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

寵物 更新时间:2024-11-22 01:47:25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1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2

電影《狗十三》,

被譽為十年來國産電影裡最好的青春片,

先後斬獲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國際評委會特别推薦獎、

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塵封5年後,

今年12月終于在大銀幕上與觀衆見面。

電影講述了一個13歲女孩的成長故事,

她得狗、丢狗、找狗并且又獲得了一條狗,

整個過程她都處于無力的被動地位,

大人們掌控、規劃了她的生活,

想要順利長大,唯有安靜服從。

觀影後許多人都産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人們在片中看到了自己的青春真實的影子。

一條請來了導演曹保平和編劇焦華靜,

聽他們講《狗十三》創作背後的故事。

自述 焦華靜 編輯 石鳴 徐聰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3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4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5

電影《狗十三》,2013年拍攝完畢,之後音訊全無。直到今年12月7日,121分鐘無删減版終于在影院與觀衆見面。

5年來,影片關注度一直不減,上映前豆瓣已有6000多條評論,評分8.4分。片名為《狗十三》,講述的是一條狗和一個13歲女孩的故事。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6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7

女主角李玩(張雪迎飾)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小孩。父母離婚,她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爸爸(果靖霖飾)和後媽又生了一個兒子,不知道怎麼告訴女兒這個消息,決定先隐瞞。為了安撫李玩的情緒,爸爸給李玩買了一條狗。

李玩一開始并不願意接受這條狗。可是當她發現小狗和她一樣可憐、“沒人要”的時候,她接受了小狗,并且和小狗建立起了感情。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8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9

就在這時,小狗不小心被爺爺給弄丢了。大人覺得是平常事,哄哄就過去了,李玩卻傷心欲絕。家人覺得不能理解,為了解決這個麻煩,就又買了一條狗,并且集體哄騙李玩說,這條新狗就是她丢了的那條。

李玩拒不接受,與家人的沖突越來越激烈,最後招緻爸爸的一頓暴打。暴力之後,李玩終于屈從于成人世界的秩序,開始扭曲自己的個性,學着去接受成人社會的謊言和規則,變成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10

英文片名叫做《Einstein and Einstein》(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是片中李玩給小狗取的名字,因為她愛好天文和物理學。這個片名可以說更直接地揭示了李玩和她的小狗的命運的相似性。

影片沒有以往青春題材電影中慣用的堕胎、叛逆、離家出走的狗血劇情,講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瑣碎片段。卻極其真實地拍出了一個13歲小女孩在成長過程中的掙紮,向觀衆展現了一個自由的靈魂如何被強迫、被規訓的慘痛過程。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11

片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爸爸打女兒的那一場戲。這場戲血淋淋地展示了家庭暴力,在拍攝中曾經差點一度被拿掉。

許多人在看過電影後,都産生了強烈的共鳴。《狗十三》被稱為國産電影十年來最好的青春片。有人說,這是中國版《成長教育》,是中國人自己的“青春殘酷物語”。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12

曹保平導演

導演曹保平,非常擅長拍攝罪案電影,以風格冷硬著稱,代表作有《烈日灼心》、《追兇者也》等等。

2010年,他在2010年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答辯上看到了《狗十三》的劇本,受到了很深的觸動,決定把它拍出來。

他把《狗十三》定位為“另類青春片”,“其實我拍攝時并沒有拿它和其它青春片對标。它不是在講青春的那點兒事,它是講通過青春折射出來背後,這樣的社會或是一個文化傳統下面,我們經常會忽略的那些東西。”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13

《狗十三》放映會

提及為何五年之後才上映,曹保平回答說:“我在等這一批80、90後的觀衆成長,成長成一批能夠看懂這個電影,或者喜歡這個電影的觀衆的時候,我再把它拿出來,我覺得現在是時候了。”

在很多放映會上,他問年輕人,會不會帶自己的父母來看這部電影?他們會喜歡這部電影嗎?

許多觀衆的回答是:“不喜歡,因為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嘴臉”。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14

“在中國社會的家庭結構裡面,随着年齡的增長,子女和父母之間曾經的陰影會慢慢彌合、遺忘,甚至會慢慢地原諒。但我們不是通過溝通的方式,我們是通過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把它咽下去。這種和解,導緻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

你可能隻是因為你自己也為人父母,于是可以體諒一部分東西,但是曾經留下的傷痕并沒有完全消失,其實它還在。”

在視頻采訪曹保平導演之外,我們還請來了《狗十三》的年輕編劇焦華靜。她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曆,寫成了這部自傳性質的劇本。以下是她的自述: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15

《狗十三》編劇焦華靜

解剖一顆情感的腫瘤

《狗十三》是我的本科畢業作品。可以說,我用這個劇本分享了我成長中印象最深的故事。

所有故事的生發都來自我自己小時候養的一條狗。它無征兆地來,無征兆地丢,無征兆地又出現一隻長得不一樣的狗,大人們非讓我說就是它,找到了……我不承認就是讓大家下不來台。

這個過程中,每個成年人有各自的推波助瀾,背後都藏着自己的立場,但沒有一次有人問過我的态度,更不要說感受。

那時候很多疑問和複雜的感受交織在一起,囫囵吞棗咽下去了。等到了大學時代,生活平靜下來,這些東西開始反刍。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16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17

劇本的準備期比較長,在大三上課時候想到什麼會在筆記本背面寫下來,或者寫别的劇本過程中也會突然想到什麼。

但正式的大綱隻寫了一晚上,寫完整個劇本也就十來天。那是我體力最好的時候,專注時間非常長,激情寫作效果顯著。

創作時萦繞我的,就是當時複雜的疑問和感受交織在一起的氛圍。沒有理性地想要取材或什麼的,隻是想把當時那種強烈的感受複刻下來,做成标本。

因為我覺得這個感受背後的很多成人角力是有問題的,在我當時就知道。就像很多腫瘤會被作為醫學标本留下來供人學習,情感的腫瘤也是一樣吧。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18

《狗十三》的誕生

我和曹保平導演的合作,其實先是《狗十三》,然後才是《烈日灼心》。

劇本原名叫《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是兩條狗的名字。後來這個名字不被允許通過,導演取了《狗十三》。我個人對這個片名沒有感覺,覺得導演高興就好。

拍攝時,整個劇本沒有被修改,隻有少部分的删減。一些是因為長度,原劇本的确過長;一些是表演沒有達到導演的要求,被剪掉了。

還有一場戲是李玩李堂遊泳,李堂抑制不住荷爾蒙,脫了泳衣裸泳,演李堂的小演員不願意拍,就也沒有了。

遺失的部分都是一些針腳細密的細節,在叙事層面不傷及骨幹。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19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20

片中那場家庭暴力的戲,當時果靖霖老師很抵觸,他說他不打女人,更别說是小女孩。我覺得道理很簡單,你不打,有别人打。你在演一個打女人且打小女人的人,就該打。

其實重要性很明确,一打一道歉,一動一靜兩下壓住李玩,讓她徹底認輸,接受第二隻狗就是愛因斯坦。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21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22

電影裡有很多我的東西和導演的東西在拉扯,例如方言的問題。劇本裡寫的是,父親和女兒說話是普通話。普通話是父親和女兒之間一條私人的橋梁,一切傷害和愛隻有站在這座橋上才能到達彼此兩端。

但是探班現場我看到父親對女兒說陝西話。後面我提出能否重新配台詞,被否決了,這是一個遺憾。

但是總體而言,《狗十三》是一個對劇本一字未動,但看到成片,仿佛看到另一個好故事的好例子。

就好像一個女孩子被剪了頭發、穿上男裝。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23

這故事裡都是小孩,沒有大人

創作時,在處理“不懂事”的“碎女子”和“懂事” 的大人之間的關系時,其實真沒想對立來着,不知道怎麼就對立起來了。

我很同情影片中的大人。原劇本裡其實還有更多的同情,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小枝杈裡被别人錯誤地愛着。錯位一定是相互的,不會隻有一方。

因為各種原因,也有導演的意志,故事最後聚焦在李玩一個人身上。但我同情裡面的每個人。每個被錯位對待的人都是一個結果,順着結果可以想得到原因。這故事裡都是小孩,沒有大人。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24

右一:李堂

人和人之間,沒有比較級

堂姐李堂比李玩更迅速地識破并接受了大人的謊言,她們倆的區别其實不是成不成熟,而是較不較真。

人和人側重點非常不一樣,一群朋友聊天之中也會有人就是喜歡辯論,有人要拼命圓場,這裡面沒有比較級。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25

片中隐約也透露了重男輕女的社會現實。傳統社會認為,男孩比女孩更重要、更有價值。我經曆過一些重男輕女的對待,很困擾。

然而,一胎政策讓我同代的每個家庭之間相互隔離。一些受到良好對待的女性朋友,完全無法想象其他家庭會因為性别問題區别對待孩子,我覺得這才是有趣之處。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26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27

為人父母,說到底是個能力問題

早幾年我對父母比較嚴格,認為為人父母,你就要負責。

現在比較松弛了,覺得家長怎麼面對小孩,說到底是個能力問題。和做飯不好吃一樣,有人就是做不好家長,也懶得學,後面肯定要偷懶。

我現在如果重做小孩,會對這樣的大人忍讓一點。畢竟每個年齡段都有差生,人的能力參差不齊。如果你的父母不怎麼會當父母,做小孩的就多擔待一點。父母自己知恩圖報就好了,反之亦然。

現實例子裡最強烈的感受,是在受到父母尊重的環境裡長大的人,成年後情緒最穩定,普遍對人對事更柔和,工作更有責任心,對伴侶更專一。

他們在長久找不到另一半時,常常保持單身,甚至到三十歲還是母胎單身,我猜原因主要出在兒時關愛飽和,成年後對情感沒有太多渴求。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28

緻我們年少輕狂的青春(我們終于活成了聽話的狗)29

成長就是你停止發問的那一刻

我從很小就是不提問的人。

我很理性地打理了我的青春期,過得很豐富,交到了這輩子最好的幾個朋友,找到了後面喜歡的工作,幹了些很瘋狂又很傻的事,且沒耽誤學習。基本上沒落下什麼,感謝我自己。

我想“成長”就是你停止發問的那一刻。原來你以為成年人都知道答案,但不告訴你。

有一天你發現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答案,甚至聽不懂問題。突然會很心疼他們,然後自己去辦法獲得答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