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員任清文在王家大院“巡院”。 張園園 攝
中新網晉中7月15日電 題:“華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晉商宅院尋迹民間雕刻技藝
作者 楊靜
層樓疊院綿延不絕,高聳的城牆彰顯着昔日晉商大家族的震懾與威嚴,夏日炎炎,依山而建的王家大院,一磚一石都散發着古色古香的韻味。15日,文保員任清文和往常一樣在大院内走走敲敲,他說,每天不檢查檢查,不放心。
“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大院坐落于山西省靈石縣城東北12公裡處的靜升鎮,由曆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家族曆時300餘年修建而成。其完整的建築面積為25萬平方米,是北京故宮的1.6倍,素有“華夏民居第一宅”的美譽。
老大王汝聰的敦厚宅。 張園園 攝
清朝末年,王家大院曆經戰亂饑荒,靜升王氏亦家道中落,王家後人不得已将祖宅部分變賣。即便如此,現向大衆開放的高家崖建築群(視履堡)、紅門堡、孝義祠等共計4.5萬平方米的院落仍能看出王家曾經的繁榮。
王家大院以“三雕”著名,院裡保存、修複了大量極具曆史和藝術價值的木雕、石雕、磚雕作品,雕刻手藝為南北結合。王家大院工作人員楊靈豆說:“院内‘三雕’作品題材繁多、内容豐富,花鳥魚蟲、典故傳說等,或雕于磚、或刻于石、或镂于木,體現清代建築裝飾的風格。雕刻技藝多樣,高浮雕、淺浮雕、圓雕等技法在‘三雕’作品中盡數呈現。”
老二王汝成的凝瑞居。 張園園 攝
來到老大王汝聰的敦厚宅門前,高大的門樓體現出主人的權勢地位,在當時擔任正五品官員的王汝聰,門樓裝飾以磚雕、木雕為主。磚雕刻有鳳戲牡丹、書卷畫卷,寓意富貴常在、儒雅等。木雕則刻有琴棋書畫、牡丹蓮花等,體現書香氣息,寓意富貴多子。
楊靈豆介紹,王家大院石雕中的精品,當屬“養正書塾”的石雕門框,此地是供小少爺讀書的地方。“整個門框用上、下、左、右4塊青石雕刻而成,銜接處非常巧妙地設計在竹節處。整個門框構圖完整,底部雕刻壽石盤根,兩邊為竹子,頂部刻有松竹梅歲寒三友,告誡子孫求學應踏實、做人得上進、為官要清廉。”
行走在王家大院,仿佛置身于一處民間雕刻博物館中,而這一件件雕刻精美、保存完好的文物背後,少不了文保員任清文的精心守護。
“養正書塾”的竹門石雕是王家大院石雕中的精品。 張園園 攝
2000年,“三雕”藝術非遺傳承人任清文來到王家大院着手破損文物的修複,此後便被景區留聘,進行古建“三雕”的維修保護工作。20年來,許多藝術價值高卻破損嚴重的磚雕、石雕、木雕精品,在任清文手中重煥生機。
“王家大院是保存非常完整的一個院落,其對于研究‘三雕’文化、孝道文化、清廉文化是非常好的素材。”楊靈豆說,景區現在一年接待遊客達三四百萬人次。
依山而建的王家大院,一磚一石都散發着古色古香的韻味。 張園園 攝
一口井蘊藏一段往事,一塊磚見證幾代浮沉,一座院落呈現幾百年滄桑炎涼。靈石縣文旅局局長王勁表示,近年來,當地從非遺保護傳承、文物活化利用、文旅融合發展三方面發力,做好曆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利用,通過各項活動、宣傳展演,使文化遺産的保護理念得到廣泛傳播。
“下一步将以王家大院5A創建為龍頭,以文旅融合為手段做好靈石縣‘A級景區聯動、文化内涵挖掘、旅遊要素完善’三篇文章,用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帶動靈石文旅産業發展級次的全面提升。”王勁說。(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