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高海燕談深圳民營企業

高海燕談深圳民營企業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07:14:39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 袁新韫 實習生肖奕妍 深圳報道從深創投到東方富海,在 20 多年的投資生涯中,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玮親曆了創投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也是為數不多仍活躍在一線的明星創投家。

在陳玮看來,作為創業生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創投機構為初創企業注入了活力的同時,也讓資本市場流入了新鮮血液。

“深圳‘20 8’産業政策覆蓋的産業,既有大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産業,也有深海科技、合成生物、腦機接口産業等未來産業,既照顧原有産業如何做大做強,又堅固未來産業。希望深圳在這方面能起到引領作用。”近期,東方富海董事長兼創始合夥人人陳玮接受了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的采訪。

高海燕談深圳民營企業(專訪東方富海陳玮)1

(東方富海董事長 陳玮 資料圖片)

深圳如何成為獨角獸的沃土?

南方财經:從深創投到東方富海,你見證了深圳創投行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如果給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投機構來貼幾個标簽,你覺得選擇什麼樣的詞彙比較合适?

陳玮:深圳是灣區發展的縮影。中國人民币創投基金是因深圳而起,深圳是發源地。目前,深圳的創投規模已接近2萬億,有2400多家持牌機構,是全國第三大創投重鎮。

深圳人民币創投基金的發展與中小企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如果沒有深圳創投業的發展,灣區就沒有這麼多上市公司和創新型企業。因為創投最重要的特點是價值發現功能,解決小企業成長中的資本注入問題。

創深圳創投以及深圳民營企業有着自己的三個發展貼标簽:一是草根接地氣,二是創新,三是依靠政策環境。

在上世紀90年代,風險投資在國内還是新鮮事物,但深圳政府在第一屆高交會上就推出深創投,7個億的注冊資本金在當時首屈一指,深圳市政府的帶頭推動,敢作敢為給深圳的創投開了一個好頭,也給深圳的創投塑造了自己的特點。

南方财經:今年 6 月,深圳發布了“20 8”産業政策,目前深圳的硬科技和科創産業發展現狀如何?創投機構在其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陳玮:深圳推出28 8産業政策,表明了政府支持硬科技上發展的決心。因為毗鄰香港,貿易活躍,深圳在傳統的通訊和部分智能硬件生産上有新優勢,也存在一些短闆,比如在生物醫藥、芯片、高端智能等裝備行業。

深圳“20 8”産業政策既加強了優勢也補足了短闆,其中既有大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行業,也有深海科技合成生物、腦機接口等面向未來的産業,表明深圳“20 8”産業政策的站位高度,既讓深圳原有的産業做大做強,又讓深圳在未來産業起引領作用。

創投也是科創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近20年來,深圳上市公司的科技屬性和含量越來越高,這都是創投推動的。從數據上看,深圳幾乎所有上市公司背後都有創投,創投投資的企業容易上市,所以深圳“20 8”産業政策更離不開創投。要想推動科技創新,背後的邏輯一定是創業投資。

深圳市政府現在大力發展深圳“20 8”産業,每個産業的背後都有一個配套産業基金,這會讓産業發展與創投關系更加緊密。

南方财經:大部分的國内的獨角獸都分布在北京、上海。培育獨角獸方面,深圳具有哪些獨特的優勢,應該怎麼做?

陳玮:獨角獸代表着一個區域的創新能力。深圳也不一定要在獨角獸數量上和北京上海PK,而是應更多地學習他們的經驗。

北京是人才聚集地,國家科技重地,所以很多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獨角獸出現在這。長三角周邊商業氛圍濃郁,進出口貿易體量巨大,則有利于商業獨角獸的發展。因而,深圳需要更加挖掘和放大區域的創新能力,如果深圳“20 8”産業發展迅速,深圳也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獨角獸。

獨角獸成長是需要環境的,這一點深圳并不比北京和上海差,深圳政府的引導資金和深圳創投的資金是充足的。營商環境和服務上,深圳政府、投資機構的服務意識也是可圈可點的,作為灣區核心,如果深圳能夠進一步結合香港的科技力量,那個産業和企業發展将更為蓬勃。

投資以“特”、“新”為始,“專”、“精”為終

南方财經:作為投資人和創業者,如何快速找到和确立企業特色的?

陳玮:投資也要帶着創業基因,是因為我們本身也是創業者,要做好一個公司,第一要踩準方向和行業。東方富海非常幸運選擇了創投行業,因為随着科創的發展,創投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如今,中國已進入科創時代,背後的整個金融體系都會發生變化,創業投資會越來越重要。

東方富海能度過16歲生日走到今天,有兩個要點需要銘記:政策永遠是對的和市場永遠是對的,在不确定情況下找到自己的确定性。

南方财經:如何看待創投業目前馬太效應現象?

陳玮:今年隻有10%的機構募到了資金,募到了10個億以上的更是隻有一成,看機構之間的差别确實是非常巨大的。但這其中也有着行業的内在因素。規模上,中國的股權投資機構總規模是約2萬多億美元, 美國股權投資基金大概是20萬億美元,美國的創投機構有3000多家,而中國的創投管理機構有大約1.5萬家。規模小,數量多,使得國内創投出現了“僧多粥少”的狀态,大而不強,多而不精,資源被浪費和分散了。

從這個角度上看,分化和行業洗牌是有必要的。所以很多機構現在在出清,還有很多僞私募也在慢慢出清,這是個好現象。美國PE機構管理萬億美元以上的有四家,中國沒有一家PE機構管理1萬億元,深創投也就4000億元。民營機構沒有一家實際管理規模超過1000億元,說明機構大而不強。所以我覺得優秀的機構應該多拿資源,多募資,多投資,不好的機構慢慢出清。

未來隻有兩種機構能夠生存,大而全和小而專。大而全的機構像KKR、黑石、深創投這種全産業鍊,可以從VC開始到PE到并購,甚至到公募基金,資産管理。第二是小而專,很多機構在生物醫藥行業,或新能源行業投的很有特點,他們雖然管理規模不大,但是非常專業。現在已經開始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些機構變成了專業方向,專門做并購,專門投後期項目,專門做早期項目。

南方财經:“專精特新”企業通常大多處于初創期或是成長期,創投機構除了給他們提供早期的風險投資之外,還會給它們提供哪些成長支持?

陳玮:“專精特新”企業的提出既和國家科技轉型緊密關系,也和中美博弈相關聯。“專精特新”的提出表明,中國企業不一定要做成巨無霸,但是要做國家需要的;中國要完成自己的産業鍊,特别是制造業的,科技的産業鍊,必須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精”。

為了給這類企業支持,東方富海建立了7個增值服務平台,在财務上,加速器上,投貸聯動上,創業者建立的生态鍊上,都給創業者做了服務。希望這些創業者除了得到我們的錢以外,還可以得到我們過去的資源和服務,使它更容易成功,讓它從我們過去投資的教訓中,吸取營養,少走彎路。

我覺得任何一個好的投資機構,包括深創投、達晨等頭部機構都在做這樣的事,建立生态體系。除了給予創業者資金,還幫助創業者把企業做大做強。創投機構和創業者更緊密的協同和賦能,提升企業的成功率,也提高了LP資金的安全性,創業成本也會随着專業化服務而降低,對國家的資源的利用也會更加高效。

南方财經:深圳“20 8”産業政策指出,要以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為核心。目前硬科技領域的上遊産業受到創投機構的關注多嗎,回報率如何?

陳玮:雖然幾個巨型互聯網獨角獸平台都在中國,但應用端不夠好。過去我們選擇從美國買過來,這使得在數控機床,新材料上大多都需要進口,這一方是因為我們基礎研究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因為産業導向以及商業氛圍,因為貿易的導向,資金更多投入在了容易賺錢的行業上所以,雖然中國在航天領域,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有一些突破,但在很多新材料、半導體、生物醫藥等尖端領域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為改變這個情況,國家提出科技為第一生産力,人才為第一資源,創新為第一動力,科技創新要去補短闆。随着這種情況的變化,創投機構也在分化,投資越來越早、越來越硬,越來越前沿。

但值得注意的,創投機構是商業化機構,不是政府号召投早期就會選擇投資,很多情況下不賺錢不會投資。現在的投資機構投的越來越硬,越來越早,越來越前沿,主要的原因是資本市場退出體系發生了變化,比如北交所、科創闆的設立,讓機構投資科創企業後能夠更早獲利,更便利退出。

如果現在整個國家體系開始重視科技創新,重視創業投資,并且堅持下去,再過20年,我相信中國對人類的科技貢獻會越來越大,創投機構投出來的巨型獨角獸會越來越多,未來中國會出現一批千億市值甚至萬億市值的硬科技企業。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