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人生中,
最愛的人會死、最親近的人會死、自己也會死。
死亡是人人都要面臨的課題。
美國插畫家哈莉
5歲起意識到人總有一天會死,
同時開始想象媽媽要是離開人世,
她一個人該怎麼辦.....。
直到她23歲時終于忍不住了,
向媽媽提出一個奇特的要求——
“可以請你寫一本書,
教我怎麼适應你離世後的日子嗎?”
于是,哈莉的媽媽像寫教程一樣,
寫了一本書
告訴女兒,
假如自己過世了該怎麼治愈傷痛,
并想像女兒經曆結婚、生子的重要時刻,
身為媽媽母親會給予什麼樣的建議和祝福。
她讓女兒哈莉對自己的死亡不再恐懼,
就算那一天真的到來,
也要積極地面對餘生。
自述 Suzy Hupkins、Hallie Bateman 編輯 白汶平
插畫家哈莉(左)和作家媽媽蘇西合影
蘇西(Suzy Hopkins)是一位作家,她的女兒哈莉(Hallie Bateman)是一位插畫家,母女倆合作出版繪本《我離開之後》,這是一本關于死亡、悲傷、療愈的書。
繪本去年底上市,短短8個月登上亞馬遜排行,讀者給予五星評價,還翻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一條透過視頻對話采訪這對母女,了解母女兩人寫作本書的故事。
哈莉說“人總是不願談到死亡,但這卻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課題,何不從現在親人還在世時,好好談一談?”
以下來自她們的自述。
蘇西:我是蘇西霍普金斯,我今年60歲,是個報社記者,這十年來我特别關注老年議題,采訪過上千位老人、見過很多生離死别,也見證了每段不同卻精彩的人生。
哈莉的5歲生日派對
我有3個孩子,唯一的女兒哈莉大概從5歲起,就知道“死亡”這件事,她很擔心她的兄弟、她的家人,包括我,要是死了她該怎麼辦?她非常非常難過。我當時很驚訝,因為她還小,竟然會為了這種事困擾,于是我把3個孩子都聚到一塊,告訴他們“是的,媽媽有一天會死,大概率會比你早死,可是那一天還要很久很久以後,所以先不要擔心這個問題,好嗎?”
哈莉(中)和哥哥弟弟的合影
孩子們似懂非懂,但我們從不避諱談死,我不會看孩子小就跟他說“我會永遠陪伴你”這種話——雖然我也很希望是這樣。
哈莉:我是哈莉,今年29歲。我媽一直很耐心跟我解釋“死亡”,但我還是經常會有這種想象:要是我媽有天去世了,我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生活。
我媽幾乎占了我生活全部吧,我煮飯要問她、新買的吹風機不會用要問她、我該找什麼工作、我交男友等等,根本大小事都需要我媽。
哈莉(中)和哥哥弟弟的合影
直到23歲的某一晚,我再度因為這件事失眠、睡不着,撐到天亮後,我決定跟我媽說“嘿,如果你教我該怎麼面對你死後的人生不是很好嗎?我也不會再這麼害怕。”
我媽一口答應,可是我們一直沒去做,就這樣又拖了5年,去年我終于受不了,再次跟我媽提起“萬一你明天出車禍發生什麼意外,寫不了書了我該怎麼辦?”于是我直接搬了台電腦到我媽面前,要我媽開始動筆。
哈莉:很多人會說和媽媽就像朋友,不過我還是把她當“媽媽”。我很尊敬她、她很有智慧,雖然現在長大了,很多事情我可以上網查或是問别人,但我不想,我就是想跟我媽說,我以前是個黏人的小孩,現在是個黏人的大人。
第一次出社會
蘇西:哈莉畢業我就叫她去找份工作,而且運氣好的話應該馬上就找到了,雖然這份工作會把她掏空、消磨她的熱情,也可能很死闆,但這會成為她找下一份工作的動力,讓她訂下一個更好的目标。
哈莉的插畫草圖
工作不是隻有領薪水,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哈莉從小喜歡畫畫,成為一個插畫家就是她的夢想,但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之前,得需要有一筆錢來支撐興趣。所以不要害怕,就算你現在做不喜歡的工作,隻要你有穩定的收入,你可以用額外的時間和錢去做一些想做的事。
哈莉(中)在婚禮上一手拉着老公傑克、一手拉着媽媽蘇西
遇到對的人
蘇西:哈莉交男友會跟我說,她現任老公叫傑克,他們還在交往時,我就問女兒“他對人親切嗎?”、“他有沒有照顧你?”、“他會逗你笑嗎?”、“他的個性和家人怎麼樣?”、“你們的成長背景是不是相同?”,當女兒所有回答都是肯定的,我才開始接納傑克。
他是個很聰明親切而且還很搞笑的小夥,但相處下來我一直不确定,他是不是就是我女兒的“Mr. Right”,直到有一天他約我單獨吃飯,他跟我說他想跟我女兒求婚,同時拿出一枚婚戒,那瞬間他的真誠、愛意,讓我覺得就是這個人了!
當下我哭了十幾分鐘吧,哭得很大聲,旁邊人都覺得我很奇怪——我太開心了,我替我女兒開心,她找到了可以跟她共度一生的愛侶。
很多事别去完成了吧
蘇西:哈莉是個很認真的孩子,等她年紀大再點,我會跟她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目标,可是你不一定都能實現,所以我建議列一張“最好别實現清單”,比起找一份好工作,你可以寫說不想在工作遇到爛人,在你避免做這些事情的同時,你也在成就更好的自己。
重新回到家鄉
哈莉:我媽的話經常帶給我思考。雖然我跟我媽感情很好,但其實每個人青春期,或是長大的過程,多少都會想要逃離家庭,所以我後來就去紐約工作,直到這幾年我因為寫書跟我媽重新有很深刻的對談,我才發現我真的不想再離開家。
後來我從紐約搬回加州,我知道能和媽媽相處的時間不多了,我想要離我媽近一點,好好珍惜這段時光。
蘇西:和孩子的相處,信任、耐心、溝通,最重要的是彼此要誠實。我和女兒哈莉個性差很多,需要很多溝通,随着年齡的增長,我更要去傾聽,并且對她每個成長年齡階段都有同理心,可以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時間不是無限的,要“善待”家人,而不是“等待”。
我離開的那天會有很多人關心你、打電話給你,這個情況會持續一陣子,所以你最好離電話遠一點。
第1天,做一份我做過的料理
首先,切一大堆洋蔥,你會不停流淚,而當你完成這道菜時,你就像吃到我做的東西,那也是一種陪伴。
第2天,讓人們關心你
門鈴會響個不停,你得起床開門,接受他們的緻意,讓他們進門。
第18天,摔東西
找個當下離你最近、易碎的東西,用你最大的力氣把它摔向牆壁,人生本來就不公平。
第231天:慶祝你的生日
我覺得很抱歉,自己躺在墳墓裡,不能為你做一個糖霜蛋糕。
第400天,找人取代我
如果你不試着填補心理的空缺,你會一無所有。
第450天,照鏡子,用我看你的方式看自己
有時候你會忘記自己有多棒,我真恨自己不能在你身邊提醒你。
第850天,和我聊聊天
你找到很棒的工作,或是遇到很棒的人,然後難過的想着你無法跟我分享這些事,其實你可以的。
蘇西:失去親人是很沉重的傷痛,但這同時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所以你要學着不逼迫自己、讓别人也幫你,時間會漸漸治愈一切。
人在悲傷的時候,不喜歡出門,會很封閉,這很正常不需要勉強自己出門散心,所以我在書裡用了很多“家的場景”,在家也可以治愈悲傷。而且如果你面對的是親人過世,當你去回想過去和家人的記憶時,會發在家相處的時間是最多的也是最放松的。
我喜歡做飯,所以我把我們家傳的食譜都寫進去,同時加進一些我的建議,像我教作洋蔥湯,就是要你去切洋蔥,告訴你别怕、放心地哭吧,而當你完成這道菜時,你就像吃到我做的東西,那也是一種陪伴。
哈莉:結果有一次我照我媽寫的食譜去做甜點,我發現不好吃,我就跟我媽說“這好像不太好吃,你寫進書裡不好吧?大家按你的配方做出來可能會不開心。”她就很不以為意,說這也是我奶奶教她的,好不好吃根本就無所謂。
我想我媽隻是想把家傳的味道寫下來,用食物勾起我們相處的回憶,這真的很窩心,是個好點子,但我大概不會想嘗試她的食譜了哈哈。
哈莉:我和我媽完成這本書後,收到很多讀者的反饋,他們看了很感動、甚至辦書展時,遇到最近有親人過世的讀者,邊哭邊告訴我這很治愈他們。我從沒想過會有這麼大的回響,因為這一開始的源頭,都隻是我的想像,我怕我會失去我媽、我怕自己沒有勇氣面對失去我媽後的未來,所以這本書其實就是我們家人給出的私人建議而已。
當然“媽媽”這個議題,占據每個人心中很大一部份,我媽寫給我的話,就像很多媽媽對待她們的孩子一樣。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媽媽在世的時間還很長、不願意去談到死亡,但我甯願趁我媽還健在時,和她聊這些東西。
雖然我永遠都難以适應沒有我媽的生活,但是我媽寫給我的這些話,充滿她的愛和智慧,這已經給我很大的安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