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最新高層對話消息

最新高層對話消息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00:59:18

冰川思想庫研究員丨張明揚


昨天,一條消息引爆了市場情緒。


全國政協在北京召開“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會上指出:支持平台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支持數字企業在國内外資本市場上市,以開放促競争,以競争促創新。


“支持平台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本是常識,卻需要監管層一遍又一遍的強調和重複,似乎不如此不能安定市場情緒和人心。


最新高層對話消息(高層會議釋放信号)1


▲廣州航拍(圖/圖蟲創意)


當然,在這個時代,“常識”正在輿論場中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機。所謂社會缺乏“共識”,就是各階層各群體缺乏可以共享的“常識”,哪怕是最起碼的。


在前一段“吳曉波留言區事件”中,很多人就先是驚奇繼而沮喪地發現: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一系列“常識”被一些年輕人棄若敝履,比如市場經濟、比如民營經濟的地位,甚至還有私人産權。

01


在這一連串的“常識崩潰”中,我最不可思議的還是私人産權。


私人産權說大了是所謂的“私有産權”,是一些年輕人一聽就“炸毛”的概念,似乎自己當下生活的一切不如意境遇都是私有産權造成的,靠一張“均富卡”或“均貧卡”就可以一鍵解決問題。


但私人産權往小裡說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個人财産權”,我三歲時就知道我的開裆褲隻能是我的開裆褲,我的玩具槍别人不可以來搶,這麼基礎的“常識”,一個三歲小孩都應該知道,誰料卻在這個時代突然成為了争議性問題,真是活久見。


當然,你隻要把這個正在網上發帖攻讦私人産權的年輕人手機“搶過來”,他就會大喊“你憑什麼搶我的東西,還講不講法律了!”哦,原來,你的私人财産神聖不可侵犯,别人的私人财産就可以予取予奪。


所謂私人産權的争議,在我看來基本都集中于“我的私人财産是我的,但你的不是你的”之上,這樣一種并不精緻的“梁山式”利己主義,其實在中國曆史上并不新鮮,現在借由一種“反資本反私人産權”的貌似高大上話語體系搖身一變,還是無法改變其淺陋粗鄙的前現代本質。


社會财富的分配不公是客觀存在的,但所謂分配更多是一個“增量問題”,而不是“存量問題”;産權是一個不容侵犯的根本性法律問題,而分配改革是一個“技術性”問題。


說白了,隻有“你的是你的”,才能保障“我的是我的”。這樣的常識并沒有什麼高級的,但都是前人在筚路藍縷和苦難絕境中摸索出來的,教訓大于經驗,過來人冷暖自知,未經曆者豈能輕浮視之?


這種輕浮是一種漠視曆史遺忘曆史,是将前人的摸索與磨難視為無物。在這些人看來,經濟繁榮、世事安穩、“我的财産”都是理所當然的,在互聯網上喊幾句偏激的口号,就是他們腦海中的一場社會實驗,不,或許就是一場沒有代價的電腦遊戲,僥幸赢了就是“赢麻了”,輸了就重啟遊戲再來一局好了。


遊戲玩砸了可以重啟,但真實世界被搞砸了就是幾代人的“Game Over”。

02


在輿論場上被漠視被無視的常識有很多,有些鍵盤激進主義者最喜歡的操作是“搞對立”: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互聯網創新和基礎科學創新、市場領先和壟斷,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市場和國家、資本價值和勞動價值、老闆和員工、996和勞動者的尊嚴、上一代既得利益者和年輕一代“受損者”……


在這樣被刻意制造、操縱和渲染的價值對立中,互聯網世界中充斥了莫名的極化和沖突。


這些被制造出來的“對立”很多都缺乏起碼的事實依據和理論支撐,全憑情緒人為建構。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噴湧而出的“對立”有極強的情感操縱能力,極易在對生活的年輕人中引發共情和“同仇敵忾”。


最新高層對話消息(高層會議釋放信号)2

圖/圖蟲創意


這兩年,在互聯網和年輕人中很流行一句話:一鲸落,萬物生。這是一個看似很有東方式人生哲理的“格言”,将海洋中的生存邏輯推而廣之至真實的經濟世界。


“一鲸落,萬物生”圖窮匕現的意思是:互聯網大廠或民營大企業的衰落不僅不是國家和民衆的損失,而且在這種資源的再分配中,普通民衆和中小企業都可以“分得一杯羹”。


前一段,我在“獨角鲸工作坊”中正好看到一段可以互相印證的留言:


“什麼是民營經濟,千千萬的中小實業企業、服務企業才是民營經濟。站他們,還是站互聯網巨頭,是兩種根本不同的價值取向”。


這話說得挺誠摯,留言者似乎也不反對民營經濟,算是反資本群體中的“溫和派”吧。但在這段與“一鲸落,萬物生”價值内核高度一緻的留言中我們可以看出,作為一種新的“對立”,(民營)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對立正在輿論場中加速形成。


在這種話語體系中,互聯網巨頭和大型民營企業都被開除出“民營經濟”的行列了。


我在這裡無意做什麼經濟理論探讨,畢竟,西方經濟學和那麼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恐怕都很難想到在真實世界中會出現這樣的争議和對立。


在這裡我隻談現象,再簡單舉幾個例子。請注意,我沒有用“事實”這個詞,畢竟,在這個時代,事實與真相也和常識一起“分裂”了,我很難确定我認為的事實也為他人如此認定。


這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現象是,在這一輪的經濟周期中,互聯網大廠和大型民營企業,與中小企業的盛衰幾乎同頻。


我再說得直白一點。幾年前,當互聯網大廠如日中天時,也是國内中小企業日子過得最好的時候。這兩年,當互聯網大廠和其他大型民營企業都遭遇低潮期之時,中小企業的日子是更好還是更差了?


最新高層對話消息(高層會議釋放信号)3

▲疫情期間的城市(圖/視覺中國)


但凡你不是一個杠精,對正經新聞有基本的搜索能力,你應該就會承認:這兩年,也是國内中小企業艱難求存的低潮期。


在新聞和社交媒體中,充斥了中小企業舉步維艱的信息,滿滿是“救”中小企業的呼籲,就連政府為了緩解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政策都不知道出了多少。


說好的“一鲸落,萬物生”呢?說好的互聯網大廠不行了,中小企業可以分一杯羹呢?

03


大型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共享同一個經濟周期,共享同一個市場經濟,共享同一片天空,共享政策冷暖,共享同一種“經濟常識”。


更何況,在低潮期,很多互聯網大廠面臨的是裁員瘦身和市值打折,而中小企業面臨的是破産清盤。這哪裡是“一鲸落,萬物生”,這是“一鲸傷,萬物死”吧。


“一鲸落,萬物生”擁趸者或許認為這是特例,但這哪裡是什麼特例呢?


我隻想告訴大家這樣幾件事。


和海洋生态一樣,真實經濟是一個嚴絲合縫的産業鍊,大企業與中小企業與其說是對立,不如說是産業鍊上的共享共生關系。


最新高層對話消息(高層會議釋放信号)4

圖/網絡


在上海封控期間,上海一地的一些汽車配件企業無法正常生産,就影響了長三角乃至整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如果大型企業陡然因為市場經濟以外的原因衰落了,與之在同一産業鍊的中小企業又怎麼可能不被殃及池魚。


在互聯網大廠最興盛的時候,他們可以對大量新創中小企業進行天使投資。而這一年來,當互聯網大廠家裡都沒有餘糧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正在燒錢和培育階段的新創企業一片哀嚎,他們可能在成長最關鍵的時刻因為缺一筆錢而中道夭折。


哪怕是被很多人诟病的收購,收購好不好不要問我們這些外人,要去問創業者,他們的創業創新動力之一就是被大企業斥巨資收購,沒有了這個可能性,很多創業和創新的原動力就被封堵了。


對創業者造成更大的心理沖擊的是以上說到的“産權之争”。如果大企業因為做大了,其市場地位和産權就受到了輿論場中的各種合法性質疑,那麼,創業者和中小企業者還有什麼盼頭?


試問,哪個創業者和中小企業主沒有做大的想法?如果企業做大了之後就如那位留言者所說“被開除出民營企業”,甚至遭遇産權争議,那麼,這位創業者的理性選擇恐怕是徹底收攤早點變現吧?連大企業都在輿論場中感到瑟瑟發抖,那麼更加弱小的中小企業不是更感到前途無望?


哪裡有什麼“一鲸落,萬物生”,這都是外人和好事者的呓語和狂想罷了。偏激的好事者想到的哪裡是什麼中小民營企業的福祉,他們隻是拿中小企業說事,來作為攻讦大型民營企業和互聯網大廠的工具罷了。


在真實世界中,隻有“一鲸落,萬物寂滅”,隻有整個社會創業情緒的低迷與冰凍。


到那時,他們用來攻擊大廠的手機也不是自己的了,到那時,他們或許才知道私人産權意味着什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