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生講的心理學小知識

小學生講的心理學小知識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6 16:45:53

以下内容摘錄于聆聽安甯育兒課第4節 童年期的心理發展 第3單元-3 小學生同伴交往的發展

小學生講的心理學小知識(今日學習發展心理學)1

小學生進入學校學習之後,他們的社會交往範圍變得更廣闊了,但和父母的交往仍然是社會關系中的重要内容,比例略有下降。

劃重點!!

ü 馬老師深度解讀——一味的強調原生家庭會導緻什麼問題?

ü 馬老師講解個人經曆:從社交焦慮→職業心理咨詢師是如何轉變的?決定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性格可變,拒絕宿命論!

同伴交往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正常的同伴交往不僅可以滿足兒童集體歸屬感的心理需求,還可以促進他們的人格和社會認知的發展。

一、童年期的友誼

友誼:建立在相互依戀基礎之上的、個體之間持久親密關系,是同伴關系的一種高級形式

一個人在小學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會直接影響ta成年之後走向社會的人際關系。

(一)小學生交友的一個重要問題——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朋友?

1. 幼兒階段-小學生階段擇友條件的變化

家庭住址臨近、性别相同、一起玩→不傷害自己的人→雙方相互尊重、友好

2. 兒童選擇朋友的理由:積極人格、志趣是否相投;

3. 兒童先注意到與朋友的相似性,9歲之後逐漸認識到與朋友的差異。

(二)兒童友誼發展的五個階段

1. 3-7歲:短期遊戲夥伴關系(不能算是友誼)

2. 4-9歲:單向幫助關系(要求對方順從)

3. 6-12歲:雙向幫助關系(能夠同享福,不能共患難)

4. 9-15歲:親密而又持久的共享關系(強烈排他)

5. 12歲開始貫穿一生:友誼發展的最高階段

★從一般關系進入到親密關系(朋友-戀人),人的心理都會産生退行,掌控感降低,随之而來的是控制欲非常強烈。

★馬老師講解角色轉換能力在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丈夫-領導-父親-兒子……你能靈活轉換嗎?

(三)同伴關系對兒童的影響

★馬老師簡介同伴關系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一個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同伴關系的人,在人際關系上會有什麼後果?

1. 受到同伴的贊揚和喜愛都能強化兒童的行為;

2. 立福:兒童的不同行為方式會影響同伴順應自己的概率;

3. 班杜拉:榜樣影響他人行為的三種原因(詳解)。

(四)影響兒童選擇朋友的因素

1. 相互接近

2. 行為、品質、學習成績、興趣比較接近

3. 人格尊重、心理和諧、相互敬慕

4. 人際交往中的協同關系

二、小學兒童的同伴群體

随着年齡的增長,兒童與成年人的交往減少,與同伴交往增多,此外,兒童更多的會與同性别的同伴玩耍。

★馬老師詳解——為什麼說家長和孩子是成不了朋友的?正确的成長路徑是什麼?

(一)同伴團體的特點

1. 在一定規則的基礎上進行相互交往;

2. 限制成員的歸屬感;

3. 具有明确或暗含的行為标準;

4. 發展了使成員朝向完成統一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組織;

(二)同伴團體的分類

1. 一般可将集體分為正規集體和自發集體;

2. 小學生的正規集體/有組織的集體——班集體;

3. 有組織的集體的4個特點:

(1) 具有共同目标,以及由此産生的共同行為;

(2) 具有統一的領導;

(3) 具有共同的紀律;

(4) 具有共同輿論,輿論是集體形成的重要标志;

4. 小學生集體意識的變化

第一階段:剛入學的兒童并沒有對集體形成足夠的認識,此時的班集體隻是人為拼湊的,一個松散的集合,直到一年級下學期兒童的初步集體意識才剛剛形成;

第二階段:二年級時的小學生能夠明确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班集體内部也開始逐漸的更有凝聚力,班集體内部的成員也開始分化,對集體的凝聚力有了促進作用;

第三階段: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初步懂得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能夠成員做事是為了個人,還是為了集體。

5. 自發團體的組織結構很松散,自發團體有可能是集體的補充(如:讀書會),也可能是集體的對立面;

6. 自發團體的分類

(1) 親社會團體

(2) 非社會團體

(3) 反社會團體

7. 同伴團體之所以會産生,是由人的社會性屬性決定的,作為社會個體的人,遠離群體,會感到孤獨、焦慮。

★承甯有話說:關系對人來說就像吃飯睡覺一樣重要,人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建立關系。

8. 同伴群體形成的階段性

幼兒期:同伴交往不穩定,對其影響不明顯;

學齡期:同伴交往穩定性提高,逐漸開始形成同伴團體;

9. 兒童交往的五個時期

(1) 孤立期:沒有形成團體,各自探索和誰交朋友;

(2) 水平分化期:空間的接近,兒童之間形成了一定的聯系(一年級到二年級);

(3) 垂直分化期:憑借學習水平和身體強弱,分化成了居統治地位的和被統治地位的孩子(二年級到三年級);

(4) 部分團體形成期:兒童之間分化并形成了若幹小集體(三年級到五年級);

(5) 集體合并期:小集體合并成了大集體,出現了統帥全年級的領袖人物;

10. 同伴交往的三種關系

(1) 依從性集合關系期:因為遊戲興趣所形成的時期,關系很不牢固;

(2) 平行性集合關系期:初期(2~3人)、中期(3~4人)、後期(各個小集團聯合成了班級整體);

(3) 整合性集合關系期:對父母和老師的依從下降,更關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

(三)小學生的同伴接納性/人氣特點

小學生的同伴交往不弱于成年人的複雜程度。

1. 兒童的4種受歡迎程度

(1) 受歡迎型兒童

(2) 不受歡迎型

(3) 受忽略型

(4) 有争論型

評定方法:社會測量法

2. 心理學家道奇的社會實驗

(1) 四種類型的兒童的具體行為表現

(2) 影響兒童受歡迎程度的因素(詳解)

★馬老師重點講解——

ü 主動&非攻擊性在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

ü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的人格變得完善;

ü 教育者應該如何提升兒童社會交往能力?(詳解)

3. 不受歡迎的孩子最難以适應學校環境

4. 家長老師如何幫助被拒絕的孩子?(具體指導-詳解!)

5. 被忽視型的孩子在集體中的心理狀态

老師要營造健康的班級氣氛——每個成員都是班級的一份子,不抛棄、不放棄。

(四)同伴交往的意義

1. 同伴交往是童年期集體歸宿感的心理需求,如果在同齡夥伴中被孤立,将造成巨大創傷;

2. 促進社會認知、社會技能的發展;

3. 有利于兒童自我概念的發展;

4. 增進良好的個性品質和社會責任感。

★家長打壓孩子交朋友會造成什麼問題?馬老師教你如何正确對待孩子交友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