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中親聯教育研究院 陶勇
閱讀本文的收獲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站在小貓的角度,而非貓媽的角度)!
玩法父母和孩子共同閱讀一個簡單有趣的小故事,然後請每一個人提出一些自己的問題(像猶太人那樣學習提出好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對故事邏輯的質疑,甚至可以是引發他人的思考的問題。
每一個人都可以針對提出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提問題,父母可以通過讨論把自己的三觀傳遞給孩子,同時也啟發孩子深度思考一些問題,從而讓他們擁有更加深刻的思考,為未來的人生和寫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讀者也可以通過我們預設問題的解讀,來獲得一些有關心理學和成長教育的知識。
當然,比這更重要的是,父母跟孩子之間通過這樣的問題讨論,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心靈連接。
故事内容
貓媽媽帶着小貓在河邊釣魚。一隻蜻蜓飛來了,小貓看見了,就去捉蜻蜓。蜻蜓飛走了,小貓空着手回到河邊,看見媽媽釣着了一條大魚。一隻蝴蝶飛來了,小貓看見了,又去捉蝴蝶。蝴蝶飛走了,小貓還是空着手回到河邊,看見媽媽又釣着了一條大魚。
小貓說:“真氣人!我怎麼一條小魚也釣不着?”貓媽媽看了看小貓說:“釣魚就釣魚,不要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三心二意,怎麼能釣到魚呢?”
可以問問孩子:你能想到哪些問題?預設的初階的問題
1、是小貓想要釣魚還是貓媽媽帶着它去釣魚的?
參考回答:是媽媽帶小貓去釣魚的。
2、小貓追了蜻蜓又追蝴蝶,說明是什麼季節?
參考回答:說明是春夏之際。
預設的進階的問題
1、小貓為什麼要去追蜻蜓和蝴蝶?
參考回答:因為小貓是小孩子,喜歡玩,也有求知欲,喜歡研究各種昆蟲。
2、小貓去追蜻蜓和蝴蝶了,她沒有釣到魚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參考回答:她沒有釣到魚的真正原因是,她不想釣魚。
3、小貓明明知道自己沒有認真釣魚,為什麼還要說一句“真氣人”?
參考回答:因為媽媽又釣了一條大魚,這無形中在證明小貓很糟糕。
預設的高階的問題
1、不三心二意就真的能釣到大魚嗎?
參考回答:不三心二意也不一定能釣到大魚。因為釣魚需要技術,也需要耐心,這對年齡還小的小貓來說顯然是不具備的。
2、媽媽能做到的事情,孩子也必須要做到嗎?
參考回答:媽媽能做到的事情,孩子肯定不會都能做到。以釣魚這件事情來說,小貓主要的發展任務是認知這個世界,而貓媽媽的主要任務是喂養自己的孩子。所以,釣魚這件事情是貓媽的職責和需求,而小貓不是。再說,貓媽媽去釣魚,是有明确的目标和需求,而且是成年人,所以她能坐得住,能自控。顯然,小貓的年齡決定了她坐不住也不能自控,所以小貓三心二意是必然的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