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導讀:春節将至,關于回婆家還是回娘家過年的話題成為各種媒體讨論的熱點。看來,“春節去誰家過年”已成為過年最講究團圓的國人不能回避的社會問題。
解秘:一夜情背後的心理真相
剛剛結婚的林莉沒有想到和老公的第一次紅臉,竟是因為“過年”,這個聽起來都讓人覺得喜慶的字眼。
因為是婚後兩人共同迎接的第一個春節,小兩口早早開始盤算起了“今年春節怎麼個過法”,而雙方父母也都不約而同地提早打來電話試探他們過年的安排。
聰明的林莉當然知道父母們話裡話外的意思無外乎就是希望她和老公一塊回家過年,可問題也就出在這裡,林莉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丈夫家遠在安徽,自己的父母則在東北,這就意味着無論是回誰家,另外的一家都将出現“兩位白發老人除夕夜合家團圓之時‘形單影隻’、獨自打發漫長春節假日”的“凄涼”情境。
林莉和丈夫為此苦惱了許久……而這不僅僅是林莉的苦惱,也是當下很多年輕夫婦,特别是獨生子女夫婦的“煩心事”。
從1979年,中國政府開始實行“一對夫婦隻生育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到目前為止,我國大約有1億左右的獨生子女人群。
如今,第一批獨生子女已經長大成人,步入了婚育階段,獨生子女父母一代也正在進入老年。專家預測,未來10年,包括獨生子女與獨生子女、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組成的“獨生夫妻”家庭在我國至少會達到上千萬個,并将成為社會家庭模式的主流。
同時,我國現已步入老年型年齡結構的國家行列,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34億,占到總人口的10.2%,并正以每年3%的速度急劇增長。
獨生子女家庭的不斷增加,老齡化社會的步入,“421”模式,即一對夫婦贍養四位老人、生育一個子女的情況将越來越普遍,“獨生夫妻”使我國的家庭結構發生了變化,也給中國傳統習俗帶來了沖擊。
春節回家的諸種形态
奔波型:趙萍結婚兩年的春節假期都是兩邊跑,大年三十匆匆趕到婆家,大年初二再搭夜車到娘家,“說是假期,實質上感覺比上班還累,回京後要休息好一段時間才能恢複元氣。”采訪時,趙萍向記者抱怨:“沒辦法,因為婆家在農村,很講究‘老禮兒’,除夕夜一定要在婆家過,初二兒媳婦才能回娘家。”
輪流型:接受記者采訪的阿賀正準備将過年的禮物給公婆寄去。因為擔心夫妻之間會鬧矛盾,結婚之初,阿賀就和丈夫商定,婚後每年春節,輪流回雙方父母家,因為去年春節阿賀是與丈夫一起在婆家度過的,“按照約定,今年老公要随我回家過年了。雖然不能回婆家,可禮物還是要送到的,做父母的都不容易呀。”
分離型:已經結婚4個年頭的小李,剛剛和妻子商定今年的春節夫妻雙方各自回老家陪父母過年。春節成了夫婦的“分居”日,李先生說這也是無奈之舉。“平時工作忙,很少回家看父母,現在父母都上了歲數,一年到頭就盼着這兩天兒女回家團圓呢。我和妻子都是家裡唯一的孩子,為了讓雙方老人都不寂寞,隻有各回各家了。”
合一型:和老公因為過年回家問題第一次紅臉的林莉,夫妻倆最後商定了一個皆大歡喜的解決方案——“誰家也不回了,就将父母都接到北京來,6口人過個真正的團圓年。”現在,林莉已經在飯店預訂好了年夜飯,就等着遠方的父母來京過年呢。“這樣,哪一方的父母都不會挑理了,而且6口人一起過,也是雙方老人聯絡感情的好機會。”
父母子女兩代的聲音
“中央電視台的一則廣告給我的印象特别深,廣告上的一位老母親準備好了一桌豐盛的飯菜等兒女回家,可子女們紛紛打來電話說有事不回來吃飯了,偌大的房子裡,隻剩下老人自己和一桌的飯菜。一看那則廣告,我就覺得特别的心酸。”五十出頭的張阿姨的兒子和兒媳在上海工作,“中國有句老話‘父母在不遠行’,不過現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到外地、甚至國外去發展,做父母的理解、也支持,看着孩子們奔波于雙方老人間,為到誰家過年而苦惱,我們做父母的心裡也過意不去。”“但可能是人上了歲數,特别害怕孤獨。以前家裡孩子多,老大不回來,還有老二呢,現在就有一個孩子了,他不回來,家裡就我們老兩口,顯得特别的冷清。”張阿姨的話語中多少有些無奈。
“我們也知道父母對我們過年回家的期盼,可确實有很多現實問題,比如時間、比如金錢。”“而且春節的火車票難買、價高,火車上人又多,每次回趟老家都折騰得夠嗆。”“因為我們平時工作都很忙,節日裡最想做的就是在家裡休息休息,不過那樣老人們又太‘可憐’了,我們也很矛盾。”“現在講究男女平等,再跟媳婦說什麼一定要回男方家過年也站不住理,人家也是一個寶貝閨女呀,夫妻雙方要都隻顧自己家恐怕就得鬧矛盾了,關鍵就是協商、平衡,盡量讓雙方都滿意吧,哎,挺累的。”采訪中,年輕的小李這樣對記者說。
看來,父母有父母的考慮,孩子們也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和難處。
專家解讀過年的多姿多彩
“二十三送竈王,二十四來掃房,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春聯,年三十吃餃子……”采訪中,不少的父母、長輩都向記者提起這首童謠,在他們内心深處依舊懷念着曾經熱鬧的過年。
“春節不是一個簡單的吃吃喝喝、遊戲玩耍的娛樂日,傳統的春節是一個完整的文化生态,是一個時間意義上特定的文化空間活動,它涉及信仰、倫理、情感、文化方式等人性的方方面面,由大衆的廣泛參與來完成。過年是一種儀式,強調的是一個過程。過年的儀式是民族文化傳統的集中展示,也是節日文化得以延續的載體。人們在享受着年節文化的同時,也在表演着、創造着本民族的節日文化。”
過年,這個中國最重要的民俗節日包含了諸多的精神涵義,“揚棄不等于放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需要現代的人們去挖掘、光大。不要擔心,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什麼時候都是節日的主旋律,變隻是方式的變化,傳統的節日并沒有丢失。我們對春節也有包容的态度,過年這是一種節日的形式,允許給人們更多的選擇方式,如果一味地指責人們淡化春節,也是不符合現實的,更是不明智的。12下一頁尾頁
過年應該有很多種方式,不一定要拘泥于家人團圓的唯一形式。現代社會受全球化的沖擊,再加上客觀的現實,諸如兒女在國外工作、或是因為工作需要而不能回家的,應該借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如通過可視電話溝通,也不失為一種補償,不能強求所有的人過年都必須回家。他建議年輕夫婦應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多和雙方父母交流,做好雙方父母的思想工作,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解決辦法。同時,作為家長也要為孩子多考慮,多些寬容,開通些。
一到春節,百步亭社區的居民每家都會做上一道拿手菜,聚在一起,聯歡聚餐,其樂融融,他們把除夕夜的大餐稱為“百家宴”“千家宴”。夏教授說,春節裡親情不是唯一的紐帶,還有友情、人情……孩子不在家,鄰居、朋友聚在一起也可以過一個熱鬧年。
“今天,在教育孩子孝順老人的同時,現代社會應發揮社區強大的整合功能,‘積極養老’已經在一些城市得到了大力提倡,那麼過年呢,當然也應當和可以創造出更豐富的形式,沒有孩子在一起團聚的年一樣可以過得有滋有味。”夏學銮說。
小編推薦人生的自助餐 去嘗過嗎?
小編推薦:寒冷冬季 别讓“心理流感”有機可乘
更多相關精彩内容請點擊 》》》 他健她康心理頻道
首頁上一頁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