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呂蒙(178年-219年,一說180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随孫策為将。以膽氣稱,累封别部司馬。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将。從圍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并于濡須數禦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将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将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然而“蒙疾發”(後世人或猜測建安二十四年發生瘟疫,因史載呂蒙、孫皎、蔣欽死于同年,或猜測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緻積勞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迹,成為了中國古代将領勤補拙、笃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呂蒙讀書
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别。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隻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裡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于是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别三日;就應該重新别眼相看。大哥為什麼這麼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别。
轶事典故
不念舊仇
呂蒙年輕時,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遺告發,他一點也不怨恨。後來,豫章太守顧邵去世,孫權詢問他應該讓誰接替顧劭,他推薦蔡遺。孫權見他不念前嫌,十分高興,笑着對他說:“君欲為祁奚耶”?于是用之。
呂甘之交
大将甘甯性情粗暴,輕于殺戮,不但經常違背呂蒙的心意,而且不時違犯孫權的命令。孫權對此,頗為惱火,呂蒙卻總是為他說情,他認為,“天下未定,鬥将如甯難得,宜容忍之。”孫權聽了呂蒙的話,厚待甘甯。後來,甘甯果然為東吳出了大力,立了大功。
吳下阿蒙
起初,孫權對大将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軍中事務,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成為傳授經書的官嗎!隻不過要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曆史罷了。你要說事務多,誰像我事務多?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于是呂蒙開始進行學習。等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研讨論議事,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吳地的阿蒙了!”呂蒙說:“對于有志氣的人,分别了數日之後就應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這件事太遲了啊!”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告别而去。後以“吳下阿蒙”稱譽别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也作“阿蒙吳下”。金元敏之《讀裕之弟詩稿》:“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清黃景仁《聞稚存丁母優》:“阿蒙吳下還依舊,他日登堂欲拜難。”
夢中學習
《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宗關于呂蒙的玄幻故事。
呂蒙畫像
孫權勸呂蒙多學習經典,于是呂蒙便潛心博覽群書,而以《易經》為主要學習對象。呂蒙經常因酒醉而坐在已逝世的孫策的舊座位上,有時更沉沉睡去。一次在他沉睡中,竟然将《易經》誦讀了一遍,然後驚醒。衆人問他驚醒的原因,他便說:“我剛才夢見伏羲、周文王、周公,與我談論世代治亂興衰之事,與及日月宇宙變化之理,無一不是精妙之極;他們不是隻談空話,純粹誦讀文章而已。”于是大家都知道呂蒙曾經在睡夢中誦讀《易經》之事。
人物評價
呂蒙早年果敢有膽,後來折節讀書,識見精博,漸能克己讓人,有國士之風。他孝順母親,舉國皆知,魯肅、甘甯皆敬拜其母,因為他們都佩服呂蒙。他義結同僚,助徐顧等撫育孤兒,又宏量不計較與蔡遺、甘甯間的私怨,反而在主上之前替其作美言。他于軍務倥偬之際,仍勤於修學讀書,并緻諸實用,俾成一代名将之資。勇斬陳就,破黃祖、朱光;智擒郝普、關羽。他忠于孫吳,對孫權盡心力籌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