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儲備性愛能量 讓愛與性得到升華

儲備性愛能量 讓愛與性得到升華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8-16 09:49:12

  儲備性愛能量 讓愛與性得到升華

  在這個大膽談性、體驗性的時代,性愛資源已經被過快地浪費和消耗了,而性愛如同女人内在的花朵,凋零了就不可再生。如果不懂得保護自己的性愛能量,你将體驗到一種莫名的空虛和疲憊。讓我們行動起來,積極儲備性愛能量,讓内在更為充實,心靈更為平衡!

  節約性愛有生資源

  在人一生豐富的情欲生命中,性的體驗有時候就如同櫻花綻放,看似短暫,但卻會不斷再生,不斷重演,不斷創造出性的喜樂。性的能量一直存在于體内,尤其在青春期之後,它更如植物,不斷生長,那時,來自某一個異性的挑逗,可能就會幫你釋放出這種能量,讓你體驗到“一日就如同一生”的生命綻放。

  是的,很多朋友也告訴我,為什麼自己的性愛生活,一日鈍化一日。當性的沖動被釋放,通道被打開,感官被喚醒,欲望被滿足——我們很難有那最初的沖動,那種性能量不斷聚集、演化、升華,最後在一個莫名的時刻被喚醒時的悸動,整個人有了飛翔的感覺——其實,性愛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在30歲左右的年紀,已經不能夠再生初戀時的那種身體能量狀态;而同時,那個時候的閉鎖和彷徨,也無法替代你現在圓熟沉靜、收放自如的能量狀态。

  現代社會出現了一種很不好的現象,就是對性釋放的過分渲染、過分高估,而帶來的性泛濫問題。著名性學專家李銀河認為,中國已經進入性革命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标志,就是人們能夠大膽地談性、體驗各種性生活方式,婚外性、婚前性、甚至多性伴侶的生活已經成為某種時尚。是的,當人們大膽地享受性的同時,性愛資源已經被你過快地浪費和消耗了,不懂得保護自己的性愛能量的現代人,已經體驗到更多的空虛、失落、宣洩過後的不适,甚至掏空。

  性能量是維持生命體的中心能量,它從人的出生延續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我們應該對它進行珍重和保護,讓它能夠不斷地自我修複、自我拓展,可持續利用。然而,由于現代人已經做到了性愛與生育的分離,性作為技術性、操作性、工具性的一面已經被過分強調——技巧代替了内涵和實質,感官快樂的享受代替了身心滋潤的深層享受。那麼,性能量的浪費問題,就越來越緊迫了。

  案例?

  徐然是個30歲左右、精力充沛的女人,她同丈夫結婚兩年。婚前,她是一個前衛的文藝女青年,體驗過很多大膽的性。她的第一次性體驗,被一個性能力很強,很懂得男女調情技巧的男人開啟。從那之後,她就感受到一種持續的,必須要解決的性沖動和需要。她喜歡流連于夜店,尋找男人,而那些男人則大多隻是想跟她一夜情。

  性從愛的世界裡滑落,成為一種單純的感官操作,她對男人越來越失望。她也經曆過幾次戀愛,但她都感覺是一種性的沖動所導緻,由于某種身體需要亟待滿足,所以她基本上都會選擇性能力較強的男人,而她跟他們之間從一開始就會有身體接觸。直到後來,她遇到現在的老公。老公性方面也比較放得開,兩個人有比較滿意的性生活。但是,徐然依然體會到一種不滿足感,她依然會忍不住自慰,覺得老公給自己的體驗不夠豐富、大膽和刺激。她内心有很多性幻想,經常向往婚外性生活的美妙,也曾赴諸過實際。由于性活動較為頻繁,她産生了頭暈眼花、脾氣暴躁、身體不适,心靈的需要越來越不滿足,對和老公的關系也産生了懷疑,一點點小事情就容易誇大,引發激烈争吵。

  性心理分析

  從這個案例上看,徐然在第一次性經曆之後,身心一直處于性能量的透支與浪費狀态,怎麼說呢,第一次的性經曆讓她釋放了埋藏已久的性壓抑,而她遇到的又是一個性技巧與調情手段頗為高明的男子,這個男子顯然在性方面給她的刺激要大于在愛方面給她的滿足。這第一次的性冒險奠定了她追求愛情的基調——一定得有強烈的調情色彩,甚至得形而下地滿足身體的需要。此時,愛的需要對于她來說已經退居第二位,她開始變得對性上瘾了。她不斷尋找性的夥伴和對象,但卻沒有積極從愛的角度考慮二人的适合性與相配性。

  她迷戀飛揚跋扈的滋味,但卻從内心無法真正把性和愛結合起來。性愛讓她暫時感到放松,但新一輪内心的不滿足又會來沖擊她,對男性的不信任感也會讓她找不到心靈的愉悅。

  對于徐然來說,她的性能量已經透支,當性欲望過分需要被滿足,反而變成一種身心負擔,阻礙了良好的愛的關系的建立,這從她對丈夫的諸多不滿以及内心的不平靜都可以看出,她難以體會到愛所帶來的平和感,以及内在的穩定充實感。

  TIPS性能量透支的特征

  1、 你一周要做三次到三次以上的愛,而且每次的時間超過50分鐘到一個小時;

  2、 每次性愛之後,你都感覺頭腦暈眩,四肢乏力,内部有被掏空的感覺;

  3、 為了達到高潮,你努力過度,需要比以前更多的刺激才行;

  4、 你自慰的次數較多,然而每次以後都有一種罪惡感;

  5、 你時常埋怨另一半不夠溫柔,緻使你在性愛方面太過主動;

  6、 如果不做愛,你就對他有更多的抱怨,而且容易發無名火;

  7、 盡管性愛很多,但你對你們的關系依然不滿意,你覺得自己的魅力正在下降。

  性愛能量儲備

  衆多靈修的人士都在提倡禁欲,以保障身體潔淨,在不斷靜坐、禅修、心性的修為中,達到性能量的轉化和提升,體驗到積極的心靈高峰體驗,而這種高峰體驗,卻不是通過性活動來達成,反而是關照内心深處的能量源,加以保存,最後感受到的精華。

  保存能量總是喜樂的,浪費能量隻是一種寬慰。過頻的性愛讓你卸掉了負擔,緩和了某些打擾你的東西,但是你也變得空虛了。對于普通人來說,要進行性能量的适當儲備,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度地禁欲。比如,每個月禁欲一到兩周。讓性能量暫時不以性愛的方式釋放,而在人不斷覺知它,跟它融洽相處時,讓能量不斷升華。

  1 2 下一頁

  如果你試着禁欲,保存自己的能量,讓能量向上走,那麼你就不會體驗到被掏空的感覺,你始終擁有能量的支配權,而且它會在你體内變得越來越充溢。這充溢的能量不斷向上走,朝向頭頂的梵穴。在這個地方,既沒有向上的運動,也沒有向下的運動。很多有過此種洋溢體驗的人,都會形容這種感覺如同有幾千瓣的蓮花在次第開放。

  當性能量得到保存和升華,你會感覺到自己渾身洋溢着性的魅力和吸引力,内心變得祥和坦然,自信心增強。而很多普通人因為性能量的過分透支,則讓能量得不到儲存,魅力下降,他們更容易生氣,喜歡攫取,但是從不知足。

  你會發現善于保存性能量的人總是慈眉善目,舒暢愉悅,毫無攻擊性,他們能滿足自己,又能夠體恤他人,他們往往是智者,他們的存在讓你感覺無比舒适。

  性能量儲存實戰演習

  步驟一——覺知性能量

  女性在排卵期以及月經周期之前,會體驗到較為強烈的性沖動,那麼此時,可以練習瑜伽靜坐,在深沉的呼吸中,試着去體驗并覺知這種感覺,不要去拒絕和排斥它,讓它自然流動,跟自己的性能量充分接觸、容納,讓它逐步充溢自己,但是也不要跟它合作。

  也許最初,它會産生更多的性,因為它産生了更多的能量,你會有掙紮,會跟它幾經鏖戰。如果你想去馬上釋放它,那麼它就不是朋友,而可能成為危險的敵人,因為這意味着你在又一次地浪費能量。所以,你一定要在深沉呼吸中自我暗示,堅決不聽從它,不跟它合作。行為上,切斷手機,不去夜店,不跟男人約會,這些都會幫助你和自己的性能量靜心相處。

  步驟二——獲得對性能量的駕馭感

  這個過程比較艱難,性上瘾的人,向下的性釋放通道習慣性地時刻敞開。而當你深深覺知性能量的運作機制,那麼過了一長段時間,這個通道就自然地停下來,自然地被切斷了,但不是被壓抑了。所謂的壓抑,是當你還沒有覺知的時候,就逃避了,轉移注意力了,那麼性的能量會堆積在體内,危害健康。而自然切斷,則是靜心覺知之後的自然過程。

  此時,你會産生一種舒适感,但是你并不跟它走,而是已經試着在駕馭它。你不再容易被男色吸引,看到某個動心的男人,你會在理智層面問問自己,他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我跟他各方面是否合拍。在跟男人交往的時候,你也變得富有彈性,不會輕易地奉獻自己,而是制造更多有距離的相處與溝通機會。

  步驟三——擁有性吸引力

  因為你沒有将性能量快速使用于性愛中,那麼能量就被保存了下來。被保存的能量會變得越來越強烈,需要在其他事情上得到升華。逐漸你發覺在性以外的事情上,你找到了更多的樂趣。

  此時,你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活力,積極社交、工作、學習、運動,你都開始更富有精力和創意,而不像過去,總有一種疲憊感。在從事這些有意義的活動時,你不知不覺創造出了一個磁場,對異性會更具有性吸引力。那些所謂性感的人,就是很具有性的覺知能力,并不斷積極參加内心真正感興趣的活動的人。

  步驟四——得到愛與安定感

  此時,你的生活已經處于性能量不斷的保存和提升中,開始了更為良性的循環。你試着把自己從低級沖動中解放出來。你覺得某種上揚的能量在體内流動,從事的事業非常快樂,這讓你心靈愉悅,你完全能夠駕馭自己的性沖動。這時,你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愛的世界,你開始用慈悲的心靈去接納周圍的人。隻有當你學會一些等待和忍耐,而不是最直接的攻擊與索取,那麼你才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想,才可以克制自己的動物性。你的沖動越來越少,理智、良知與慈悲開始占據上風,你試着不去占有或者影響别人的選擇和決定,那麼别人也會回饋給你同等的理解。愛開始在你們之間互相傳遞起來,當你體驗到更多的愛,那麼你在世上就會悠閑自在,得到心靈的安适。

  而現在,當你性愛時,就一定是出自于愛的需求。你在做愛的時候将更加懷有感情,并明了自己的感情動向。愛與性開始在你那裡得到整合,而不是彼此分離。

  上一頁 1 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