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和老虎算得上是比較厲害的大型貓科動物,然而老虎卻是百獸之王,天生王者風範,單槍匹馬就能稱霸一方;獅子則不同,它們成群行動,分工明确,往往依靠團隊的力量取得戰争的勝利。網絡上甚至因為這個原因,将獅子劃分到了犬科動物。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獅虎之間如此不同的習性?
其實,獨居本就是許多貓科動物都表現出的習性。比如老虎,它們往往領地意識非常強烈,每隻定居的老虎都有自己的領地,一般隻有雌虎和自己的幼崽在某些時候能夠踏足,同性之間是絕對不會容忍共享領地的事情發生的。因此也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佳句。
而獅子卻是貓科動物中的另類。獅子中的雄獅和雌獅經常在一起,我們數字雄獅聯盟更是多頭雄獅共同分享領地,抵抗敵人。日常的獅群中,一般都是雌獅打獵維持着獅群的食物供應,因此,母女、姐妹的關系會在同一塊領地的獅群中非常常見,這在虎群裡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老虎等衆多豹屬貓科動物都是獨居呢?這還得從它們的祖先說起,那時的豹屬貓科動物都生長在茂密的樹林。而森林環境下,植物對于陽光的競争是非常激烈的,沒有陽光意味着植物沒有充足的能量制造有機物,很有可能長不大。
這種環境對于羚羊等蹄食草動物愛吃的禾本科植物(野草、竹子、水稻等)的生長是非常不利的,想要獲得更大的生存面積就得和灌木等植物競争,這在一定程度上導緻了叢林的大型群居獵物的數量顯然不如草原豐富,因此單位面積中的獨居習慣才能保持老虎種群的更好發展。
而獅群在演化的過程中,慢慢走向了草原,這裡物種資源豐富,獵物密度高。光是南非蹄類密度就達到6000千克/平方千米,東非大草原更是在一兩萬以上。通過群居,獅子首先不用擔心食物的不足,同時群居的生活,獅子也能更加充分地利用領地範圍内的獵物資源。
并且草原的開闊也要求獅子并不像森林那樣伏擊獵物。因為動物與動物之間的隐蔽障礙被消除,環境周圍的風險因素會很容易被發現,隻有借助犬科動物的那種圍獵戰術才可能比較有效。這就需要獅子逐漸演化出團隊合作,群居生活。
不像老虎是森林的頂級消費者,草原豐富的物種養育的并不是獅子一個種群,在享受豐富物種的同時,自然也會面臨其他物種所帶來的壓力。在獅子打獵之後,諸如兀鹫、鬣狗這樣的清道夫會及時趕來,瓜分掉白白得來的美食。
大多數的時間,獅子并沒有辦法一直看着獵物,而群居的獅子快速把獵物分光,物盡其用才是能量利用最有效的辦法。當然,像鬣狗這樣的物種有時也會盯上落單的獅子,進行攻擊。群居的習性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每隻獅子的安全問題。
無論是從進攻還是防守,在草原上,獅子的群居特性才能更好地維持種群的繁衍。躲在叢林中的老虎也是适應環境後,保留的獨居狀态。兩種的習性沒有誰對誰錯,都是自然選擇下的最優解。或許,等老虎走到草原,也會改變獨居的狀态,走上群居生活的道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