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8 06:35 | FM971桐鄉之聲微信公衆号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一個老村落。桐鄉市高橋街道湘莊村,它就在南沙渚塘的南岸,沿着去騎塘的公路,跨過星石橋就到了。
這是村裡原來一大戶人家——沈氏家族的其中一處宅院,院牆足有兩層樓高,平時是庭院深深,石牆大門緊閉,隻能從一處塌陷的院牆那裡窺探到一角。年近古稀的主人沈先生說,這宅子是他老太公建的,現在隻剩下他叔叔家的一部分了。
今天有幸進到裡面一睹芳容,這是我尋訪過的老村落中保存最完好的老宅院。裡面是主房,是老式卯榫結構的兩層樓房,所用木材都是雲南松,牆基是毛石基礎,這木結構樓房雖然經過上百年的風吹雨打,卻依然堅挺。
老宅院有很多值得人細細品位和流連的,就說這門窗吧,想想,這可是一百多年前的建築,那時候洋人傳來的玻璃可是很金貴的噢,配上這精緻的窗花雕工,這中西結合得是如此珠聯璧合,忍不住要點個贊。
而整座宅院最令人驚喜萬分的是回頭那一刹那——這門頭牆,那氣勢絕對是非同一般。
就在老宅院前的小河對岸,有一小段堆砌整齊漂亮的石浜岸。沈先生略有些自豪地說,這是他清末民初就在硖石開多家商店的本家修築的,當年可是用明礬來澆築的馬鞍橋堍,他們家的房子是方圓幾十裡最好的,1949年後作了糧倉,如今就剩這一截石浜岸了。
流連于老宅院後,當然要尋訪一番古石橋。坐在車裡就遠遠地看見一座單孔石闆橋,它名叫牆裡木橋。明明是石橋,怎麼叫木橋呢?旁邊一位70多歲的老人說,原來是木橋,後來才改建成石橋的。而且原來不是這個“牆”,是吉祥的“祥”,因土話讀音相同,後來成了這個“牆”。
這座橫跨在戴星橋港上的小石橋,西側的橋堍保存完好,東側已有些塌損了,兩側的橋梁則完好,但橋面已看不到橋石闆的蹤影,它們已被水泥掩蓋住了,兩側的台階也已沒有了。
牆裡木橋在村裡還有一位“小妹”——它就是坐落在那條叫蔣家浜小河上的一座無名小石橋,它的結構和現狀與牆裡木橋非常類似。隻是它似乎比牆裡木橋更被人遺忘,橋面的兩側長滿了青苔。
在湘莊走走,不時會遇見這樣高大的樸樹,這棵雖還不到百年,但也足可是爺爺輩了的老樸樹,其枝丫向四周肆意生長,它在舒展着自己身姿的同時,也拓展着自己的領域,其樹冠的直徑少說也有五、六十米。
(原标題《【漸行漸遠的老村落】粉牆黛瓦,庭院深深,桐鄉這座清代老宅别樣美!》,原作者。編輯沈烨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