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真實完整的道德經

最真實完整的道德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01:36:43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系列文章之三十四

最真實完整的道德經(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1

承接33講的内容。

“是以聖人執一為天下式”。這句話大意是聖人堅守大道,并将守道作為治理天下的原則和标準。“一”在老子的哲學裡代表着“道”,如同第15章“載營魄抱一”的“一”第42章“道生一”的“一”傳遞的都是道的思想。如何堅守大道,請讀者朋友參閱第25講《緻虛守靜是成功的基石》以及第26講《物極必反的思想是萬物運行的規律》。

這句話從語法角度分析,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老子提出“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其本質思想還是在闡述人們做人做事要堅守大道。可以說,“聖人執一為天下式”是對前面3組短句的總結,同時又是後面4句話的綜述。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知常曰明 這句話的大意是不固執己見,才能夠明白道的規律;不自以為是,才能夠彰顯出做人做事的能力與素養;不高調炫耀,才能夠做出成就;不傲慢僞裝,才能夠長長久久。老子喜歡正話反說,《道德經》裡許多哲理都是正話反說,避免陷入說教的誤區,說服的效果也更有效。24章有“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的内容,這段話的内容和本章的“不自見,故明”等幾句意思完全一樣,隻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

這裡需要梳理幾個字詞。“不自見的“見”有兩層含義,一是顯現出來,二是見識、見解。我們經常誇贊某人的時候喜歡用“有見識”一詞,為何老子否定“自見”呢?老子不是否定人們的見識,而是希望人們不要故步自封,總認為自己的意見是正确的,要多聽取别人的意見,然後自己再作判斷。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不自是”也是這個道理。有些人很自信,自信的程度達到自以為是的地步,喜歡用先入為主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情,無形中就給自己劃定了條條框框,無法充分展現各方面的才能。

“不自伐”的“伐”在此章的含義是自吹自擂、誇耀自己。老子告誡世人,不要有點功勞就想邀功請賞,到處炫耀,這樣隻能是适得其反。隻有紮紮實實地做人做事,功勞自然就會得到認可。

“不自矜”的“矜”本義是矜持,這裡引申為傲慢、矯情的意思。有些人總喜歡在外人面前僞裝自己,自我意識太強,這樣不利于自己的成長。老子告誡世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們長久生存的必備條件,與人相處時,不論是長輩、平輩還是晚輩;面對的不管是領導還是下屬,都要保持謙遜、親和的态度,不要傲慢無禮,更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唯有如此,才是成功的基礎。

最真實完整的道德經(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2

南懷瑾大師認為,這“四不”原則是高超的領導藝術,是做領導者必須要掌握的方式、方法。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第8章尾句是“夫唯不争,故無尤”。兩句話的句式完全一樣。不争思想和無為而治是老子哲學的重要命題,理解這句話仍然要結合上下文的含義來解讀。“曲則全”等3組短句是人們堅守大道的具體措施,“不自見故明”等“四不”原則是人們修身養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修道的内涵。做到了這些要求,熟練運用這些舉措,距離道也就越來越近,形式上就呈現出“不争”的面貌,實質上則赢得了人心,赢得了事業,赢得了名譽,進而就赢得了世界。

古之所謂“曲則全”,豈虛語哉!誠全而歸之。這句話的大意是“曲則全”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道理啊!老子苦口婆心列舉6大轉化措施,4條修身要求,又大聲疾呼“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最後的落腳點卻重重地放在“曲則全”上。可見,委曲求全在老子的心中是多麼重要的思想,把委曲求全看做為人處世的取勝法寶一點也不為過。

通行本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執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古之所謂“曲則全”,豈虛語哉!誠全而歸之。

老子《帛書》甲本原文

炊者不立,自視(示)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曲則全,枉則定(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聲(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自】視(示)故明,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才(哉)?誠金(全)歸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