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分《素問》、《靈樞》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平人絕谷篇原文和白話文翻譯:
【原文】黃帝曰:願聞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
【翻譯】黃帝說:正常的人七天不飲食就會死亡,我想知道這是什麼原因?
【原文】伯高曰:臣請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榖三鬥五升,其中之榖,長留二鬥,水一鬥五升而滿,上焦洩氣,出其精微,栗悍滑疾,下焦下溉諸腸;
【翻譯】伯高說:請允許我談一談其中的道理。胃的周長是一尺五寸,直徑五寸,長二尺六寸,其形彎曲,能容納三鬭五升飲食,在通常情況下存留二鬭食物和一鬭五升水就滿了。上焦具有輸布精氣的功能,也就是能夠将中焦化生的精微物質布散全身,其中包括運行快速滑利的陽氣,其餘部分在下焦灌注到諸腸當中。
【原文】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受榖二鬥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翻譯】小腸的周長是二寸半,直徑八分又三分之一分,長三丈二尺,能容納二鬭四升食物和六升三合又三分之二合水。
【原文】回腸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受榖一鬥,水七升半。
【翻譯】回腸的周長是四寸,直徑一寸又三分之一寸,長二丈一尺,能容納一鬭食物和七升半水。
【原文】廣腸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受榖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翻譯】直腸的周長是八寸,直徑二寸又三分之二寸,長二尺八寸,能容納食物九升三合又八分之一合。
【原文】腸胃之長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榖九鬥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腸胃所受水榖之數也。平人則不然,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榖之精氣也;故腸胃之中,當留榖二鬥,水一鬥五升,故平人日再後,後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鬥五升,而留水榖盡矣!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榖、精氣、津液皆盡故也。
【翻譯】腸胃的總長度,共計五丈八尺四寸,能容納九鬭二升一合又三分之二合飲食物,這就是腸胃能容納飲食物的總數量。健康的人并不是上面所講的那樣,而是在胃中充滿飲食物的時候,腸中是空虛無物的,當腸中充滿飲食物的時候,胃中又沒有飲食物了。這樣,腸胃總是處于充滿和空虛交替的狀态,這樣氣才能夠布散全身上下暢行。五髒功能正常,血脈調和通暢,精神才能旺盛。所以說神就是由飲食物的精微物質所化生。在人的腸胃中,一般存留二鬭食物和一鬭五升的水。健康人每天大便二次,每次排洩約二升半,一天就排出五升,七天共排出三鬭五升,這樣原來存留在腸胃的飲食物都排洩完了。因此健康人七天不進飲食就會死亡,這是飲食物化生的精。微物質以及津液消耗枯竭的緣故。■
【來源:黃帝内經網,本文按王洪圖、賀娟主編的《黃帝内經靈樞白話解》校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年3月第二版,編輯:麥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