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鄉村振興的七條必經之路

鄉村振興的七條必經之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4 06:15:39

鄉村振興的七條必經之路?“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童伴,配朵夕陽在胸膛,缤紛的雲彩是晚霞衣裳……”這首80年代老歌的旋律依稀響徹在耳邊,我記憶中的閘門就止不住打開,思緒也随之回到兒時的小山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那種感覺仿佛又回到了穿開裆褲的時光,回響着過去的一切,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鄉村振興的七條必經之路?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鄉村振興的七條必經之路(從鄉村小路看鄉村振興的變化)1

鄉村振興的七條必經之路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童伴,配朵夕陽在胸膛,缤紛的雲彩是晚霞衣裳……”這首80年代老歌的旋律依稀響徹在耳邊,我記憶中的閘門就止不住打開,思緒也随之回到兒時的小山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那種感覺仿佛又回到了穿開裆褲的時光,回響着過去的一切。

我出生于八零後,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我的家鄉在安徽南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裡,擡頭望去,四面環山還有小河,從空中俯看,仿佛一座聚寶盆。通往鎮上街道的就是一條坑窪帶水的小路。從這條小路上,村裡人向外運送糧食,往村裡進貨、串親訪友等都與他結了不解之緣,有時候木闆車都陷在泥地裡,需要三四個人來擡,可以說這條小路就是村民的幸福之路,發财之路。雖然那時的村裡還不是太富裕,但是鄉親們還是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生活過得很充實,家庭過得那樣的和諧。

小時候,當家裡雞窩裡的大公雞開始吹着“起床号”時,天還是蒙蒙亮,就隐約聽見鄉間小路在沸騰,在唱歌,有扛鋤頭的、拉闆車的、趕着牛下田的、挑着擔進貨的、挎着菜籃子下菜園的……各種吆喝聲和雞、鴨、狗、牛的叫聲混雜在一起,連各種小鳥也叽叽喳喳的跟着一起湊熱鬧;随着晨煙的升起,村民們開始了他們一天的工作。

我和哥哥也在父親的吆喝聲中被拽着起了床,幫着喂雞、放牛,當放完牛後,我們就相約一幫小夥伴在路邊玩起了遊戲,捉迷藏、爬樹比賽、打子包等。趕上農忙時我們就經常被爸媽攆着幹活,幹得比較多的就是放牛、上山撿柴、割麥子、拉闆車運糧食。在我印象中,農忙拉闆車是我記憶中最深的,每次拉闆車時都會經過鄉間的那條小路,它并不寬,坑坑窪窪不太平整。天晴時,遇到刮風,小路會出現很多的灰塵;下雨時,小路就不太好走,闆車會陷入到很深的泥坑中。每當這時都是最難受的時候,所以在那時,我就夢想着等長大後為家鄉修條像樣的大馬路,哪怕是一條能在下雨天不沾泥巴的路都是奢望的。

從小學到初中,都要順着這條小路來回行走。整個少年時光,來回不知走了多少裡。這條小路帶給我的是安全感,帶給我的是玩耍的童年。初中畢業後,我随着南方打工的人潮奔波在外,在離開家鄉的那一刻,我站在村頭,對着那條小路看了許久。在外打工的那段時間裡,我時常會想念家鄉的那條小路。春節我回到家鄉時,看着鄉間的小路變了樣,變成了小石子路,小路上再也看不到那麼多的灰塵,那麼多的泥坑了。後來聽媽媽說,是村民集體湊錢,對這條小路進行了翻整,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小石子,然後進行碾壓,這樣就平整很多,也不用出現陷車,沾腳的情況。

九十年代末期,我參軍入伍來到北京,但是我還時常會想念那條我走出來的小路,從那條路上我學步、上學、打工、參軍,從那條路上也走出了我們村第一個大學生。魯迅的《故鄉》中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就有很多種不同的意思。路在普通人的眼中就意味着人們行走的土地,車馬行駛的道路,用來爬坡的土路,但是我的理解的路卻是含義濃厚,有着各種各樣的寓意,更是與家鄉緊密相連。“小路也可以變成一條康莊的大道,通往幸福緻富的道路”。是的,鄉間的小路是在一次次變化。八十年代鄉親們是腳踩着泥巴走,九十年代是騎着自行車走,現在是開着三輪車、小汽車走;小路一次次的變化,一次次的翻修,都展現了新農村在發展,新農村在進步,同時也展現了農民的智慧和鄉村振興政策的利好。

如今,每到放長假時我都會趕回家鄉,再也不像以前,會出現三輪摩托車都不願進村的景象,小車直接送到家門口,打開窗戶就可以看到各種變化。曾經的鄉村小路變寬啦、變長啦,延伸到每戶人家門口。小路上,看到有許多的農用車、小汽車進出村裡。一打聽才知道,自從通上了這條水泥路後,村裡有許多人外出打工,賺了錢回到家鄉帶領鄉親們緻富,有搞養殖的、有開店鋪的、有蓋新房的、有開種植業的等等。這一切變化都讓我十分驚訝,原來家鄉在不知不覺中變化這麼大。正因如此,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的出台和推動,家鄉在一次次變化,人們的生活也随着變化,村村通公路是村裡的第一件大事,農民的積極性特别高。小路修好後,農民也緻富了,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器設備,電飯鍋替代了燒柴火的土鍋,手搖扇也變成了空調,村口牆壁上都繪畫了新時代鄉村美景,村裡的綠化建設也變得好起來了,家家戶戶門口都栽上了小樹,種上了月季和雞冠花,爽朗的笑聲也多了起來。

鄉村小路的變化,沒有改變村裡以往小路間那沸騰的景象。晨起時,汽車、小鳥、大公雞、牛、鴨、小蟲等組合起來的美妙動聽的音樂還是一樣奏響。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一個小山村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落後走向小康,從貧窮走向緻富,從三間瓦房到現在的小别墅等等,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都得益于黨的政策以及國家領導對百姓的關懷。而見證這一切變化的,應該屬于這鄉村小路。(文∕郭常松)

作者介紹:郭常松,退役軍人,公益志願者,現就職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長期緻力公益慈善事業,連續開展一對一資助雲南山區小朋友就學及扶貧救助工作。

來源: 光明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