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隋唐時期。在中央官制方面,隋朝在北朝三省制的基礎上開創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唐朝進一步完善這一制度。三省是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中書省負責草拟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批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尚書省下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唐太宗時為進一步提高效率,設立政事堂,三省合署辦公。這樣,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各司其職,皇帝遊刃有餘。三省六部制确立以後,三省制曆朝雖有損益,但六部一直沿用到清末。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在地方制度上,隋朝把州郡合并,實行州縣兩級制。減少管理層級,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減輕百姓經濟負擔。唐朝實行道州縣三級管理體制,道最初是監察區,後演變成行政區。唐睿宗設節度使,玄宗時節度使權力漸重遂至安史之亂。經肅宗、代宗平定安史之亂,但又出現藩鎮割據局面,中央集權受到嚴重削弱。
強化:北宋時期。鑒于唐末五代的教訓,宋太祖登基以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專制和集權。在中央官制上,實行二府三司制。(圖片展示)通過杯酒釋兵權和組建禁軍把軍權操控在皇帝手中。地方官制上北宋實行路、府、州、縣制。收回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後,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同時設通判負責監督知州,派轉運使負責地方财政。這樣把地方的軍政财大權收歸中央,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避免了北宋成為短命王朝。
宋朝二府三司制
發展:元朝。元朝在中央實行一省兩院制。“一省”指中書省,“兩院”指樞密院和宣政院。中書省長官為宰相,相權有所反彈。樞密院掌軍事,宣政院掌全國佛教及西藏地方事務。在地方實行行中書省制,簡稱行省制。“行”是派出的意思,行省是地方機構,但行省官員屬于中央派出去的官員,代表中央去掌管地方事務。行省制是中國古代地方省級行政區劃的開始。
空前強化:明清時期。在中央官制上,明朝廢中書省和丞相,權分六部。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成祖設内閣,宣宗實行票拟和批紅制度,内閣取得票拟權,太監代掌批紅權,實行監閣互制,從而實現皇帝專權。清初,沿用内閣制,同時保留議政王大臣會議,皇權受到制約。康熙親政後設立南書房,牽制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不能參與謀劃,隻是跪受筆錄。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地方上,明朝廢行省設三司。三司為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揮司。布政司,管行政民政,隸屬戶部;按察司管偵察逮捕審訊,隸屬刑部;都指揮司管軍政,隸屬兵部。三司長官為互不統屬,削弱了地方。清朝根據不同民族情況,采取不同政策制度。漢族地區設立十八行省,滿蒙地區地區設立五個将軍轄區,藏族地區設立兩個辦事大臣轄區。
(下篇完)
(武夷山鷹寫于20210830,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點贊轉發評論支持[玫瑰][玫瑰][玫瑰],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祈禱][祈禱][祈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