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大宋王朝的深度解析

大宋王朝的深度解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2 00:54:12
前言

衆所周知,宋朝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後世在給各代王朝貼标簽時,還給宋朝貼上了一個"富"字。如果從宋朝的國庫收入來看,宋朝确實很"富",但是把支出也拎出來算的話,宋朝卻難以稱得上"富",因為有很多百姓連鹽都買不起了。

說到底,宋朝雖然會"賺錢",但是更加會"花錢",如此下來,再多的錢也沒什麼結餘,反而讓老百姓們承受了很大的經濟壓力。宋朝所"賺"的錢主要來自廣大百姓,而"花"的錢主要是花在"官"和"兵"上。

大宋王朝的深度解析(以大宋王朝之富裕)1

“繁榮”的宋朝

一、 宋朝會"花錢"

1、 花在"官"上面的錢

宋朝講究一個"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讓文官集團有足夠的力量壓制勳貴集團和武将集團。當文官集團一家獨大時,宋朝的皇帝又給文官們定下了一套核心為"分權"的規則,不僅加設了很多行政機構,還将官員們的"官""職"分開,另外再從"職"中分出一個"差遣""差"

在這種規則之下,戴上官帽隻能說有了"官"的身份,如果沒有相應的"職事",那連個人形圖章都算不上。隻有皇帝給了官員們"差遣",官員們才算是真正有了"職權"。換而言之,原本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現在是三個蘿蔔一個坑。

大宋王朝的深度解析(以大宋王朝之富裕)2

宋太祖畫像

對于皇帝來說,隻要官員們無法坐大,多承擔一些經濟負擔不是什麼大事,反正又不需要皇帝掏錢,羊毛總是出在羊身上。宋朝在官員俸祿上面的支出相當于是正常情況下的3倍,很多人會說宋朝疆域小,就算一分為三,官員的總數也不會多很多,支出也不會多太多。實則不然,宋朝的官員總數并未因疆域小而受到什麼影響。

據史料所載,王安石變法裁撤了大量官員,但是官員總數依然超過了唐玄宗時期的一萬八千人,待到宋徽宗時期,官員總數一度達到了唐玄宗時期的2.7倍。就算南宋隻剩下半壁江山,到了後期,官員總數依然能夠達到唐玄宗時期的2.2倍。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一向奉行的是高薪養廉政策,官員的俸祿都比較高。

大宋王朝的深度解析(以大宋王朝之富裕)3

宋徽宗畫像

2、 花在"兵"上面的錢

鑒于宋朝從五代亂世而來,宋太祖天生就缺了些安全感,他在軍事方面推出了很多新制度來消除軍隊對皇權的威脅,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屬"分權"和"更戍"。"分權"是把軍隊的統兵權、調兵權和征兵權進行了拆分,調兵權和征兵權由樞密院掌握,統兵權由三衙掌握,而樞密使一職往往由文臣擔任。

換而言之,對軍隊缺乏足夠了解的文臣掌握了軍事決策權,了解軍隊實情的三衙卻隻能充當"執行者",這種現象屬于典型的"外行指導内行""更戍"是為了防止軍隊在地方坐大,定期或不定期讓各支軍隊換防,時間一長,也就"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大宋王朝的深度解析(以大宋王朝之富裕)4

杯酒釋兵權

如此下來,宋朝在軍事方面着實難以取得較好的成績。偏偏宋朝的外部環境比較惡劣,必須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來保境安民。既然"質"不行,那就拿"量"來抵消和外軍之間的差距,宋朝初期就已然擁有二三十萬職業士兵了。随着"質"的不斷下滑,"量"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要知道宋朝實行的是募兵制,士兵們都是需要朝廷拿出财政資源來養的。

就算是經濟實力較強的宋朝在面對軍事支出不斷增加時,也有些吃力。經過一番摸索,宋朝統治者将這種支出和每年赈濟災民的支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災民招募到軍隊,既避免了災民引發動亂,又保證了軍隊規模。殊不知這完全是一種飲鸩止渴的做法,據史料所載,北宋中期的時候擁有一百四五十萬職業士兵,每年需要花費國庫大半的收入。

大宋王朝的深度解析(以大宋王朝之富裕)5

文臣掌握軍隊的決策權

二、 宋朝會"賺錢"

1、 賺在田地上面的"錢"

宋朝雖然商業繁榮,但是國庫每年的收入還是農業占大頭。宋承唐制,在農業方面的主要稅收政策依然是"兩稅制"。所謂"兩稅制",就是把早前的勞役、田稅和戶稅等合并成田稅一項,然後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征收。

宋朝的"兩稅制"着實讓人诟病,把合并後的田稅給收了,還得要勞役和戶稅。相當于宋朝百姓明明在田稅中已經交了涉及勞役的免役錢,卻還得無償承擔朝廷派發的勞役任務,或者再交一次免役錢也行。宋朝的國庫收入雖然保證了,但是許多平民家庭因為這種稅收政策而導緻破産。

大宋王朝的深度解析(以大宋王朝之富裕)6

花團錦簇的背後又是什麼呢?

除了"兩稅制"這種"騷操作"之外,宋朝在農業方面還有很多進項,比如"鼠雀耗""折變""支移"等。所謂"鼠雀耗",意思就是老百姓把稅糧交給官府後,官府在保管這些稅糧時可能會因為老鼠、麻雀等原因而導緻糧食受到損耗,老百姓得提前把這部分的損耗也給一并交了。至于"折變",就是有些官府不直接收糧食和布匹等實物,需要老百姓将實物折成錢來交稅,而且折換的權力掌握在官府手中。

官府說怎麼折就怎麼折,常常會把布匹折成糧食,再把糧食折成絹,絹再折成錢,一來二去,老百姓需上交的實物會遠遠多于他們應該承擔的。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還是"支移",老百姓不僅有交稅糧的義務,還得無償幫官府将稅糧運輸到指定地點,如果不願意去,就得按運輸距離的遠近來上交運輸費。

大宋王朝的深度解析(以大宋王朝之富裕)7

方臘和宋江之亂

2、 賺在鹽鐵上面的"錢"

在稅收之外,宋朝還有一項重要收入來源,那就是鹽鐵專賣。雖然鹽鐵專賣并非宋朝的創舉,但是卻在宋朝手上玩出了"新花樣"。就拿鹽來說,宋朝最初也是像前朝一般由官府來直接負責生産和銷售,後來因為發生不少問題,就讓民間資本也參與到鹽業當中。

朝廷将鹽的專賣權以"鹽引"的形式出售給民間資本,其效果堪稱立竿見影,從太宗到神宗不足百年的時間裡,宋朝在鹽業方面的收入就從一千萬貫左右漲到了兩千多萬貫,再到徽宗時,兩千多萬又變成了四千多萬。

大宋王朝的深度解析(以大宋王朝之富裕)8

古代制鹽場景

衆所周知,鹽和米一樣,都是生活必需品,雖然它們成為了商品,但是它們是沒有什麼價格彈性的,甭管價高,還是價低,需求量都在那裡擺着。據史料所載,唐朝末年的鹽業收入不足一千萬貫,也就是說宋朝的四千萬貫是唐朝的四倍。難不成宋朝百姓對鹽的需求達到了唐朝的四倍?

如果不是的話,那麼隻能說明宋朝的鹽價比唐朝高。當宋朝百姓面對如此之大的經濟壓力時,能做得實在是有限,很多百姓隻能盡量少吃鹽,或者不吃鹽。

大宋王朝的深度解析(以大宋王朝之富裕)9

隐藏在富宋背後的百姓疾苦

結語

人們在看待宋朝時,往往會被《清明上河圖》中的繁榮景象所影響。宋朝的經濟實力雖然較強,但是絕大部分還是來源于底層百姓們的付出。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就是這個道理。

總而言之,宋朝雖然會"賺錢",但是更會"花錢",進而導緻入不敷出,接着就不斷給老百姓增加負擔。就像鹽這種老百姓離不開的必需品,因為較高的鹽價,很多百姓都隻能"望鹽興歎",就連收入遠超平民的蘇東坡先生都有"迩來山中食無鹽"的感慨,意思就是很久沒吃到鹽了。

參考文獻:

《宋史》

《細說宋朝》

《資治通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