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孩子讀繪本還需要家長引導嗎

孩子讀繪本還需要家長引導嗎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2 17:26:53

無論是電影、動畫還是繪本,但凡是動物題材的作品,都很容易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可正是因為孩子喜愛,對創作者的要求才更高。

如果兒童作品背離了溫馨美好的原則,不僅達不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還會造成孩子認知偏差,甚至影響身心發育。

所以說,以動物為主題的作品,一定要适合孩子觀看和閱讀。這類主題至少要具備三個關鍵要素:一是要完整有趣、溫暖正向;二是要尊重常識和動物習性;三是繪畫風格符合孩子審美。

正巧,《快樂獅子》系列繪本,就很符合上述要求。事實上,這套《快樂獅子》系列繪本一直稱霸繪本界,曾在1956年榮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獎。在上個世紀中葉,版權就出售給了12個國家,至今已經有了二十多個版本,依然在全世界暢銷。

《快樂獅子》是路易斯.法蒂奧與羅傑.迪瓦森共同創作完成的。這對夫妻分工明确,路易斯.法蒂奧以一則新聞為藍本,撰寫了整個故事。而曾獲得過凱迪克金獎的偉大插畫師羅傑.迪瓦森則負責繪畫。

孩子讀繪本還需要家長引導嗎(家長害怕的繪本)1

《快樂獅子在非洲》

《快樂獅子》系列中的第二本——《快樂獅子在非洲》更堪稱典範,匠心獨具又寓意深刻。不論孩子還是家長,讀後都能收獲頗豐。

01

文藝複興時期的著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說:“藝術家用腦,而不是用手去畫。”作者夫婦正是這個偉大理念的踐行者。《快樂獅子在非洲》不管是繪畫風格還是内容,都可稱作偉大的作品。

第一、繪畫風格和技巧符合孩子成長規律

繪本是給孩子看的。孩子首先看什麼?當然是看圖了。

那麼問題來了,符合孩子認知規律的獅子是什麼樣的?《快樂獅子在非洲》的主角是一隻獅子,所以,你以為是這樣的?

孩子讀繪本還需要家長引導嗎(家長害怕的繪本)2

常見的簡筆畫獅子

《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中提到:孩子在三歲之前的塗鴉,是手部運動的結果。這個時期,他們的畫作就是亂七八糟的線。像這樣:

孩子讀繪本還需要家長引導嗎(家長害怕的繪本)3

書中獅子鬃毛畫的很随意

孩子讀繪本還需要家長引導嗎(家長害怕的繪本)4

書中草的樣子很像無意識畫上去的點和線

三歲以後,孩子們逐漸能夠手眼協調,開始能畫出封口的圓圈。像這樣:

孩子讀繪本還需要家長引導嗎(家長害怕的繪本)5

輪船由閉合的圓圈和簡單的線組成

到了七歲,孩子們的畫作開始出現空間感。他們的畫作上的形象不再排排站,開始出現遠近和透視。人物形象逐漸多了正面、側面、背面。像這樣:

孩子讀繪本還需要家長引導嗎(家長害怕的繪本)6

極具空間感的場面刻畫

從繪畫風格來看,《快樂獅子在非洲》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但是又比孩子們畫得略難。甚至可以讓孩子們有拿起筆來臨摹的欲望。對于孩子們來說,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遊戲,藝術也是。那些随性、自然的塗鴉才是真正的創作。臨摹一幅讓他們感覺舒服、又有點小挑戰的畫作,會讓他們獲得極其愉悅的體驗。這樣,他們才會把繪畫當成一種需要。這是對繪畫産生興趣的基礎。

當然除了愉悅感,一本好的繪本還要讓孩子有滿足感。

第二、情節設置符合孩子的成長特點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孩子纏着你講故事,但是聽幾分鐘就跑去玩了。大部分繪本都講不完,孩子也聽得一知半解。時間久了,孩子覺得故事沒意思,就會漸漸失去興趣。

這不是孩子的問題。沒有聽到結局,孩子很難有滿足感。

這個年齡的孩子,大腦尚在發育。他們全神貫注15分鐘,已經是極限了。

《快樂獅子在非洲》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翻開本書的每一頁,都是一個有開頭—經過—結局的完整故事。結合生動的圖畫,能讓孩子很快理解并記住。他們看一頁,跑去玩了。沒關系,孩子已經聽完了一個完整的短故事。

孩子讀繪本還需要家長引導嗎(家長害怕的繪本)7

書中的每一頁都是一個情節完整的小故事

這時候,如果在語言、邏輯方面着意培養,可以讓孩子簡單複述這些短故事。随着年齡增長,孩子們會漸漸把一個個短故事進行串聯,很容易就能還原情節完整、緊湊的長故事。這樣的語言遊戲自然能讓孩子們有滿足感。

02

一部好的繪本作品,應該具備上述的硬實力。但我們絕不能忽視内容這項軟實力。這本《快樂獅子在非洲》之所以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優質的内容絕對是能給你驚喜。

第一、以尊重正确認知為基礎。

德國著名作家席勒說過:“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這就是審美教育的任務。” 一部好的兒童作品,表現手法要恰當,寓意要深刻。

人性之美是最難傳達和把控的。大部分繪本的表現方式都是:将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拟人化,再編成故事。

拟人手法當然容易讓孩子理解和接受,但一定要符合正确的認知。即便是誇張的童話故事,也不會脫離事物的本質。比如《格林童話》中有一篇《貓和老鼠做朋友》,故事的結局是貓把老鼠吃掉了,這是動物的正常習性。如果有作品把北極熊和南極的企鵝放在同一個背景中,那除非是在描寫動物園的故事,否則就會将錯誤的知識傳遞給孩子。

孩子讀繪本還需要家長引導嗎(家長害怕的繪本)8

書中害怕的獅子

這本《快樂獅子在非洲》中,快樂獅子也有像人類一樣的心理活動。他會害怕、會孤獨、會失落、會高興……。但是各種動物們應有的習性相當準确到位。比如,斑馬、長頸鹿看到獅子會逃跑,犀牛的視力很差,大象會成群結隊地對抗食肉動物。

第二、傳遞給孩子的信息要溫暖、 美好。

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孩子們能通過這個故事學到什麼呢?是善意。

快樂獅子一直生活在人類社會,小鎮居民愛他,他也愛這些人類。因此,他将一切人類視作朋友,抱有着毫無心機的善意。

當馬戲團老闆把他騙走時,他懷着善意跟着人類朋友走了。結果,在非洲遭受了很多苦難。他無法獲取食物、飲水,感到無比孤獨,沒法安然入睡,更找不到回家的路。

就在即将山窮水盡之時,快樂獅子看到了人類的營帳。他在心裡想:人類就意味着朋友和食物。

人類朋友也給予了他最大的善意。他享受到了久違的大餐、美美睡了一覺、跟攝影師朋友緊緊擁抱。最後,又被人類朋友送回了家。

孩子讀繪本還需要家長引導嗎(家長害怕的繪本)9

書中睡覺的獅子

這個結局,小朋友們看到一定會拍手稱快。故事中蘊藏的善意也就傳達出來了。确實,快樂獅子因為對人類懷有善意,才會被欺騙。可是也正是因為對人類的善意,才使他得以重歸原有的美好生活。

成年人倡導理性思維。新手爸媽在教育孩子時,難免把成人思維帶入其中,動辄說教。孩子們不僅聽不懂這些,還會因為父母嚴肅的表情、預期焦慮不安。這種制式化的教育是不可取的。

在孩子眼中,這本書中關于善意的傳遞,無疑是溫情且充滿樂趣的。用一個好故事告訴孩子,無論你遭遇過什麼,一定要對生活和他人抱有善意,笑對一切苦難,就會擁有美好的結果。這樣的表述魅力非凡。

03

孩子們的世界很純真,他們會從故事中汲取營養,快樂健康的成長。家長們看到這本《快樂獅子在非洲》卻應該有更深入的思考,甚至有必要審視一下自己教養孩子的方法

第一、獅子隻有在特定環境下才會感到“快樂”

畢加索說過:美術是揭示真理的謊言。

真正細心的家長,看到《快樂獅子在非洲》這個本書,應該都會感到害怕

一頭獅子,本來就該生長在非洲大草原上。他該是以王者之姿利于食物鍊頂端的猛獸。可是快樂獅子到了老家非洲,卻還去跟斑馬友好地打招呼,還會害怕從沒見過的“猛獸”長頸鹿,毫無捕獵技巧隻能靠吃點小蟲子充饑,看到别的獅子追捕羚羊竟會感到無比驚訝。然後得出個結論:這個地方根本不适合獅子居住。

如果不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讓他們勇敢的去嘗試、去探索,他們就無法承擔失敗和風險。

孩子讀繪本還需要家長引導嗎(家長害怕的繪本)10

書中害怕躲避的獅子

就像書中的獅子,因為人類定時給他食物,固定的居所使他安心,飼養員的兒子是他的朋友,小鎮的居民都很喜歡他。所以它隻有看到人類他才會安心。盡管他曾被人類騙過,可還是下意識選擇相信。這就像被父母過度呵護下的孩子,會變得焦慮和膽怯,很難成熟起來。

第二、過度呵護下,孩子不能永遠快樂

各位家長朋友可以想想:你的孩子是“快樂獅子”嗎?他們的生活起居、社會交往、所見所聞,是不是都早已被你安排得妥妥當當?

這固然可以讓孩子生活舒适,可也會使他們失去自理能力和競争意識。一旦生活遭遇挑戰,我們家長無法再護他周全,就會像快樂獅子一樣,在本該如魚得水的環境中,變成人人可以欺負的可憐蟲。

孩子讀繪本還需要家長引導嗎(家長害怕的繪本)11

書中四處躲避的獅子

孩子們真的難以應對挑戰、适應環境嗎?當然不是,孩子并非天生缺乏适應能力,而是家長以愛為名在束縛、控制孩子。

給他自由、讓他增長見識、學習技能,孩子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人生,才有成為“猛獸”的可能。

《快樂獅子》全系列共10本,每本一個故事,适合3-10歲的孩子閱讀。别小看這薄薄的10本書,夫妻兩人可是花了近30年時間才全部創作完成。通過這10個故事,孩子能獲得諸如:信任互助、發展興趣、合理溝通、突破自我等多方面收獲。對家長的育兒理念,也有着積極的影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