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清明之節
這幾天正放清明節假。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我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既是傳統節日,又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曆法說今年4月5日03:20:03交節,就是說的“節氣”。
清明,正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因此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也稱祭祖節。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彙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百度百科)。所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
古人和今人過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今人能把任何一個節日變成金錢的狂歡,古人則是見花落淚,望月生懷,或讀書、吟詩。
假期裡,當成人們還在喝酒、吃飯、打牌時,學齡兒童大多打手遊,刷抖音,偶有幾個或者在那裡背古詩: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清明”詩,大概是所有清明詩中傳唱度最高的了吧。盡管千百年來,關于這首詩的質疑、關于這首詩的解讀,不勝凡幾,但是“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隐躍。”(周汝昌)
清 明
〔宋代〕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這首同樣以“清明”為題的古詩,以清明時節為背景,是人的生活裡多了幾許困頓、艱難,少了一些詩和遠方,隻能“曉窗分與讀書燈”。
同為宋朝詩人,人生赢家歐陽修的眼裡,清明節可是另一番景象了: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争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钿車。
遊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三月三日上巳節遊春,自古有之。書聖王羲之在“蘭亭集序”就向我們描繪了當時的盛況:“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清明時節,又逢上巳之時,西湖本就景美,呼朋引伴,自然車如流水馬如龍,遊人皆簪花而歸,“滿目繁華”,俨然一派盛世之境。
關于清明節的傳說很多,關于清明節的故事很多,關于清明節的古詩詞很多。早年讀過一個私塾先生讓學生“瘦清明詩”的故事,依然記得分明:
先生教學生學習了杜牧的“清明”詩後,先讓學生“肥詩”,相當于我們現在讓學生擴寫故事和把句子寫具體。學生大吹法螺,好不熱鬧。然後讓學生“瘦詩”,相當于我們現在讓學生縮寫故事和縮句。學生從瘦一字,到受二字,到瘦三字,到瘦四字,然後終于不可再瘦,老師便長長的歎息一聲:“就如次吧”。
那本書叫“365曆日曆事”吧?後來借給了誰不記得了,而且書也不見了。這個故事我看了大概有二十七八年了,而且我自己做老師也已經三十一年了,但故事中那位先生長長的歎息,卻依然在我的心頭響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