在貨物通關、商事登記、執業資格、食品安全等領域,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在銜接國際規則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
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的設立,是支持粵港澳深度合作與深化改革開放作出的重要部署。
深圳前海啟動“一帶一路”貿易組合樞紐港,并啟動建設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簽約入駐金融機構1/3為港資、外資機構。自橫琴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以來,截至2021年底,合作區新設立澳門資企業183家,實有澳門資企業4744家,同比增長32.55%。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埔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青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橫琴和前海是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要試驗田,建議廣東繼續發揮“雙區”優勢,加快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豐富跨境協同協調發展模式,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創新地、先行地、示範地。(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