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卻牡丹妖豔色
——詠牡丹古詩詞賞析(四)
王傳學
風行一時的牡丹玩賞确實為唐宋經濟文化生活增色不少。不過具有憂患意識和批判精神的詩人們卻從中看到了潛藏的危機。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新樂府首先觸及到了這一點,其在《秦中吟·買花》中寫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随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戋戋五束素。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水灑複泥封,移來色如故。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歎,此歎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與白居易同時的李肇在《唐國史補》裡說:“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吾鋪宮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值數萬者。”這首詩,通過對“京城貴遊”買牡丹花的描寫,揭露了社會矛盾的某些本質方面,表現了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主題。
全詩分兩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寫京城貴遊買花;以下六句,寫田舍翁看買花。
京城的春季将要過去,大街小巷來來往往奔馳着喧鬧不已的車馬。都說是牡丹盛開的時節,人們呼朋引伴、争先恐後地趕去買花。一開頭用“帝城”點地點,用“春欲暮”點時間。“春欲暮”之時,農村中青黃不接,農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長安城中,卻“喧喧車馬度”,忙于“買花”。以“喧喧”狀“車馬度”,其男癫女狂、笑語歡呼的情景與車馬雜沓、填街咽巷的畫面同時展現,真可謂聲态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時,相随買花去”,是對“喧喧”的補充描寫。借車中馬上人同聲相告的“喧喧”之聲點題,用筆相當靈妙。
這四句寫“買花去”的場面,為下面寫以高價買花與精心移花作好了鋪墊。接着便是這些驅車走馬的富貴閑人為買花、移花而揮金如土。“灼灼百朵紅,戋戋五束素”,“戋戋”,委積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積起來的龐大體積。古代以五匹為一束。“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新唐書·食貨志》曰:“自初定‘兩稅’時錢輕貨重,······絹匹為錢三千二百。”當時正行“兩稅法”,一匹絹為三千二百,那麼“五束素”便為錢八萬。一株開了百朵花的紅牡丹,竟售價八萬,其昂貴的确驚人。那麼“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複泥封,移來色如故”,精心移植呵護,其珍惜無異珠寶,也就不言而喻了。
家家以弄花為習俗,人人執迷不悟。以上隻作客觀描繪,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了詩人的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确切含義是什麼,仍有待于進一步點明。白居易的有些諷谕詩,往往在結尾抽象地講道理、發議論。這首詩卻避免了這種情況。當他目睹這些狂熱的買花者揮金如土,發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時,忽然發現了一位從啼饑号寒的農村“偶來買花處”的“田舍翁”,看見他在“低頭”,聽見他在“長歎”。這種極其鮮明、強烈的對比,揭示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本質。在熱鬧喧嘩的買花場景中,詩人不失時機地攝下了“低頭獨長歎”的特寫鏡頭,并以極其鮮明強烈的對比,從“低頭”的表情與“長歎”的聲音中挖掘出全部潛台詞:僅僅買一叢“灼灼百朵紅”的深色花,就要揮霍掉十戶中等人家的稅糧!揭示了當時社會“富貴閑人一束花,十戶田家一年糧”的貧富差距。最後這一警句使讀者恍然大悟:那位看買花的“田舍翁”,倒是買花錢的實際負擔者!推而廣之,這些“高貴”的買花者,衣食住行,都是來源于從勞動人民身上榨取的“賦稅”。詩人借助“田舍翁”的一聲“長歎”,尖銳地反映了社會存在的矛盾。
再看白居易的《牡丹芳》:
牡丹芳, 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
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绛點燈煌煌。
照地初開錦繡段,當風不結蘭麝囊。
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輕盈泛紫豔,朝陽照耀生紅光。
紅紫十色間深淺,向背萬态随低昂。
映葉多情隐羞面,卧叢無力含醉妝。
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
秾姿貴彩信奇絕,雜卉亂花無比方。
石竹金錢何細碎,芙蓉芍藥苦尋常。
遂使王公與卿士,遊花冠蓋日相望。
庳車軟輿貴公主,香衫細馬豪家郎。
衛公宅靜閉東院,西明寺深開北廊。
戲蝶雙舞看人久,殘莺一聲春日長。
共悉日照芳難駐,仍張帷幕垂陰涼。
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還文勝質,人心重華不重實。
重華直至牡丹芳,其來有漸非今日。
元和天子憂農桑,恤下動天天降祥。
去年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無人至。
今年瑞麥分兩岐,君心獨喜無人知。
無人知, 可歎息。
我願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妖豔色。
少回卿士愛花心,同似事君憂稼穑。
此詩的前半部分極盡華美的描寫,使全詩的意緒升騰至沸點,營造出了全民賞花愛花的盛大癡狂的場景。詩中融各種藝術手法于一爐,從牡丹的色、香、态入手,描摹了牡丹的色之瑰麗、香之銷魂、态之迷人,把牡丹的豐姿神韻盡行托出。筆法細膩,縱橫馳騁,酣暢淋漓。而且,在賞花人的選擇上,也以上層人士為描寫對象,凸顯出極盡奢華的輝煌之感,使整個場景在人花交錯中相映成趣地呈現出盛世審美習尚極緻的豪奢感。
但此詩的題旨并不在前半部分鋪彩摛文的描繪中,而是在後半部分貌似急劇降溫、實則熾烈如火、力透紙背的慨歎中。通觀全詩,實是以樂景寫哀情。情感溫度的變化,文辭華麗與質樸的兩極,隐性與顯性的參差對照,熱與冷的奇異錯位,為此詩在營造美不勝收的審美空間之外,賦予了針砭時弊的強大力量。盡管自己也深愛牡丹,但詩人情願“減卻牡丹妖豔色”,以期統治者能以百姓疾苦為重,不能隻顧自己尋歡作樂,為牡丹揮金如土,卻不問稼穑艱難。詩人于繁華盛景之中觸探凄涼的深邃思想背後,是一顆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的赤子之心。這種欲抑先揚的寫法,使得這首詩獲得了一唱三歎、百轉千回的藝術效果。這首詩也因其華美與厚重并舉的獨特藝術魅力而廣為傳誦,深入人心。
唐代詩人柳渾在《牡丹》中,對賞花者的豪奢進行了譏諷:
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校多。
此詩以輕松平淡語言作側面諷刺。前兩句歎牡丹價格昂貴而豪家權門揮金如土滿不在乎。三句轉出,末句直抑。以物比物,寫牡丹花與普通蜀葵花差不多。全詩譴責官僚貴族豪華奢侈,任意揮霍民脂民膏,同時流露出反對奢靡浪費和對民生疾苦的隐憂關心之情。
“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窠”,一開始寫出了自己愛花而又無錢買花的矛盾心情。“無奈牡丹何”,即對牡丹無可奈何之意。造成這種狀況,詩人交待了原因:數十千錢買一顆。用“數十千錢”與“一窠(顆)”,在數字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了花的昂貴,其中已經揭示了買花富人的享樂,以及百姓的貧苦。
盡管花的聲譽這麼高,看來詩人無力買花,因而難得賞玩。因為最後他寫道:“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較多”,到今天他才分明看到,牡丹花與普通的戎葵差不多。陳标《蜀葵》詩曰:“眼前無奈蜀葵何,淺紫深紅數百案。能共牡丹争幾許,得人閑處隻緣多。”這都說明蜀葵這種花相當普通,品級很低。詩人在這裡将富貴之花牡丹同普通的蜀葵作一對比,認為這兩者差不多。簡直是震聾發聩。實際上潛台詞是:牡丹花也不過如此,何必不顧民生疾苦,将價格擡得如此昂貴呢?言外之意尖銳諷刺了揮金如土、窮奢極欲的達官貴人。
詠牡丹的詩多寫其豔麗不凡和高貴風格,這首詩一反常筆,表現了詩人的新奇立意。一個“始”字、“也”字,寄寓了詩人深沉的感慨。全詩無一明顯褒貶之詞,然而詩人的好惡之情卻又得以充分表現,足見詩人手法之妙。
同樣感歎“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顆”,唐代詩人王叡在《牡丹》中斥責牡丹“妖豔亂人心”:
牡丹妖豔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
曷若東園桃與李,果成無語自垂陰。
牡丹超逸萬卉,芳姿豔質,總是被人們歌頌,而這首詩的題目雖為“牡丹”。卻幾乎通篇都是對牡丹的指責。“牡丹妖豔亂人心”這一句陡起陡落,不同尋常。“妖豔”似對牡丹的贊美,但“亂人心”就把前面的贊美一下子否定了,先揚後抑,為全詩确定了基調。“一國如狂不惜金”,将“亂人心”三字具體化。“一國如狂”高度概括了當時争購牡丹的狂熱場面。“不惜金”則揭露了富貴人們為買花而揮金如土的情形。這兩句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揭露。
既然豔麗的牡丹花擾亂了人心,給社會造成了災難,詩人自然不願去贊美它。在他看來牡丹花還不如桃李,桃李雖沒有牡丹那般富貴那樣妖豔,但它的花可供觀賞,結了果可供人們食用,而且在果實長成以後,默默地垂遮着樹陰供人們乘涼。第三、四句,詩人将桃李與牡丹相對比,盛贊桃李的可貴精神,進一步貶斥了牡丹花。“曷若”二字表達了詩人喜愛桃李,厭惡牡丹的感情。
這首詩托物寄意,表達了詩人鮮明的政治傾向,雖沒有揭露出社會矛盾的本質,沒有白居易《買花》詩那樣深刻的主題,但能借對牡丹花的指責,曲折含蓄地表現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對統治階級的憎惡,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這種批判精神也貫穿于宋人牡丹詩詞中。北宋詩人趙鼎臣在《買花詩》中寫道:
老覺歡娛少,愁驚歲月頻。
能消幾日醉,又過一年春。
陌上枝枝好,钗頭種種新。
買歸持博笑,貢自可憐人。
詩人年歲已高,覺到歲月過得飛快,轉眼又是一年。看到田野上的牡丹花朵朵開得美麗、新豔,買花人持着買來的花高聲歡笑,卻不曾想到那可憐的納貢人。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的諷刺之意。
再看北宋文學家蘇轼之子蘇過的《次韻伯元詠牡丹二首》(其二):
草木無情解悅人,徒因見少得名新。
剪裁羅绮空争似,研合丹青太逼真。
尤物端能耗地力,癡兒竟欲費精神。
願回春色歸南畝,變作秋成玉粒勻。
草木本無情,如何能取悅于人?有些隻是因見得少而得到新的名稱,被繡在羅绮上,畫在丹青裡。詩人所擔憂的是“尤物端能耗地力”,所期望的則是“願回春色歸南畝,變作秋成玉粒勻”。面對牡丹,詩人所觀察到的是社會的不平等,所想到的是生活在最底層缺衣少食的貧苦農民。這種批判精神和憫農情懷是極為可貴的。
再看北宋詩人王溥的《詠牡丹》: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鬥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王溥的這首詠牡丹詩給人以耳目一新的直覺印象。他一反人們對牡丹一向喜愛贊美的心态,把審美情思落在了兩個點上——外表美和實用美上。他先拿棗桑來示例:棗花雖小,秋後有棗兒甜脆可口;桑葉很柔弱,它能養蠶結絲,美豔的绫羅由桑葉生成。而牡丹的花朵大得如“鬥”,她的美豔、光彩,耀人眼目,讓人心蕩神怡;但她一旦開完美豔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有什麼好贊美的呢?
此詩立意獨特,審美視覺新穎,在衆多詠牡丹詩中别具一格。《增廣賢文》中“牡丹花大空入目,棗花雖微結實成”,其意即出于此詩。
提示:惟有牡丹真國色 ——詠牡丹古詩詞賞析(上)川雪詩詞苑2020-04-21 21:10:51
惆怅階前紅牡丹——詠牡丹古詩詞賞析(中)川雪詩詞苑2020-04-26 14:58:20
獨立東風看牡丹——詠牡丹古詩詞賞析(下)川雪詩詞苑2020-04-30 10:07:2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