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意識人說:“貨賣一張皮”,一語道破了包裝的重要性。随着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面臨的競争強度空前增大。對企業進行“包裝”,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識别系統(CIS),顯得越來越重要。
通常認為,員工的個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業的整體形象,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的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開展全員公關,要求每一個員工為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努力。所以,企業對有較好形象意識的大學生肯定是“情有獨鐘”的。
試問,一個要想求得生存并實現持續經營的企業,會用那些缺乏競争意識的大學生嗎?當然僅有競争意識是遠遠不夠的。一個企業經營得好,關鍵在于人和,在于全體員工為實現企業目标所作的共同努力。而一味強調競争,就可能走向它的反面,使組織内部人際關系惡化,嚴重的還會使企業陷入無謂的内耗中,最終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因此,大學生應該認識到,在企業内部,合作是第一位的,競争的目的隻是為了更好地合作。
然而,有的大學生對此存有誤解,把它和“以貌取人”劃等号,其實,要求有形象意識,并不一定要刻意去表現什麼,隻要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時刻注意維護企業形象就可以了。若因善小而不為,惡小而為之,肯定不利于個人形象,更别說企業形象塑造了。
角色(轉換)意識俗話說“到哪山頭唱哪山歌”,講的是行為要與不斷變化的環境相适應。大學生剛走出大學校門,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在心理上面臨着一個“斷乳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和恰當的方法加以調适,以盡快完成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
多數企業認為角色轉換慢是影響大學生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現在的企業可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少有那種聽任冗員一大堆的怪現象了。企業招聘員工進來,就是需要他迅速适應工作環境,進入良好的工作狀态,為企業創造效益。若等個一年半載才進入狀态,恐怕再“耐心”的企業也會對他沒興趣了。
敬業精神誠然,當今的社會是個人才流動頻繁的社會,我們再不可能像父輩那樣,一輩子隻從事一種職業。但是,不管工作崗位怎麼換,敬業精神總歸是要有的。即便是做自己的企業,沒有這種精神也同樣幹不好。因此,大學生若能順應企業對敬業精神的要求,并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也将大大增加自己順利就業的機會。
開放的學習意識現代社會的信息瞬息萬變,一日千裡,未來的知識經濟時代将更是如此。相應地,企業也會要求員工有廣闊的胸襟、開闊的視野,以開放的心态面對外來事物。
相應地,開放意味着學習,通過不斷地學習來縮小與别人的差距。這裡有一個很好的例子:與筆者同處一室的嶽先生(部門經理)每晚都看書直到深夜,連難得的周末也都泡在圖書館裡。開始還以為他看的是小說,後來才發現他的床頭滿是計算機類、經濟類、管理類的書籍。問其原因,才知若不多“充電”,很快就會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想想在學校裡,有很好的學習環境,部分同學卻仍唱着“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陳詞濫調,若到企業裡仍是如此,被淘汰将是遲早的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