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有“貝”而來。光影之間,方曉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貝兄~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二月二”又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等,當然它最常見的叫法還是”龍擡頭“。
“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包含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并形成了一條龍的形象。角宿作為龍頭,當它從東方地平線升起時,就像是“龍頭”擡了起來,因此便有了龍擡頭這種叫法。
“龍擡頭”到來預示着雨水增多,萬物複蘇,自古以來龍擡頭都是一個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吉祥日子。
正巧今天是四六級考試和大部分省市考研初試公布成績的日子,在這個擡頭見喜的日子裡,祝願各位追夢人都能喜從天降,喜上眉梢,拿到一個恰如其分的理想成績。
古人通常認為龍是掌管雨水的,而雨水節氣也剛剛過去。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以農業為主要生産方式的民族,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
春雨是春天最靈動的寶貝,它能讓枯木逢春重現生機,讓萬物萌芽茁壯生長。雨水就是反映降水現象的一個節氣。
有個成語叫做雨後春筍,雨水時節,雨後的竹子吸足了水分,破土而出,長勢喜人。
要說雨水時節最開心的動物一定是國寶萌寵大熊貓了,品嘗着最鮮嫩可口的春筍,享受着溫暖濕潤的天氣,相比于人工栽培的竹筍,自然生長的春筍顯然更加美味,尤其是雨水之後,水分含量最高的新筍将會讓大熊貓大飽口福。
在四川都江堰的竹海洞天,管理員龐迎春跟同事們忙着采摘春筍,這種春天和雨水共同饋贈的食材,不僅深受大熊貓的喜愛,也深得四川人的青睐。
竹筍是我國的傳統美食,早在《詩經·大雅·韓奕》中就有關于古人食用竹筍的記載。
其貌不揚的竹筍卻能在川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都江堰人用竹筍宴款待賓客,得天獨厚的自然食材,熱情好客的都江堰人,春天的味道就在這雨水滋潤的春筍裡回蕩悠長。
除了食用春筍,都江堰的竹子還有許多妙用。
都江堰在雨水節期間還有一個傳統的民俗——回娘家。已經出嫁的女性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還要帶上一對竹椅,寓意讓老人都能老來有依靠。
竹子還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沒有水泥的古代中國,要築堰,就要用竹子編織成籠子,再放入石頭作為河堤。
由李冰父子組織岷江兩岸人民修建的都江堰是當今世界現存年代最為久遠且無壩引水的宏大水利工程,它還是曆經2200多年依舊高效可靠、發揮效用,并灌溉了超過千萬畝土地的世界文化遺産。
都江堰充分利用了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針對岷江水流量大,流速湍急的特點,乘勢利導,無壩引水,通過魚嘴分水堤将岷江分為内江和外江。
古人通過精密的計算采用了“分四六、平潦旱”的河道設計,使岷江80%以上的泥沙從外江分走,确保内江的水可以用于農業灌溉,外江則主要用于排洪洩洪。
雨水這個節氣對都江堰工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雨水節氣之前,岷江處于枯水期,古人利用這個時間進行修理維護工作,通過竹籠建築臨時圍堰。
先後截流内江和外江,修複受損的堰體。
雨水之後,岷江水量增加,臨時圍堰被拆除,都江堰分岷江為内外江,一切如常,為春夏兩季的農田灌溉和防洪防汛做好準備。
正是因為兩千多年以來都江堰始終順應着節氣的變化,在最合适的節氣發揮這個水利工程奇迹的最大功效,才讓成都平原長治久安,沃土連綿。
也正是因為都江堰的修建和保護,才讓四川有了“天府之國”的美譽。
都江堰人所說的“門前竹,千年福”也許不僅僅指節節高升帶給千家萬戶的福澤和祝願,也在說因為竹子而越發堅固的都江堰将會庇護千載,造福萬世。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雲淡風輕閑暇處,正是交心會友時。這裡有影視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綠茵情懷的應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個人成長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關注一路同行中我們的努力與成長,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