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假的到來,越來越多家長痛心地看到,這個長假成了女學生的“流産假”,少年出軌的人群出現了讓人吃驚的增長。
随着暑假的到來,越來越多家長痛心地看到,這個長假成了女學生的“流産假”,少年出軌的人群出現了讓人吃驚的增長。在看到本報152期頭版《少女堕胎讓人痛心》的報道後,中國性學會會員、心理衛生學會委員田國燕指出,不能再讓孩子們從不良信息中獲得錯誤性知識了!
田國燕指出,在性教育過程中我們發現,如果父母對性問題避而不談,就會促使青少年轉而尋求其他渠道的行為模本,如小說、電視、網絡等。而如今的影視作品,包括流行小說中充斥了大量過分美化性行為的描述,給孩子們帶來了不良影響:
一、過于理想化。文學作品美化、詩化愛情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它們輕易就為情愛套上了激情與虛幻的人造光輝。于是孩子們分不清情愛交織與單純性欲的區别,輕信了,嘗試了,但最終可能發現,生活其實是美好伴随着苦澀、歡樂中亦有痛苦的,風花雪月的背後可能是堕胎、性病的危險。
二、性愛物質化。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商業化的環境,其商業化和物質化不免影響人在交往中的性愛模式。這在言情電視劇中也有所反映。尤其是流行愛情小說中“麻雀變鳳凰”的故事不斷重複,少女們不知不覺開始迷上了天上掉餡餅的神話,以為愛情能換來貴重禮物、房子、車子等。過多地在交往過程中追求物質主義或享樂主義,而忽視心靈層次的追求和滿足,使少女們一旦面臨物質誘惑,很可能邁出過早涉足性行為的錯誤步伐。
三、無所謂主義。一夜情、多角戀本是生活的一種文藝化反映,但青少年頻頻受到這種信息沖擊,很可能産生“跟誰發生性關系都無所謂”的想法,性行為的神聖和性愛的安全防護被扔在了腦後。
田國燕呼籲,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開放式性教育是避免青少年走入誤區的關鍵,它能使青少年對影視作品中一些新奇怪異的性現象有自己的鑒别能力和免疫能力。千萬不要以為性能力是本能,不教自會。恰恰相反,正确的性意識也如同玉,不琢不成器。責任感、安全感和美好體驗,如果不教,孩子是很難體會到的。
更多精彩文章:
女生必備
少女“受傷”成一生隐痛
心理測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