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四川揚琴和廣東揚琴

四川揚琴和廣東揚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18:23:41

毗鄰成都太古裡,有一排古樸簡單的房子。與太古裡的時尚、潮流、熱鬧不同,這裡是一片清幽之地。看倦了繁華,想尋求一份甯靜,沿着大慈寺路尋找,看見一條叫“東順城南街”的街道,那古樸的房子就在這裡。


房子裡時不時傳出幾聲清脆悅耳的聲音,幾句四川風味兒的調子......相信你一定會被這美妙的聲音吸引,帶着滿滿的好奇心進去探個究竟。


推開門,正對着你的是一個面積不大的舞台,台上約有五六位藝人,他們持有不同的樂器,而中間形狀如梯形的就是揚琴,吸引你來的清脆悅耳的聲音就是由它發出來的,而這古樸的房子就是四川揚琴傳承基地


No.1

四大門派之佼佼者


揚琴是中國民族器樂中具有代表性的樂器之一,但它并非土生土長的民族樂器。


在中世紀時期,擊弦樂器德西馬琴(Dulcimer)流行于歐洲各地,在匈牙利稱之為“欽巴龍”;羅馬尼亞稱“昌巴爾”;白俄羅斯稱“銑巴爾”;傳入中國後,先稱“洋琴”“蝴蝶琴”“扇面琴”“打琴”,後稱“揚琴”


四川揚琴和廣東揚琴(四川揚琴的傳與承)1

(揚琴也稱“洋琴”)


清人徐珂著《清稗類鈔》(洋琴條)說:“康熙時,有自海外輸入之樂器,曰‘洋琴’。半于琴,而略闊。銳其上而寬其下,兩端有銅釘,以銅絲為弦,張于上。用錘擊之,錘形如箸。其音似筝築,其形似扇,我國亦能造之矣。”


揚琴雖是舶來品,但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和演變,已經完全融入了中國傳統音樂之中,成為一種典型的中國樂器,而且還派生出了不同的揚琴演奏流派,較為著名的有廣東揚琴、東北揚琴、江南絲竹揚琴、四川揚琴四大流派。


而四川揚琴則是其中的佼佼者。


據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曲改會”的座談記錄,已故藝人李德才、雷子雲、李明清及還健在的藝人劉松柏、肖必大等人介紹,過去揚琴的演唱是一人多角,自彈自唱,以說為主,以唱為輔,其曲牌唱腔簡單生硬,常有一些難聽的尾音,說白時還使用“醒木”,俗稱“話鼓揚琴”。通過發展,才形成了如今四川揚琴的“五方”形式


四川揚琴和廣東揚琴(四川揚琴的傳與承)2

(四川揚琴)


據藝人相傳,四川揚琴這一演唱形式大約始于清代乾隆年間,在嘉慶年間已十分流行。


嘉慶六年,有個叫楊燮的成都舉人,寫有《錦城竹枝詞》百首,其中有“清唱洋琴賽出名,新年雜耍遍蓉城。淮書一陣蓮花落,都愛廖兒《哭五更》”。詩句提到了當時成都地區的藝人在傳統佳節時賽唱揚琴,決出名角的盛況。


道光年間,四川揚琴的發展态勢日漸成熟,人們也有了自己喜愛的一些藝人,如謝海樓、康明欣、李蓮生、李德才等。


據說改漁鼓為盆鼓始于謝,他不僅将鼓用于揚琴伴奏之中,還在演唱時加有箫、笛、磬、木魚等樂器。李蓮生是盲藝人,人譽“賽天化”,即賽過當時著名藝人胡天嘉和王化友之意。繼李蓮生之後,最有影響的藝人首推李德才。


李德才善于吸收四川揚琴的各派之長,發展了“哈哈腔”的潤腔手法,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德派”唱腔,其操琴之技尤精,善奏《将軍令》,号稱四川揚琴的“泰鬥”。


四川揚琴和廣東揚琴(四川揚琴的傳與承)3

(五位老藝人上演《大宴董卓》)


舊時藝人行會用“百壽圖”記載揚琴藝人的師承世系。在“百壽圖”上寫上藝人的生卒年月,按班輩排列圖上,圖之下方留有一些空白,待藝人死後書入此圖;每逢年節會期,行會即展出此圖,令後輩藝人行禮叩拜。


一些熱愛四川揚琴的人不僅現場觀看演出,而且也私下學習操琴演唱。有些業餘愛好者們的表演水平也很高,他們互稱“票友(玩友)”。


建國後,揚琴藝人一躍成為文藝工作者,他們整理傳統曲目、改進音樂,尤其對接班人的培養傾注了心血。


在李德才、雷子雲等老藝人的專心培育之下,造就了近百名揚琴專業演員,如徐述、劉時燕、付兵等人。這些年輕演員功底紮實,操琴和演唱水平都很高,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也演唱一些現代作品,如《小二黑結婚》《菊花勸母》等。


最重要的是城東區曲藝隊揚琴組于1986年應邀赴巴黎參加國際藝術節活動,四川揚琴,甚至是中國揚琴首次登上國際舞台,被法國藝術家譽為“真正的藝術”


No.2

坐地傳情


四川揚琴的“五方人”,分為生、旦、淨、末、醜。他們各唱一角,并兼操樂器。當劇中人物較多時,可一人兼多角。


四川揚琴表演接近戲劇,它雖近劇而非劇,因為其主要特點是“坐地傳情”。它不是用表演,而是坐着操琴演唱,“以聲曲傳情” 。用音樂來塑造刻畫人物,用聲腔來抒發傳達感情。


人物的一颦一笑,喜怒哀樂都要在觀衆的耳朵中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揚琴大師李德才曾說:“四川揚琴是根據人物性格定情發聲。”從人物的性格、身份、境遇、特定情節出發,運用不同的發聲部位、共鳴腔體、音色變化、潤腔手法去表現人物性格、境遇、感情。


四川揚琴和廣東揚琴(四川揚琴的傳與承)4

(“天府錦繡”展演)


李德才用聲音塑造的人物形象,個個鮮明生動,各具特色。比如他演唱秦香蓮怒斥陳世美的情節,運用了噴口唱法,牙關緊閉噴出聲音,憤怒斥責陳世美的三不孝,令觀衆不由自主地對演唱陳世美的演員怒目相視。


發展傳統揚琴,要求演員要掌握聲樂技巧,這樣在表演複雜的唱腔時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比如唱“哈哈腔"時,運用橫膈膜與腹肌配合,形成一次又一次的對抗運動,用一股沖擊力量,通過咽腔部位打出來,聲音效果圓潤、纖細、靈巧。


傳承人劉時燕在談到唱《秋江》時說:“ ‘水流因河急,心焦為郎才'的一串‘哈哈腔’,用聲弱唱得欲斷又連,使人感到一個柔弱女子内心深處的顫栗。”


關于“坐地傳情”,傳承人付兵講道:“前輩藝人在‘坐地傳情’上下了很大功夫,除了在伴奏樂器上不斷改變,追求和諧動聽之外,在唱腔的曲調、發音吐字等方面也不斷創造和改進。這使得四川揚琴成為成都曲壇上音樂性極強的曲種之一。”


No.3

畢其一生,僅為一事


傳承人付兵可謂是真正的“琴癡”。在四川揚琴傳承基地,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坐在台子中間,一邊排練即将演出的曲子,一邊認真指點着一群年輕藝人。


每一首曲子他都做到極緻。雖是年邁,但他卻精神抖擻,跟得上時代的潮流,頭上戴着時尚的鴨舌帽,初次見面就用“比心”的手勢表示心與心的交流,雖是四川人,卻說一口标準又稍帶北方口音的普通話,說到驚訝處會說“哇塞”,講到很認同的地方會冒一句"Verygood" ....這位老人很新潮。


勤學技藝

付兵從8歲開始就與揚琴結緣,師從四川揚琴大師雷子雲。付兵說他的揚琴技藝是家傳的,他的祖輩、父輩都是四川清音藝人,父親付萬才是位琵琶琴師,母親吳碧華是位盲人,唱得一口好清音,得名“賽月秋”。


出身在音樂世家的付兵,擁有比常人高的音樂天賦。在師父雷子雲的教導下,付兵勤學唱腔,生、旦、淨、末、醜,又苦練“五方人”,即揚琴、京胡、三弦、碗碗琴、鼓闆,一人包攬整個舞台的所有技藝。


四川揚琴和廣東揚琴(四川揚琴的傳與承)5

(四川揚琴《三祭江》)


提及恩師雷子雲,付兵有說不盡的感激、敬意和緬懷。他說:“我的師父雷子雲是位盲人,但十分盡職。記得有一次師父拄着拐杖來為我上課,因為有個地方修路,地上有個大坑,他不小心栽進坑裡,整個踝關節都摔斷了,但是他毅然爬起來,拖着斷了的腿,咬牙堅持為我上課。我看着鮮血淋漓的師父,暗下決心一定不能辜負師父對我的希望,努力把四川揚琴傳承下去。”


在付兵心裡,雷子雲十分溫和。有一次,付兵在書場學藝,因調皮貪玩記不住詞,父親用雞毛撣子把他打得嚎啕大哭,雷子雲聽見哭聲後,在書場一排又一排的木椅中慌張地到處摸索,欲救他于棒下。在師父的教導之下,付兵學有所成,有了自己的處女作《杜鵑山》,這在當時的曲藝界引起了很大反響,直至今日仍被視為教學藍本。


四川揚琴規範化第一人

付兵不僅是四川揚琴的傳承人,更是四川揚琴衆多曆史資料的守護人,四川揚琴規範化的第一人。


“1959年出了一本書:《四川揚琴音樂》。但由于時代原因,隻能從盲人藝人的口述中總結揚琴藝術,所以關于揚琴的曆史等問題總是模糊不清。後來通過努力之後,四川揚琴從源流、沿革、伴奏等,都有了規範。”


30歲時,付兵已經開始思考揚琴的規範化問題。他用了10年時間著了一本書:《四川揚琴》。該書囊括了四川揚琴的源流沿革、藝術特色、伴奏及演奏等等,也凝聚了他畢生的心血。


四川揚琴和廣東揚琴(四川揚琴的傳與承)6

(《四川揚琴》)


付兵花了3年時間在四川廣播電台整理修複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殘缺的錄音資料,并複刻了一份錄音帶。1988年,四川省遭到一場特大的水災,四川廣播電台的倉庫被淹沒,揚琴的原始錄音資料和修複的錄音資料也都因洪水毀于一旦。幸運的是,付兵保存着這些錄音資料的複刻版本,這算是對珍貴資料很有遠見的一次“搶救”。


付兵把複刻版本的錄音資料進行整理,把以前口耳相傳的曲目,完整清楚地規劃類别并用文字記下歌詞,譜成五線譜,又對之前很多隻是“傳說”“相傳” 之類的說法進行考證,這才有了《四川揚琴》。


而他做的貢獻不限于此。據了解,付兵還将出版另外一本書:《四川揚琴傳統演奏技法及伴奏》。付兵介紹,在這本書裡,不但有傳統樂曲的五線譜,還準确指出了四川揚琴的27種技法标記。這些都承載了他對四川揚琴的執着與深沉的愛,也是“琴癡”付兵對四川揚琴今後發展的希望。


從學四川揚琴至今,付兵已經傾注65個年華,無論是表演技法方面還是理論方面,他對四川揚琴都有自已特有的想法和獨到的見解。他将演奏揚琴時左右手各執一琴竹(也叫簽子,四川揚琴演奏工具)的竹法,總結為38種,包括單音、左右彈輪、雙音、長輪(密竹)滾奏、反竹、襯音、頓音、琶音、撥弦、上下滑音、泛音等。他介紹道,四川揚琴彈出的各種輕重緩急的聲音刻畫着一定場景,傳遞着人的各種感情。


傳承新解

在付兵的工作室,兩幅書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琴緣”和“琴藝”。這兩幅書法筆力蒼勁,富有韻味,也是付兵一生對四川揚琴的總結(此外還包括“琴韻”)。


“琴緣”是付兵與四川揚琴的緣分,也包括因四川揚琴與人結下的緣分。


付兵彈得一手好琴,很多人都想向他拜師學藝,他的徒弟分散在全國各地,有的是國家一級演唱家,有的是國家二級演唱家,有的在大學擔任四川揚琴教師。就與人的緣分來說,付兵把它視作人生的第一層。


第二層“琴藝”,即他對四川揚琴技法和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


第三層“琴韻”,付兵在掌握傳統的基礎上對四川揚琴進行創新,又在此基礎上将之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走向國際。這也是他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視為最高層。


四川揚琴和廣東揚琴(四川揚琴的傳與承)7

(一杯茶,一首曲,觀衆座無虛席)


關于四川揚琴的傳承,付兵有着特殊的理解。他說“傳”和“承”的關系是母體和子體的關系,“傳”是先賢們一字不落地、一首曲子一個版式都不能動地教給他們,是他們在先賢們的基礎上,在新的唱詞或劇目中進行變革,利用現代揚琴演奏技巧,在“傳”的基礎上進行“承”的發展,與時俱進,不斷完善。這樣四川揚琴才能保持強大持久的生命力。


傳承四川揚琴首先要抓住“傳”的根,然後再在根的基礎上,掌握多種不同風格、演奏技巧和演唱方法,然後再“承”,再發展。


付兵基本掌握了四川揚琴的所有技巧,他把先賢們的技藝傳下來,并進行了一些創新,把四川揚琴繼承下來。


對四川揚琴的未來,付兵堅信八個字:執着、奮進、刻苦、努力。這是他對四川揚琴傳承道路的概括,也是對後人的寄托。


付兵畢其一生僅做了一件事情,而且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四川揚琴的輝煌不隻是代表過去,更激勵了新一代揚琴愛好者去探索,去追求更高的藝術高峰。


- THE END -

圖丨部分網絡(侵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