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今譯】
人出世為生,入地為死。屬于長壽的,占十分之三;屬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人的過分地奉養生命,妄為而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為什麼呢?因為奉養太過度了。
聽說善于養護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戰争中不會受到殺傷;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的範圍。
【我讀經典】
人生在世,大約有十分之三是長壽的,十分之三是短命的,這些都是屬于自然的死亡。另有十分之三的人,本來可以活得長久,但是貪饜([yàn])好得,傷殘身體,而自己糟蹋了生命,通俗點說,就是自己把自己給作死了。就像如今的人容易患病,很大程度上不是營養不良,而是營養過剩,“以其生生之厚”。
過度地奉養生命容易走向相反的道路,所以不如放下心中的貪欲,放下各種執念,坦然地按照節奏去生活。當心中不再糾結,使得心靈開闊、氣血通暢,就與生命之道越來越近,最終反而活的時間長。
隻有極少數(十分之一)的人,善于養護自己的性命,能做到少私寡欲,過着清靜樸質、純任自然的生活。
現在有個網絡流行詞叫“不作不死”,其實,人生很多的傷害,都是我們把自己放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比如過度的熬夜、過分地透支身體等等。善于養護性命的人,順應自然之道,做事動靜有節,沒有死亡的危險,“夫何故?以其無死地。”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的範圍。
(該篇内容屬于“我讀《道德經》”專欄系列文章之一,如對文化經典感興趣,可進入個人主頁浏覽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