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藝術形式。它具有幽默、風趣、滑稽誇張的特點。一段好的相聲作品,善于挑起矛盾,常常使人忍俊不禁、開懷大笑,難怪人們常說,相聲是“笑的藝術”。
相聲最初萌芽于唐代。當時有一種叫“參軍戲”的藝術形式它是由兩個角色表演,通過滑稽的動作和幽默的對話來引人發笑宋代時,有些藝人專門在街頭、集市上插科打渾、說學逗唱。這類藝術被稱為“打砌”或“說渾話”。那些“說渾話”的藝人就是最早的相聲演員。到了清代,北京的藝人們對民間笑話進行加工、理,創造出叫“暗春”的藝術形式。當時的演員并不露面,躲在布圍後面學“口技”,故得名“暗”;“春”是“說”的意思。表演者以誇張的聲音,模仿世間百态,來逗人取樂。由于口技是模仿萬物之聲因此人們将“暗春”又稱為“像聲”,慢慢的,就演變成了“相聲”此後,相聲以幽默、诙諧的語言和表演來贊美真、善、美,諷刺和鞭撻人世間的醜惡,很快就在全國流行開來,成為大衆歡迎的藝術形式。
近代最早的相聲藝人叫朱紹文。他在北京的天橋講笑話,賺取一些小錢,以便養家糊口。後來,朱紹文又收了個徒弟,兩人常在一起合說。于是,一棒一逗的對口相聲出現了。在此基礎上,又出現了兩人以上合說的群口相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