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在家長眼裡,那都是個寶呀,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我們聽得最多的,可能還是那一句:寶寶,你真棒!寶寶,你太棒了!
這種誇孩子的方式,對孩子來說,有好也有不好的地方,那我們要怎麼樣誇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呢?且來看看。
可能大家都習慣了,表揚孩子的時候,無意中都會說:“寶寶,你真棒!”“寶寶,你太厲害了!”等等,這些語氣詞,看起來很微不足道,可是,時間久了,可能會造成孩子以後經不起挫折,很容易一蹶不振或害怕失敗,受不了一丁點的打擊。
所以,在我們覺得孩子做得很好的時候,适當的表揚很重要,在他們做得不好的時候,恰到好處地鼓勵也很重要。
比如說,在某個細節,孩子做得很好,寶寶學會自己吃飯啦,你可以這麼說:“哇,寶寶,自己可以吃飯了,要繼續加油哦!”又或者寶寶可以自己穿衣服了,可以這麼說:“哇,寶寶,你可以自己穿衣服了,給你點個贊,繼續努力哦!”等等,然後給他指出哪裡還需要改正等等,在這些細節的内容上去表揚和鼓勵他。
從而讓他養成不驕傲自滿,又可以不驕不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接受自己的缺點并努力改正。
孩子靈機一動時做的事情或說的話,我們都習慣地說:你真聰明!其實,這句話還是不要輕易對孩子說,如果讓孩子習慣地覺得自己真的很聰明,可能孩子會覺得,自己真的比别人什麼都好,學習成績也不例外,很容易造成孩子過于自信自負。
當真正遇到問題,他們解決不了的時候,就會覺得很有挫敗感,認為自己怎麼會不如别人呢?導緻了會回避一些現實的問題,因為他們不想去面對自己“不聰明”的結果。
所以,當我們誇孩子的時候,少用聰明,而是耐心地教導他,還需要加油,努力,你做得還不錯,不過還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加油哦!
當家長培養孩子人格魅力的時候,總是會不由自主地說:“我家的孩子是個好孩子,”“你家的寶寶是個好寶寶,真聽話,真乖”等等的話語。
“好”是什麼定義呢?它很虛無缥缈,不切實際,從小孩子就被戴上“好”的高帽子,讓他們很有壓力,心理負擔過重。他會覺得,當自己做事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不夠完美的時候,他就越要做得盡善盡美,完全不給自己喘氣的機會,這樣的人生太累了。
當他做不到的時候,内心就會産生自卑感,認為自己不配。所以當我們誇孩子的時候,不要總把“好孩子”挂在嘴邊,而是在他做事情的時候,誇誇他做的這件事情,哪裡比較好,哪裡還要改進,而不是一味地說“好”。
例如:
1 、當孩子用心做好一份小禮物(小花束)的時候,你可以這麼說:哇,這小花很漂亮,造型很有趣,我很喜歡!
孩子的内心就會覺得:看來我的審美很不錯,我可以信賴自己的選擇。
當你這麼說的時候:你很會關心人,知道送禮物了。這句話對孩子來說,完全無益。
2、當孩子今天主動掃地拖地的時候,你可以這麼說:媽媽(爸爸)今天上班挺累的,很感謝你今天掃地拖地了,媽媽(爸爸)很欣慰。
孩子心裡肯定會想:我是個很有責任的人。
如果你這麼說:孩子你比别人做得都好。這句話,對孩子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教育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做為家長,要多些耐心和心思,讓孩子從我們的對話中,受益,也對他自己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讓他對自己的行為做出結論,才會讓他們對周邊的一切有一個全新的看法和積極向上的态度,更好地培養他們樂觀的精神。
對此,友友們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想法呢,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