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嚴“限塑令”來了,各大商超零售的限塑情況如何?新京報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北京多家商超已全面采用可降解塑料袋。
相比此前的塑料袋,可降解塑料袋價格明顯提高,有超市大号塑料袋售價1.3元,小号塑料袋0.6元。對于超市采用可降解塑料袋履行環保職責的做法,受到不少市民的支持和點贊。
塑料袋身價提高的背後,實際上是可降解塑料袋高成本導緻。“一個普通的塑料袋成本僅8分錢,而一個可降解塑料袋的成本需要0.2元至0.3元。”有業内人士表示,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空間巨大,随着可降解塑料技術的提高,實現規模化生産後,成本問題可迎刃而解。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可降解塑料袋,部分超市推出無紡布袋、可租賃的購物筐、環保購物有獎勵等舉措,鼓勵消費者主動減塑。不過,新京報記者走訪了解到,超市連卷袋濫用現象依然存在。為進一步減塑降塑,多家超市表示,将在積極引導合理使用等方面,倡導消費者一起做好環保。
超市備足可降解塑料袋
《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下稱“北京‘限塑10條’”)要求,到 2020 年底,北京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零售業門店(含門店或電商提供的零售配送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市快遞網點“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0%、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95%以上。
“限塑令”實施,北京各大超市限塑情況如何?日前,新京報記者來到盒馬西直門店,在自助結賬機旁看見一則購物袋價格調整的提醒通知,顯示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中号和大号價格分别是0.6元和1元,與之前不可降解塑料袋價格相比有所提升。據盒馬方面介紹,2021年1月1日起,北京盒馬所有門店銷售的購物袋更換為可降解,環保無紡布袋、紙袋等;一次性吸管和門店使用餐具,也全部更換為可降解材質或者可循環使用材質。此外,消費者用盒馬APP結賬時未購買塑料袋,每天可獲得一次21克螞蟻森林綠色能量,鼓勵消費者在門店環保消費。
盒馬鮮生西直門門店的自助結賬機上張貼購物袋調整提示。圖/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攝
同樣在永旺超市朝陽大悅城店,使用自助結賬終端結賬時出現“是否購買購物袋”的選項,購物袋為可降解,分為小号和大号,售價分别為0.9元和1.3元。永旺中國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永旺全國範圍77家超市中已有67家店鋪導入全生物降解購物袋,計劃年内店鋪100%導入。而在永輝超市增光路店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目前店内有大号和小号兩個型号的購物袋,從2021年1月1日起售賣的可降解購物袋則分别為小号0.6元、大号1.2元。
目前沃爾瑪、家樂福、物美、華冠等多家超市,以及7-11、全家、羅森等便利店在北京的門店都将陸續上線可降解塑料袋,價格均比此前非可降解塑料袋普遍高出一倍左右。除了推行可降解塑料袋以外,沃爾瑪、家樂福等超市也推薦布袋來代替此前的塑料袋。據家樂福相關負責人表示,從12 月開始,家樂福已陸續上架了10多款環保購物袋,後期還将推出可重複使用的無紡布袋。華冠超市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華冠超市很多門店的位置都在社區,将推行購物筐租賃服務,減少購物袋使用量。
家樂福環保袋。圖/企業供圖
另一方面,生鮮電商也開始逐步推行限塑措施。新京報記者從每日優鮮獲悉,公司将在所有外包裝上,減少過度包裝等措施,并逐步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叮咚買菜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正在研發“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目前已在北京站點進行批量測試,逐步替換,預計在一年内快速在全市範圍全覆蓋。在商品外包裝的使用上,本來生活網将在全國範圍内以小紙箱逐步代替非必要使用的吸塑盒;在包裝環節則減少膠帶纏繞、減少填充物等過度包裝措施。
消費者點贊“限塑令”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以澱粉類和全生物降解樹脂等為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制品,180天到360天就可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這也讓更多消費者對“限塑令”的實施頗為支持。“聽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埋在地下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會分解,可降解的塑料袋把分解時間大大縮短。”負責家中采買的60多歲的宋阿姨,對“限塑令”的實施點贊。
可降解塑料袋雖然價格高于不可降解塑料袋,在部分消費者看來,這樣能督促大家出門購物自備購物袋,養成節約的習慣,進一步踐行環保理念。新京報記者在永輝超市增光路店看見,有多數中老年人自備購物拉車或塑料袋、布袋采購,部分年輕人會選擇了購買塑料袋。
“貴是貴了點,但可降解材料對環境好,價格貴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絕對支持。”在消費者小陳看來,之前他去超市采購,經常會忘記自備購物袋,“之前不可降解塑料袋,2毛、3毛的,也不貴,所以也沒有養成節約、減塑的習慣。今後,要提醒自帶購物袋,如果需要買可降解的塑料袋,也不會像以前随意丢棄,而會做好循環利用。”
探索降低塑料連卷袋過度使用
新京報記者走訪發現,塑料連卷袋的過度使用值得關注。在永輝超市增光路店内,部分消費者買一個茄子、兩根黃瓜、四頭大蒜,也扯上3、4個塑料連卷袋進行分裝。實際上,自從超市塑料購物袋收費以來,免費的連卷袋就成了不少人用來裝所購物品的袋子,也有人随手一撕就是好幾個,造成了浪費。
塑料連卷袋存過度使用情況。圖/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攝
有消費者提出疑問,為何北京“限塑10條”沒有規定連卷袋使用可降解材料?對此,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解釋說,除了可降解塑料袋成本高以外,由于可降解塑料袋的技術還未趨于成熟,非常容易撕爛,這就導緻很多食物不能使用該類塑料袋裝。
對于公衆關注的超市連卷袋問題,北京“限塑10條”提出,鼓勵探索逐步實施對塑料連卷袋明碼标價并在商品價外單獨收取塑料連卷袋價款,引導消費者減少塑料連卷袋使用量。
部分超市将通過引導或收費的方式減少連卷袋的使用。永輝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将對消費者過度使用連卷塑料袋的行為加以引導。物美超市也表示,未來也有計劃盡量減少使用連卷袋,比如改變放置的位置,由店員按照實際使用量為顧客分發等方式。華冠超市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在連卷袋放置區域擺放明顯宣傳标語,鼓勵顧客使用帆布袋或可重複利用購物袋,引導消費者減少塑料連卷袋使用量。
資本市場迎利好,規模化生産難題待解
據新京報此前的調查報道,許多塑料生産商在2020年11月時還未收到可降解塑料制品的訂單,許多商家并未及時轉型,處觀望态度。“轉型生産可降解,暫時沒訂單,不轉型,似乎未來也将遇困。”與此同時,一些大型品牌連鎖企業限塑措施實施較早,不過部分小企業、小品牌到“限塑令”大限前才開始行動。一位零售業内部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這兩月以來,我們一直在緊急尋找供應商,但有些生産可降解材料的廠家供貨力跟不上。”
事實上,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也有自稱可生産降解塑料袋的廠家表示處于年底趕工期。一家河北任丘的塑料制品公司稱,目前可降解塑料袋是10萬個起訂,最快2021年 1月下旬才能拿貨。“我們公司已經算最快的了,别的地方估計得過了春節才行,如果要加急的話,拿貨價格相對要高一些。”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全國已有近30個省市頒布“限塑令”,為何有些商家緊急才上線可降解塑料袋?“最主要是成本太高,價格至少翻倍。”一位安徽塑料制品供貨商告訴新京報記者,一個非可降解的塑料袋成本是8分錢,而一個質量較高的可降解塑料袋的成本需要2毛至3毛。此外,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永旺于2008年在廣東率先在店鋪導入全生物降解購物袋。之後自南向北擴大到全國區域。目前永旺在中國的全降解購物袋采購年度金額高達1500萬元。不過,在業内看來,随着可降解塑料技術的不斷成熟,可降解塑料制品實現規模化生産後,成本問題将迎刃而解。
值得注意的,可降解塑料在資本市場也迎來利好。在雪球APP統計的可降解塑料闆塊中,收錄華信新材、丹化科技、金發科技等30餘家上市公司。今年8月以來截至12月29日,該闆塊指數從最低892.98點漲至最高1101.9點,5個月内指數漲幅達23.4%。
另據華安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空間巨大,到2025年,預計我國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238萬噸,市場規模可達477億元;到2030年,預計我國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428萬噸,市場規模可達855億元。考慮到可降解塑料産能開工率低,未來5年可降解塑料市場是政策拉動的賣方市場。
新京報記者 歐陽曉娟 王萍 秦勝南
編輯 秦勝南 校對 李世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