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假期漸近尾聲,又有一批準大學生将步入大學校門。幾乎每位準大學生都對大學圖景懷有一番謀劃,不過,北京今雨來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心理咨詢師林松提醒,準大學生們應首先主動調整心态,盡早明确自我角色。
随着假期漸近尾聲,又有一批準大學生将步入大學校門。幾乎每位準大學生都對大學圖景懷有一番謀劃,不過,北京今雨來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心理咨詢師林松提醒,準大學生們應首先主動調整心态,盡早明确自我角色。
對于許多青少年來說,他們的成年是和高中畢業、升入大學同步的。在空間上,他們要面對環境變遷,在時間上,他們又正處于人格發展的時期,兩者的共同作用使得這些青少年常常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考驗:
自我角色的明确。“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在個性角色形成過程中,幾乎都會遇到各方面的困惑,我是誰?我該做什麼?該如何做?明确角色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有的人甚至到了30歲還渾渾噩噩,沒有人生目标。”林松說,“隻有明确了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适應新環境,準大學生們應該對此有所心理準備。”
思維方式的轉變。剛入大學的青少年,思維方式往往具有“非黑即白”的傾向,這使他們易走極端。“他們應該逐步認識到,在絕對的黑與白之間,還存在着許多不同程度的灰度。”林松說。
人際交往的沖突。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學生,由于地域、文化、價值的差異,個人相對位置的改變,他們在與他人交往時将會遇到不容忽視的問題。“人際适應與建立兩性交往是同步進行的。”林松說。
林松認為,準大學生首先應該對自己有較為客觀和全面的了解,用學習的心态去“讀”大學和社會,盡可能縮小理想與現實間的落差。其次,準大學生應提前做好人生規劃的準備,主動了解大學生活、學習環境,并學習如何主動與人溝通,有了煩惱如何調節等問題。
大學新生一旦出現心理問題,也無需緊張,林松給出的首條建議是“自助”,簡單的說就是自我調适,如暫時轉移注意力,參加團體活動、進行體育鍛煉等;當自我調适不能緩解症狀時,可以尋求家人、朋友及社團的幫助和支持,對家人及朋友的傾訴也是宣洩和分擔痛苦的過程。同時,還可以尋求專業幫助,如求助于學校的心理老師或專業機構的心理咨詢師。此時應盡量避免自我封閉,以正确、積極的心态面對心理的“不良反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