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國之前,我聽說那裡是個 “ 性自由 ” 的國家,果不其然,入學不久就讓我領教了一番。
學校餐廳每周都有一個 “ 餐桌話題 ” ,寫在每張餐桌的牌号旁,供同學們邊吃邊聊。我碰到的第一個 “ 話題 ” 就是 “ 你對性知識了解多少 ” 。看着那個書寫醒目的 “SEX” ,我的臉紅了,在這樣一個公開的場合,和這麼多不熟悉的同學談性,多難為情啊!可那些美國同學卻無所謂,他們張口就是什麼精子、卵子,什麼性生活和諧之類的,就像談論身體的四肢和五官一樣自然。
三周後,好友吉娜邀請我參加她 21 歲的生日聚會。在美國, 21 歲是人生的一個轉折,是步入成年的象征。法律規定, 21 歲之後,就可以不再受父母的約束,就可以結婚成家、生兒育女了。
吉娜的生日聚會邀請了近 50 位親朋好友參加,第一個節目很有新意,就是請所有的女嘉賓用橡皮泥捏個小禮物以示祝賀,吉娜再從這些 “ 作品 ” 中選出一個為最愛。
捏個什麼呢?我突然想起小時侯在手工課上,我捏的小猴子曾得到過老師的表揚。還好 “ 手藝 ” 沒有荒廢,很快,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猴子就放在了吉娜面前,我想吉娜一定會選中它。
不一會兒,其他作品 “ 相繼問世 ” ,有紅蘋果、有小鴨子、還有手機。突然,我發現我的小猴子旁矗立着一個大大的男性生殖器,我的臉一下子變得通紅,連耳朵都感到發燒。天啊,多麼荒唐!吉娜才 21 歲,她連男朋友都沒有,怎麼可能接受這樣的祝賀呢?
更讓我驚訝的是,在衆人的掌聲中,吉娜竟毫不猶豫地選中了那個男性生殖器,臉上沒有絲毫的羞澀。後來,我的美國同學紛紛告訴我,他們在上中學的時候,老師就向他們講過如何使用安全套。尤其是女同學,她們早就知道,使用安全套可以保護自己不懷孕,還可以預防艾滋病和性病的發生。邁克和吉娜還告訴我,他們上初中時就有過做父母的體會。原來,美國很多中學都開設為期一周的 “ 為人父母 ” 實習課,學校假定一對男女生做父親母親,并共同撫育一個剛出生的 “ 娃娃 ” 。這個娃娃的體内裝有電腦程序,每過幾個小時就會放聲大哭,父母必須為孩子換尿布,放奶嘴。如果父母偷懶,娃娃就會哭個不停,即使是深更半夜,娃娃也還是按照預先的設置三番五次地 “ 哭鬧 ” 。學校給學生留的作業是必須把所有的情況都記錄下來,并寫明是如何照料的。如果父母因為貪玩忘了孩子,或者偷懶不管孩子,作業肯定不及格。
聽完他倆的叙述,我終于體會到美國給中學生開設這門課的初衷 —— 除了讓青少年體會喂養孩子的艱辛外,更是發出一個警告:懷孕、當媽媽,可不像童年的 “ 辦家家 ” ,年輕人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無知和疏忽,留給自己後半生無數的問題。看來,過去我對美國人赤裸裸地談 “ 性 ” 有一種錯覺,以為他們隻要性,不認情。
聽說自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 “ 性解放 ” 思潮一度影響美國 10 多年,從 80 年代起,越來越多的美國青少年開始追求傳統的性愛觀念,堅持在婚前保持童貞。很多美國女同學都認識到,性解放以至性放蕩給女性帶來的傷害要比男性嚴重得多,意外懷孕、流産等往往會給自己的前途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
近年來,美國青少年看重童貞的現象還與布什政府采取的青少年節欲措施密切相關。在布什上台之初就明确表示要在全美提倡節欲、反對婚外情,并在全美 50 個州資助了 700 多個 “ 節欲教育” 項目,後來這項經費還增加了 30% ,達到 1.35 億美元。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