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是春秋時期老子創作的哲學作品,以無為、無我、自然之觀點,闡述了精深哲學的道家思想。
一、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六章》。輕率就會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會喪失主動權。
二、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二章》。當人民不怕威脅的時候,那麼對統治者的大的威脅就要來了。
三、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出自《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輕易許諾别人的人,一定是缺少信用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難就一定多。
四、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出自《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政治做到寬厚仁慈,人民就會變得純樸善良;政治做到猜忌多疑,他的人民就會恐慌,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
五、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二章》。委曲就會能夠保全自己,彎曲就能夠伸直,低窪的地方就會變得充滿,破舊的東西反而會生出新的東西,少反而會變得多,多反而會生出迷惑。
六、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貴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自《道德經·第九章》。咎:災禍。遂:成功。金玉财寶堆滿堂室,沒有誰能守藏得住;富貴了就驕橫,是給自己留下了禍根;功成身退,才是順應天道。這些話指出事物發展達到頂點、極端後,就會轉化到自身的反面,所以适可而止才是符合天道的。
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出自《道德經·第二章》。功成而不居功。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績不會失去。
八、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出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人們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時失敗;在快要完成、結束時能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不會壞事。這是說無論做什麼事,從頭到尾都要兢兢業業、謹慎對待。
九、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
出自《道德經·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總是有利于萬物的生長,卻不與萬物相争而以平靜自持,甚至甘心處于衆人所不願處的低下地方。這句話以水的品性來贊揚利他、無私的美德和品格,以及“不争無憂”、“甘于平淡”的精神。
十、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出自 《道德經·第六十八章》。真正的勇士不會勇武鬥狠;善于打仗的人也不會發怒;善與敵人交戰的人不要與之交鋒;善于用人的人甘心居于他人之下。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文學名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