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地球自轉産生的三個地理現象

地球自轉産生的三個地理現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09:14:00

地球自轉産生的三個地理現象(地球自轉周期在原子水平的蛋白結構上也能實現編碼)1

圖片說明:地球以及KaiC蛋白的生物鐘。圖片來源:IMS/NINS

近期日本科研團隊發現,地球每天的自轉周期(24小時)在KaiC蛋白質原子級上形成了編碼。KaiC蛋白質是一種小型生物分子(直徑10納米),主要在藍藻細胞中實現表達(圖1所示)。

該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闡述時間生物學(chronobiology)領域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是什麼決定了生物鐘的周期長度?同時該研究成果也有助于人們理解生物鐘的基本分子機制;促進對(與生物節律異常相關的)生物功能紊亂的治療。

由于地球自轉,為了與環境的晝夜變化保持一緻(主要包括光照強度和溫度),生物體會經常調節自身生物學活性,以期使自身處于最佳狀态,并保持更高的工作效率。生物鐘是指生物調節自身活動時間的機理,生物鐘周期一般設定為24小時左右。從細菌到哺乳動物,科研人員已經開展了與生物鐘有關的大量研究。目前的結論是:生物鐘與多種疾病存在着一定聯系。但是到目前為止,科研人員仍無法确定24小時的生物鐘節律是如何實現的。

研究人員通過藍藻細菌解釋了這個問題。研究發現,人們可以通過調節三種生物鐘蛋白質(KaiA、KaiB和KaiC)以及三磷酸腺苷(ATP)來重構藍藻細菌的生物鐘。2007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KaiC蛋白中ATP酶(能促進ATP發生水解反應)活性與晝夜周期緊密相關。研究結果表明,KaiC蛋白質的功能結構決定了生物鐘周期。

在KaiA蛋白以及KaiB蛋白共存條件下,KaiC蛋白ATP酶活性生物振蕩周期很強(圖2所示)。在本研究中,即使不存在KaiA蛋白和KaiB蛋白,KaiC蛋白ATP酶活性的時間曲線顯示出下降和振蕩周期。經過仔細分析發現,這個信号的頻率為0.91/天,基本與24小時的周期保持一緻。因此,研究人員認為KaiC蛋白是穩定循環的源頭,該循環與地球自轉周期保持一緻。

地球自轉産生的三個地理現象(地球自轉周期在原子水平的蛋白結構上也能實現編碼)2

為确定相應因果關系的結構性因素,科研人員對KaiC蛋白的N-末端結構域進行了高分辨率晶體學分析。由此産生的原子結構揭示了,相對于其他ATP酶,KaiC蛋白相對較慢的原因(如圖3所示)。Jun Abe解釋道:“通過ATP磷酸基團周圍的空間位阻效應,水分子在攻擊相應ATP水解理想位置(圖3中黑點位置)時受阻。此外,該位阻結構牢牢地固定在一種似彈簧結構上(由多肽異構體衍生而來)。ATP的水解過程包括水分子接近并結合在ATP分子上,然後實現多肽分子的反向異構化,這一過程一般要比典型ATP水解過程需要更多自由能。因此本研究所展現的原子三維立體結構,解釋了為什麼KaiC蛋白ATP酶活性比其他典型ATP酶活性低很多(相差100倍到100萬倍左右)。

生物鐘周期不會受到周圍溫度影響,人們将這種情況稱為溫度補償現象(temperature compensation)。一個KaiC蛋白分子由6個亞基結構所組成,每個亞基又包含一系列ATP酶結構的複制區域。由上述機制所調控的不對稱原子結構形成了相應反饋機制,這一機制能将ATP酶活性保持在低常值水平。相關研究人員發現,地球自轉周期與由蛋白質結構所實現的反饋機制周期常數相一緻。

地球自轉産生的三個地理現象(地球自轉周期在原子水平的蛋白結構上也能實現編碼)3

圖片說明:緩慢穩态的結構基礎。該空間位阻防止了水分子達到相應的催化位點(圖中黑點所示)。圖片來源:IMS/NINS

KaiC以及其他類型蛋白能在短時間内移動(大概在10-12到10-1秒的數量級上)。該研究首次在原子級别闡明了,小型蛋白分子通過調節分子活性和結構,可以産生24小時生物節律。實驗室主管Shuji Akiyama教授表示:“水分子、ATP、多肽鍊以及其他常規生物分子參與到了調控過程,這表明人類及其他複雜生物也有可能共享類似的分子機理。在含有無數細胞分析信号的擁擠細胞生物環境中,通過少量由消耗ATP所産生的能量,KaiC就能表現出長節奏振蕩(long-paced oscillations)。這種聰明機理(在噪聲環境中記錄時間)促進發展更有效、更穩定化學反應過程以及基于分子系統的信息處理。(科學之家,譯審:Kong)

關注科學之家kexuehome (長按複制) 收取新鮮科學資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