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牢牢抓住能源轉型牛鼻子

牢牢抓住能源轉型牛鼻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23:45:25

牢牢抓住能源轉型牛鼻子?——正确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牢牢抓住能源轉型牛鼻子?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牢牢抓住能源轉型牛鼻子(牢牢抓住能源轉型牛鼻子)1

牢牢抓住能源轉型牛鼻子

——正确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下)

“雙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國能源結構将發生一次徹底洗牌。在能源結構重塑的進程中,綠色低碳轉型被明确為首要任務、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對推進“雙碳”發揮着基礎性和關鍵性作用。

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産和消費國,我國要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實現“雙碳”目标,更好完成保障能源安全與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兩大任務,必須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聚焦重點關鍵,做到先立後破、有序進退、加減并用。

能源轉型中的“破”與“立”

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的國情,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内難以根本改變。實現“雙碳”目标,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刹車”。正如強調的,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後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不能把手裡吃飯的家夥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夥還沒拿到手,這不行。”

推進能源轉型首先要明确方向性問題,解決好“立什麼”“破什麼”。

——立系統。

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支撐。電能在能源系統中居于中心地位,經濟效率最高,有研究表明,到2060年電力占能源消費比重将高達70%以上,綠色電力将是減排的主要途徑。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安全可靠的電網,得益于輸電技術的進步和快速發展,我國電網是過去20多年來唯一沒有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的特大型電網。但在“雙碳”目标下,這張“網”将面臨巨大考驗。按照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測算,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裝機将達到數十億千瓦,成為電力供應主體。

大規模高比例的新能源并網,給電力系統帶來全新挑戰:電能是一種特殊商品,發用需實時平衡,而新能源發電“靠天吃飯”,大幅增加系統運行風險。着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積極構建功能更加強大、運行更加靈活的新型電力系統迫在眉睫。

——立市場。

能源市場化改革是解決能源轉型過程中各類主體間利益矛盾的重要手段。随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放開能源價格、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已成為必然趨勢。

經過多年探索創新,我國油氣勘探開發市場有序放開,油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取得關鍵進展,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能源體制改革“四梁八柱”主體框架基本确立,體制機制初步完善,但總體上仍跟不上能源轉型變革的步伐。

2021年10月,“市場煤”“計劃電”的價格機制導緻飙漲的煤價無法有效傳導至電力終端用戶,煤電企業陷入大面積虧損,部分地區電力緊張。曆史上,我國也出現過油荒、氣荒、電荒、煤荒等緊急情況。近年來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後,又出現過嚴重的“棄風”“棄光”問題,這些現象幾乎都與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密切相關。“雙碳”目标下,如何把市場組織好,合理高效配置能源資源顯得尤為迫切。隻有發揮好市場的基礎作用,才能在能源轉型中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性,全面提升能源治理效能。

——立技術。

科技創新是推動低碳轉型、降低用能成本、保障能源安全的根本動力。石油和天然氣是第二、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要能源,由于世界能源消費中心與能源資源富集區域的失衡和錯配,曆史上圍繞油氣資源争奪的地緣政治沖突不斷。而全球可再生能源富足、分布均衡,開發潛力巨大,隻要有技術就可以穩定經濟地利用這些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碳中和時代就是要從過去的資源依賴走向未來的技術依賴。

在國家能源科技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國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技術水平明顯提升,水電、風電、光伏、核電、輸變電等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化水平仍有待提升,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能源技術尚未取得突破。比如,風電主軸軸承、氫燃料電池多項核心部件嚴重依賴進口。

中央财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要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在碳中和時代引領全球能源轉型、提升全球競争力,我國必須在綠色技術上有更大作為,亟需謀劃布局、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國家重大前沿科技項目,聚焦化石能源綠色智能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新型電力系統、氫能、儲能等重點技術,深化應用基礎研究。隻有從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強有力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和推廣,才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搶占主動權。

——破傳統化石能源結構。

全球能源低碳轉型是擺在所有國家面前的共同挑戰。2021年全世界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是82%,化石能源占比高是共同問題。對我國而言,難在能源結構中,煤炭比重超過一半。

數據顯示,使用煤炭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比石油高30%,比天然氣高70%,我國能源系統産生的碳排放超過70%來自使用煤炭。近年來,我國大氣污染環境治理推動煤炭消費加快集中化和清潔化利用步伐,但煤炭仍是主體能源,是碳排放量巨大的首要原因。

實現碳中和,最重要的路徑就是用低碳能源和零碳能源替代高碳化石能源。“一煤獨大”的能源結構,決定了我們必将為此付出艱苦努力,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加快煤炭減量步伐,合理調控油氣消費的部署要加快落地。控制新增煤電項目、推動重點用煤行業減煤限煤、有序推進散煤替代等減煤舉措也要堅決有力,以實現“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煤炭消費逐步減少的目标。

能源轉型中的“進”與“退”

能源轉型要從供給側發力,這是對關于能源供給革命重要論述精神的具體遵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如何推進新能源加速發展,如何實現傳統化石能源有序退出,都必須處理好“進”與“退”的關系。

能源是工業的血脈,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離不開能源。能源轉型能否成功,關鍵看新能源能否大規模替代。要在能源低碳化過程中,保障經濟合理增長,核心就是要把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安全可靠地發展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21年10月,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突破10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比重達43.5%。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均持續保持世界第一。

霧霾少了、天更藍了,這是老百姓近年來的真切感受,這方面可再生能源功不可沒。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達到6.8億噸标準煤,相當于替代煤炭近10億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約達17.9億噸、86.4萬噸與79.8萬噸,為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堅強保障。

不過,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大規模并網,給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帶來了巨大考驗。2021年9月,我國東北多地由于風電驟減,電力供應缺口一度增加至嚴重級别,電網運行面臨事故風險,為保證電網安全運行,不得已拉閘限電。如不下大力氣解決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的安全性問題,在遭遇極端天氣時,新能源的脆弱性會加劇能源系統的安全風險,類似的安全事件将繼續上演。

推動新能源加速替代的“進”,必須堅持底線思維,注重安全可靠性。要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高質量、市場化發展,着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積極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健全完善有利于全社會共同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有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從補充能源向主體能源轉變,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堅強保障。

推動傳統化石能源的“退”,不能搞“一刀切”。我國能源轉型的關鍵是如何看待煤炭。減煤被視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主要措施,但煤炭在我國能源安全中發揮着主體作用。減煤速度過快、力度過大,将削弱煤炭對保障能源體系安全運轉的“托底保供”作用。2021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多個省份重現供電緊張,采取“有序用電”“拉閘限電”等應急手段。如果煤電退出操之過急,今後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的缺電現象和電力價格波動可能會頻頻出現。

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須紮實做好煤炭資源高質量開發利用。我國能源禀賦具有“富煤貧油少氣”的特點,已探明煤炭儲量占我國化石能源的90%以上。同時,我國煤炭産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煤炭在一次能源結構中仍處主導地位。考慮到煤炭生産消費數量大、比重高,大規模替代并不容易。再者,去煤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新能源的發展也需要煤炭助一臂之力,應務實推動二者優化組合。由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内,如何利用好煤炭這一穩定、經濟且自主保障程度較高的能源,對我國能源轉型、經濟發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強調,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任務,立足國情、控制總量、兜住底線,有序減量替代,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為此,在合理有序推動煤炭消費減量的同時,應抓住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重點,尤其在燃煤發電領域推動提效升級,在現代煤化工領域推動産品高端化、高值化。此外,要穩定石油消費規模,提高自産原油占比,增強天然氣勘探開發和規模化生産能力,将其作為減煤過渡期的重要支撐性能源。

能源轉型中的“加”與“減”

推進“雙碳”背景下的能源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從供需兩端發力。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作為重要方面,既要“減”得下去,大力推進節能提效;又要“加”得上來,不斷增加綠色能源消費,并保障原料用能。

——做好“減法”,節能是能源消費革命的核心。

節能在減碳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其一,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大,且仍在不斷增長,能源供給存在壓力,要從需求側進行調節。目前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在52.4億噸标準煤左右,如按現有能效水平,2060年該數字将突破100億噸。如果敞開口子消耗能源,不僅無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也将超出我國資源環境承載上限。其二,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大,節約空間也很大。2020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能源效率仍然偏低。終端環節節能具有極強的放大效應,終端設備每提高1%的相對效率,就相當于能源生産環節提高5%左右的相對效率,節約1千瓦時電能相當于節約3倍左右的一次能源,可以創造比電自身價值高44倍的産值。因此,要維持原有經濟增長速度,同時降低碳排放,必須貫徹節約理念。

一直以來,我國堅持節能優先的長期戰略,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2012年以來,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24.4%,相當于減少能源消費12.7億噸标準煤。2012年至2019年,以能源消費年均2.8%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7%的增長。

考慮到我國實現“雙碳”目标的緊迫性,我們需進一步落實節能優先方針,将節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做好這一工作,必須堅持工業和居民部門“兩手抓”。

首先,要深度推進工業部門節能提效。當前,工業部門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70%左右,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要通過産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激活節能内生動力。通過合理規劃産業布局,大力壓減高耗能高碳排放能源消費,遏制鋼鐵、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并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需提升對居民部門節能的重視度。目前我國居民生活用電量遠低于三大産業用電量,但參考發達國家經驗,随着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将成為能源消費主力。必須着力提高居民節能意識,加強清潔低碳生活方式宣傳,并通過制度設計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節能減排,形成崇尚節能的良好氛圍。

——做好“加法”,增加綠色能源消費是關鍵。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尚未與能源消費增長完全脫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仍需要大量能源支撐。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控制能源消費強度是實現“雙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但要處理好減碳與發展的關系,避免限産式能耗“雙控”,讓經濟進一步承壓,确保低碳轉型可持續。

在不大幅影響經濟增速的前提下推進能源轉型,要更加注重增加綠色能源消費滿足新增用能需求。在消費環節給一個“增”的空間,擴大可再生能源供給和消費,既是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體現,也是确保安全降碳的要求。

推動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向原料利用轉變也是重要路徑。2021年9月中旬,全國多個省份出現限電,尤其是重工業。一些地方對于雙控政策的把握不到位,部分化工企業正常運行受到沖擊,由于管控方面無法将燃料用能和原料用能加以區分,“一刀切”地削減用能總量,導緻企業生産停滞,産品無法被生産出來。這種将原料用能納入全部能源消費的統計,既不科學,也不合理。原料用能是将煤化工、石油化工等材料轉換為原料進入工廠生産環節,并不是直接将所有的二氧化碳排放出去,而是二次利用轉化為原料投入生産。按照中央關于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要求,各地政府應當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差别化管理,正确反映行業發展和能源利用情況,做到科學考核,保障企業原料用能,充分發揮化石能源原料功能,進一步拓寬化石能源利用方向、途徑和範圍。

“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能源轉型意義重大、任務艱巨,隻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能源轉型新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以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勇于攻堅克難、赢得勝利,中國能源安全、低碳、高效轉型的道路就一定是康莊大道。

(調研組成員:經濟日報記者 曹紅豔 周 雷 齊 慧 王轶辰)

來源: 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