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者
書法這一古老而現代的藝術,多少人為它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書法史上那些成名成家的“書聖”“草聖”練習書法的故事耳熟能詳,無論是作為書寫的書法還是作為藝術的書法,不下功夫是出不了成績的,即便是古代日常用毛筆寫字,也要經過艱苦訓練的過程。
敦煌莫高窟壁畫:體罰
這是迄今為止年代最早的唐代學堂老師體罰(打屁股)的畫面,在敦煌莫高窟468窟《藥師經變》壁畫中。
我們每個人在上學的時候都有過被體罰的經曆。在古代,學書法不過關的話是要體罰的,從上圖看出,有個同學正被打屁股。大量事實證明,教育具有“強制性”,古今中外都如此。據資料美國50個州中有21個允許體罰學生,原則是:“教師可以用合理的适度的武力處罰學生。”英國、韓國、日本同樣支持體罰,新加坡更不用說了允許公開鞭打。體罰學生隻是方式和強烈程度的不同,沒有本質的區别。
也許有人認為古人學書法容易的多,因為天天用毛筆呀,他們學習書法的方法和我們現在應該不一樣,通過各類資料得到證據是,不但一樣可能比我們還辛苦。
從字迹看這是在臨習章草,圖右是重複練習捺筆。捺畫是長草重點筆畫。
在吐魯番曾出土一字卷,是唐代僧人日常練習書法的草稿。通過這些殘存片段,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字寫五行,每行寫十多個字,用功之深令我們驚歎。看來學書法沒有速成,即便是日常用毛筆的古人,也要一個字一個字苦練。
有一本書法類出版物《魏晉書法殘紙》,書中有兩頁殘紙,反正面都有字迹。紙片的内容有“臣繇言”,應該是臨摹鐘繇的《宣示表》,從這裡我看出來臨摹練字殘片。
這位練習者似乎不太認真。
再一個,殘片反正面都有字迹,說明古人很珍惜紙。還有個古人珍惜紙例子,宋代司馬光寫給範純仁(父:範仲淹)的信劄,就是用資治通鑒草稿的背面,一紙多用不浪費我們應該向古人學習,就連司馬光這樣的大人物都如此珍惜紙,欽佩直至。要知道一張宣紙(練習紙)要經過多少遍工序,工人們付出多大的勞動,這種辛苦隻有宣紙制造工人知道!
看看一個字寫多少遍呀!
《練字雜寫》在唐代寫卷中大量出現,是老師教學生練字的基本方法。老師在紙眉上從右向左寫一行标準字,要求學生照着反複抄寫,一般每個字會下三五十遍,讓學童逐漸熟練宇型結構,還有老師批閱評語。
頓首兩個字在古人的信劄墨迹中經常見到,寫信會用到,那是必須要練好
古代敦煌的教育體系由官學、私學、寺學、社學四個層面組成。教學内容非常廣泛,從啟蒙教育到曆史地理,從吉兇禮儀到音樂文學,從佛教典籍到醫學曆算,從陰陽占蔔到堪輿之學,傳統書法技藝的教授同樣是門不可缺少的“必修課”。
就學習範本及臨寫對象而言可分為兩大類是名家經典作品。《王羲之蘭亭序》臨本,智永《千字文》臨本,是典型的例子。名家名作是敦煌書法教育範疇裡的“重點教材”,應該是中高級教材。
敦煌蒙書計有26種之多,而後世流傳的僅有《千字文》《百家姓》等,其餘如《兔園策府》《開蒙要訓》《蒙求》《碎金》等均僅見于敦煌文書。遺書中出現的《開蒙要訓》有30多卷,《幹字文》大約50卷,它們是唐代最重要的蒙學教材。如《千字文》《急就章》《開蒙要訓》《太公家教》《上大夫》《百家姓》《幼學文》《百行章》等“普及性教材”,一方面既是教授學生基本的識字認字,同時又具有字帖的摹寫練習功用。
練書法洗筆都洗出墨池了
大英博物館藏《天寶八載三月令狐良嗣牒》(S2703)背面的字迹,是現存最為古老的學生習字作業的原件,也是件典型的作品,學生每天要臨寫200字,最後有日期和簽名,有的還有老師的評語。
“高點”和“基點”作為唐五代時期敦煌書法教育的兩個層次,是共同存在、平行前進的,它們有各自特定的教學對象,有固定範圍的教材,當然也有明确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從而也為書法藝術的繼承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書法練習殘紙
從這些資料證據看,古人練習書法多是一個字寫很多遍。我們今天學書法一般是先學筆畫,再練習字結構,這種練法也有弊端,因為即便是一種筆畫,在不同的字中寫法也不一樣,練習書法,字字不同,要因“字”制宜,舉一反三。
書法練習殘紙
書法練習殘紙
這世上誰都可能欺騙你,包括自己,隻有汗水不騙你,隻要用功苦練,日積月累,一定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