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許多爸爸媽媽都抱着早做總比晚做好的思想,把每一樣都提前做得很到位,或者強迫寶寶去做他們并不喜歡也不适合他們月齡的事情。今天小樹收集了所謂的傳統育兒真理,看看這些真理是有多麼的不靠譜。
傳言1: 寶寶爬行會變聰明
爬行中,寶寶的左右手與左右腳相互協調配合前進,視覺則在“由坐姿轉到爬行,由爬行轉到站立”過程中起着重要的調整作用。但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可靠的研究結果證明,專門的爬行訓練會對大腦發育有特别的作用。會爬的寶寶并不一定更聰明,不會爬的寶寶也未必就更笨。
提醒爸爸媽媽要順應寶寶自身的發育規律。有的爸爸媽媽為了讓寶寶多爬,一看到寶寶站起來就橫加幹預,導緻有些寶寶到了1歲都不太會站。與其強迫練習,我們更應該順應寶寶的發育規律,該爬時爬,該走時走,快樂、自由地發展就是最好的。
傳言2: 剖宮産導緻運動白癡
剖宮産的寶寶自然是缺少了産道的擠壓與一系列适應性的轉動。剖宮産的寶寶在運動發育及感覺統合能力方面更容易出現落後。但是,這個推論并不是絕對的。許多剖宮産出生的寶寶的運動能力也可以很優秀。
準媽媽必須剖宮産時不必太糾結,你首先要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合适的分娩方式,盡量選擇自然的方式将寶寶帶到這個世界。根據你當時實際的情況去決定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産,因為對于你和寶寶來說,安全與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要讓你的寶寶成為運動能手,從小培養寶寶的運動能力,須有一個循次漸進的過程。所以可以從收拾玩具開始,慢慢培養運動氛圍和動手能力和技巧。
傳言3: 早站早走發育快
要糾正一個觀念:無論站還是走,都不是教出來的。除了少數有發育異常的寶寶外,絕大多數寶寶都不需要爸爸媽媽過分幹預,既不用刻意訓練,更不能過分保護。
如果過早讓寶寶行走,使寶寶較軟的骨骼過早地承擔身體重量,會影響骨盆及肢骨正常形狀的形成,不利于寶寶脊柱正常生理彎曲的發育,也不利于正常步态的養成。
所以,要遵循寶寶自己的步調,寶寶的運動不是教出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寶寶提供安全、寬松的環境,讓寶寶遵循自己的發展軌迹,快與慢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共同享受成長的快樂。
傳言4: 語言發育慢的是貴人
民間有“貴人語遲”的說法,認為說話晚的寶寶會更聰明。專家表示,寶寶說話晚,可能是疾病的信号,家長應帶寶寶盡早就診。認為說話晚的寶寶會更聰明,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專家指出,寶寶語言發育延遲可能由各種疾病導緻,如聽力障礙、智力低下、自閉症等,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而在臨床上的确有一類說話延遲的寶寶不屬于病态,叫做“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這種寶寶在智力、聽力、行為等方面都是正常的,就是說話很晚,可能到了兩歲半或三歲還什麼都不會說,但外貌、行為跟正常寶寶沒有差别,能明顯感覺到可以聽懂大人的話。
對于這些寶寶,家長不用太着急,平時注意多與寶寶慢慢說話、講故事等。但“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的診斷必須由專科醫生作出。
傳言5: 哭鬧用安撫奶嘴最有效
安撫奶嘴是現代媽媽選擇的育兒物品之一,常常能立竿見影地緩解寶寶的哭鬧。隻要使用的時間不是很長,是不會影響寶寶的牙齒發育的。
傳言6: 寶寶出生時矮就一輩子都矮
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寶寶出生時的身高,很大一部分受母親孕期的營養、健康狀況影響,并不能預測日後的身高。寶寶的身高與遺傳及後天環境均有關系,爸爸媽媽的身高、營養、睡眠、運動、情緒等許多方面都與寶寶的生長發育有很大關系。
可能造成牙齒咬合不正等口腔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