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權利最大的是誰

權利最大的是誰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1 09:00:01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看過包青天的系列電影和電視劇,我們也不難發現電視劇裡的包青天往往被稱為是“大學士”,而實際上,他隻是龍圖閣直學士,其大學士的身份是後人杜撰的。衆所周知,明朝時大學士的身份尊貴無比,那麼,到了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時,大學士的境遇又是怎樣子的呢?

權利最大的是誰(的權利到底有多大)1

清沿明制,按道理來講,大學士的身份應該不受影響才對,可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原來,清朝雖然保留了大學士的制度,但是卻因為“議政王大臣會議”(又稱為“國議”)的成立而使得大學士原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發生了改變。該機構是清入關後保留遊牧民族部落議事風氣的體現,參與這個會議的成員大多是王爺以及以八旗中的宗室成員,而他們所組成的團體也就成了僅次于皇帝的重要政治團體。而此後雖然權力在各機構間有所轉移,但不論是康熙時,由于加強皇權的需要,“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漸移南書房;還是雍正時期權力移到了軍機處;抑或是嘉道後親王當權,都使得内閣處在一個徒有“第一政治機構”虛名的地位上。

内閣的尴尬處境,自然導緻了内閣大學士的尴尬地位。這種尴尬可以從官員的官銜上得到明顯的體現:順治初年時滿族大學士的官階品位按規定要高于漢族大學士,雖然到後來順治曾将滿族大學士的品位調至與漢人相同,到雍正八年時無論滿漢均可評為正一品,但是大學士的前綴卻依舊能夠表明他們的地位。

在稱謂方面,明時大學士也統稱為殿閣大學士,這是由于大學士名前往往冠以皇宮中殿或閣的稱謂,而這一稱謂在清初卻發生了改變,其前綴由“殿”“閣”變成了“院”。雖然順治十六年時,三院變為“中和、保和、武英、文華”四殿以及“文淵閣”和“東閣”二閣,恢複了“殿閣”稱謂,但僅僅保留了短暫的時間,兩年後便重歸三院。此後經過康熙皇帝對殿閣制度的兩次改革,到乾隆十四年時三殿三閣(“保和、武英、文華”三殿和“文淵閣”、“體仁閣”、“東閣”三閣)制度正式确定,但後來乾隆帝(三十六年時)不再設保和殿大學士。這開始于保和殿大學士傅恒(可見圖中畫像,為乾隆帝寵臣、高宗孝賢純皇後之弟)離世,不僅如此,他還在大學士人數方面作出限定,隻能為四人,使得所剩的二殿三閣無法滿員,并且學士尊卑依殿閣排序。

權利最大的是誰(的權利到底有多大)2

武英殿

權利最大的是誰(的權利到底有多大)3

傅恒

因為有了南書房和軍機處的存在,大學士在軍政大事面前便沒有了發言權,所以他們實際上隻能擔負筆錄監修,講官,考官,獨卷官,釋義官等涉及文教大事的職務和工作。因無實權,“大學士”後來就成了皇帝賜給寵臣的頭銜,内閣的日常工作也就主要落到了所配備的“協辦大學士”身上。

權利最大的是誰(的權利到底有多大)4

紀曉岚

權利最大的是誰(的權利到底有多大)5

協辦大學士“紀曉岚”

雖然皇帝會給他們監管或協理六部中某尚書的工作,但是卻依舊沒有實權,隻是體現一種榮譽,沒有什麼大事的時候,大學士甚至可以一整年不到内閣。軍機處出現後,整個内閣更加可有可無。

那朝廷為什麼還要留一個沒有用的機構呢?這就是皇帝的“厚黑學”了——清沿明制,内閣作為明朝制度中最具象征意義的部分,所以不可廢除,與此同時朝廷設立正一品的大學士,也是為了讓天下讀書人以大學士為目标,學者把心思用在了學習,自然就不會考慮造反不是?從而鞏固皇帝自己的統治基礎。隻可憐曾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學士們,卻落了個仰人鼻息的境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