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導讀:很多挫折并非不可擊破,隻要有邁出第一步的勇氣,那麼離戰勝挫折改變困境就近了一步。你越怕挫折,挫折就永遠存在。這就是我所認識的挫折逆心理。
孩子受到了挫折,我們該做什麼呢?是該去為孩子抱打不平?還是該把孩子的這種挫折看做是一種鍛煉呢?
這裡我隻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我覺得對待這個問題,隻有一個是關鍵,那就是看這個挫折所造成的傷害的程度是否是屬于能夠接受的可視為鍛煉的類型。
但是就這一點上來說,個人的尺度也會有所不同,或者可以說是我們對于我們的“寶貝”的寶貝程度的不相同。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就有了所謂“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這般的“溺愛”,或者“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這樣的“辣手”,又或者有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類的“狠心”抑或是“無奈”。
這些行為的對與錯、好與不好,我不想讨論。
我想說的是,在孩子身上已經發生了一件我們稱之為“挫折”的事之後,我們該優先考慮的是讓孩子如何去面對,而不是我們直觀的、先入為主的如何去看、去想、去做,并不是說不能去想,而是不能因此影響孩子。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是怎麼看這事的,是否是真實的想法(這很重要,察言觀色似乎已經成為,為了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而衍生出來必備的本能,但是我覺得這對孩子非常不好)。然後根據孩子的想法,再進行鼓勵、引導或者安慰。
但是要這樣做也需要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孩子的父母需要有一定的,說能力不合适還是說一定的忍受力吧。其實孩子的純潔心靈是很容易映射出我們自己的不足之處的,所以在“錯”從口出之前還是先忍一忍的好。
而這個關鍵也仍然在于我們自己怎麼去看待這些事或者這個挫折到底到了什麼程度。
所以說了這麼多,也仍然沒說清楚,空話占了大多數,主要是本人能力有限,我就再說一句,時間也不多今天忙的很。
即使不把挫折看作是鍛煉也可以,但是至少為了真正能夠化解掉孩子所受的傷害而不讓這個傷害對孩子的将來産生負面的影響,也仍然還是需要我們三思而後行。
小編結語:其實作為學校、家庭有時讓孩子體驗一點失敗、挫折的滋味未嘗不是好事,可以以此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孩子對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