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鬼、怪,其實各不相同,是萬萬不能混做一談的。
也很少人知道,妖魔鬼怪,其實還承載着祖先們的世界觀,那就是“輪回”。
趁着今天清明,我們就從打頭的“妖”開始說起。
“妖魔鬼怪”之“妖”
妖,用道家的行話來說,其實就是動植物裡的佼佼者,通過自己的修行,變為人形。
《西遊記》裡面,有美豔而嬌滴滴的杏仙,有歹毒的蜈蚣精,還有風雅的樹精,這些都屬于:“妖”的範疇。
所以,大話西遊裡唐僧講:妖是妖他媽生的。
這其實并不準确,一部分妖,是靠自己修行而成,而父母隻是普通的動物。
總的來說,妖的特點是,他們本為動植物,卻最終可以靠自己的妖術幻化成人。
蟾蜍吐瑞
建國後,影響最大的兩部此類動畫《葫蘆娃》、《天書奇譚》裡面的妖,均具備此特點。
天書奇譚
“妖魔鬼怪”之:魔
“魔”為佛家語,更多是指的精神層面,如“心魔”,特指偏執于愛恨情仇等不可自拔而走向極端的人。
陝西皮影戲《封神榜》講了個故事。
纣王因聽了美女妲己的妖話,要把自己和皇後的兒子殷超、殷洪殺掉。
仙人廣成子救走了兩個孩子,悉心教導,後來武王伐纣,廣成子命他們下山協助武王,二人中途遇上申公豹。
申公豹說:天下豈有兒子打父親之理?而且商纣王年老,百年之後,天下就是你們的,為何要将天下拱手讓給武王?
二人随即被申公豹策反。殷郊就變為三頭六臂的怪人。
皮影戲,殷郊
中國神話中的三頭六臂,其實是受印度教的譬喻影響所緻。
印度人思想之奇葩,從他們的電影裡就可略窺一斑。
三頭六臂,其實是他們在一本正經的強調身體之意志在劇烈變化。
印度人正是用這個,來比喻“心魔”的可怕。
也就是說,人也好,動物成精也好,一旦有了心魔,自己失去了理智,這個時候他就會變異,就會成為魔。
“妖魔鬼怪”之:怪
怪就非常好理解了,正常的動植物,異變了就是怪。
我們從《西遊記》可以得知,混得好的妖,同時也都是怪。
比如所謂的:九頭元聖、大鵬怪、九頭獅子等。
上古奇書《山海經》對民間的皮影戲影響至深。
我們說魚龍、魚龍,鯉魚躍龍門則化龍;
《逍遙遊》有半鳥半魚之鲲鵬。
道家、佛家都認為:萬事萬物、光怪陸離、變化駁雜、循環往複、周而複始焉。
沒有什麼是永恒的,也正是光影夢幻般皮影戲的精髓。
“妖魔鬼怪”之:鬼
循環往複之“變”,最終,輪到說“鬼”。
鬼何嘗不是一種變化,隻不過他是生死之變。
皮影戲“五鬼鬧判官”講:包公走在一個山谷裡,聽到鬼哭,他一問,原來是個冤死鬼。
包公就精魂出竅下地府。
有小鬼禀報他說:此案是判官營私舞弊所緻的冤案。
包公抽絲剝繭,查出來原來是判官為了讓自己陽間的外甥多活幾天,就故意勾了别人下地府,包公一怒之下,把這個判官給鍘了。
皮影戲:鬼
民間故事,聽起雖然荒誕,但細細一想,其實包含了重大的哲學問題。
比如這個鬼判,被鍘之後由鬼變成什麼了?
死可怕,知道死了變成鬼,還算有個歸宿,但是鬼死後呢?
不知道最終走向哪裡,才是超級可怕。
但是不要緊,聰明的老祖宗早已認清了這一問題,那就是他們明白世界的真相——輪回,也就是循環。
我們翻開《聊齋志異》,有大量“死後再死”的故事異聞。
有一小孩,因演水木偶溺亡,自己卻不知道。
水木偶
還到了龍宮和小龍女談起了戀愛。
最後被龍宮裡的人拆散,小孩一氣之下再次跳河。
他死了,卻在陽間活過來了。
由生赴死,由死複生,所以生死也不過是循環罷了。
所以呀,大才子唐伯虎臨終,也留下這樣一首絕命詩:
生在陽間有散場, 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 隻當漂流在異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