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沐浴的方法進行保健、養生、防治疾病在我國已有幾千年曆史。古時,“沐”指洗頭,“浴”指洗身。現在沐浴已經合用,洗頭洗身已合二為一。如今其衛生保健的意義已不僅僅用清水洗淨皮膚上的污垢,而是随着方法的不同,概念範疇有所擴大。沐浴的種類很多,按介質來分,可分有形、無形兩種,前者如水浴、泥浴,後者如空氣浴、日光浴。其中水浴又可分冷水浴、溫水浴、蒸汽浴、礦泉浴、藥浴等。這些沐浴方法都是充分利用物理效應(如溫度刺激、機械刺激、太陽射線刺激)和化學效應(藥物的吸收等)達到衛生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沐浴養生要遵循因人、因地、因時而異,循序漸進、長期堅持的原則。因為各人的體質、疾病、地域不同,所以選擇不同時間、方法進行沐浴養生。如體質弱的人、婦女妊娠期間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不适宜在冬天進行冷水浴,因為強烈的刺激易使體質弱的人感冒傷風,孕婦早産、流産,心血管病人易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所謂循序漸進是指先從小刺激開始,逐漸加大強度。如在夏天進行涼水浴,再逐漸變為冷水浴,堅持到冬天,這樣對增強身體素質非常有利。另外,隻有堅持不懈才會有效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但不會有效果,反而會引起身體不适和疾病。
要想發揮沐浴的養生作用,就應該講究沐浴的衛生,防止因沐浴不當導緻的意外事故。應該避免空腹、飽餐後沐浴。冬天用熱水器洗澡時,要防止煤氣中毒,熱水浴時間不宜過長。患有心髒病、高血壓或腎病患者不宜進入浴池洗澡,最好改用淋浴或擦浴,以防發生意外。沐浴的時間間隔不宜太短,除夏天每天一次外,其他季節每周洗二次即可,并且過勤洗澡易導緻疲勞,對身體不利。
浴身方法多種多樣,各有各的不同作用,隻有正确掌握—浴身的方法和宜忌,才能更好地達到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目韻。
一、冷水浴
用來沐浴的水的溫度低于25℃,使受浴者身體接受寒冷水溫刺激,達到調整各系統功能和提高機體免疫力目的的方法叫做冷水浴。
冷水裕包括浴面、浴身、浴足、浸浴、沖淋、冬泳等形式。人體對寒冷刺激一般分為三個反應階段;即初期寒冷階段,此時皮膚血管收縮,散熱減少;反應溫暖階段,此時外周血管擴張,身體發熱,血壓正常,此階段持續時間長短,與水溫、氣溫、人體耐寒能力等因素有關。第三階段是寒戰期,此時外周血管再次收縮,皮膚蒼白,口唇發紫,周身寒戰,間暈惡心。冷水浴應在第三期出現前結束,這樣就可使全身血管受到一縮一脹的鍛煉,也不會有損健康。
冷水浴的療效很多,可以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抗寒能力,在一縮一張過程中,呼吸加深加快,增強了呼吸系統功能,能預防感冒、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并有增強血管功能,健美美容等療效。
1.冷水浴面 先用濕毛巾擦把臉,再将面部浸入冷水中,此時閉氣或呼氣皆可,然後擡頭離水吸氣(此時應注意不要将水吸入氣管),反複5~6次,再将濕毛巾絞幹,用冷毛巾摩擦面部和頸項,最後用手掌按摩面部及頸項與太陽穴,使之發紅發熱。此法對于美容,消除皺紋療效甚佳。
2.冷水浴身 此即冷水擦浴,用毛巾蘸冷水擦身,按臉部-頸部-上肢-背部-胸腹-下肢的順序進行。擦洗四肢時,由遠離軀幹端擦向軀幹,可以幫助靜脈回流,手法由輕變重,以皮膚變紅變熱為度,最後用幹毛巾擦幹。
3.冷水淋浴 通常社會上指的冷水浴就是指冷水淋浴。它的方法是先用冷水淋濕手部、面部和四肢,再用濕毛巾掠過胸背數次,然後将濕毛巾摩擦胸背數次。最後,在噴頭下淋浴或将冷水往身上澆,同時用濕毛巾擦洗,時間長短靈活掌握,在寒戰期出現前結束。浴畢,用大幹毛巾擦幹身體,直至身體微紅為止。
4.冬泳 進行系統室内冷水浴鍛煉後,機體有了較強抗寒能力,才可進行。冬泳前要做好準備運動,時間不宜過長,應根據氣候及個人身體情況靈活掌握。
二、藥浴
藥浴是指在浴水中加入藥物的煎液或浸液,或直接用中藥蒸汽沐浴全身或熏洗患處的健身方法。藥浴除本身的理化作用外,主要是使藥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經體表和呼吸道進入體内發揮作用。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藥物氣味進入人體後,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從而達到防病強身的目的。古代養生家也認識到藥浴的保健作用。《老老恒言·盥洗》說:“(春二月二日)枸杞煎湯具浴,令人不病不老。”民間的春節的五香湯、夏天的五枝湯都是這類的代表。
(一)方法分類
藥浴形式多種多樣,常用者有浸浴、熏浴、燙敷三種。就養生作用而言,以浸浴最常見。
1.浸浴
将藥物用紗布包好,加清水10~20倍,浸泡20~30分鐘,再煎煮20~30分鐘(香味大出即可),将藥液倒入浴水,即可浸浴,一劑藥可用2~3次,每次浸浴20分鐘,每日一次,範圍全身、局部均宜。
2.熏浴
将藥物用紗布包好,加清水在較大容器中煎煮,用煎煮時産生的熱汽熏蒸局部;或用蒸氣室作全身浴療。通常趁藥液溫度高、多蒸汽時,先熏蒸後淋洗,當溫度降至能浸浴 (一般為37℃~42℃)時,再進行浸浴。
3.燙敷
将藥物分别放入兩個沙布袋中上籠屜或蒸鍋内蒸透,乘熱交替放在局部燙貼,可加上按摩、占按穴位,效果更佳。每次20~30分鐘,每日1~2次,2~3周為1個療程。多用于康複和輔助治療中。
(二)藥浴舉例
1.護膚美容方:綠豆、百合、冰片各10g,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g,研末入湯溫浴,可使言顔和體膚百潤細膩,精細者可将藥末用紗布袋包住。
2.腳氣、灰趾甲方:露蜂房30g,大楓子、皂角、荊芥、防風、苦參、白藓皮、紅花、地骨皮各15g,用醋三斤浸泡上藥,三日以後,每日一次泡腳30分鐘,可獲良效。(皮膚過敏者不宜)
3.治肛門瘙癢方:苦參、菊花、蛇床子、銀花各30~60g,煎湯外洗。
4.食醋熏蒸方:按3~5ml/m2計算,取食醋置容器内,兌加2~3倍水,再加熱蒸發,使蒸汽彌漫全室,人在室内,每日一次,連續3~5天,可防流感;也可加食醋兌水于瓷杯内加熱,用鼻呼吸蒸汽,每次15分鐘,連續2~3次,防治感冒效甚佳。
三、其他浴身方法介紹
(一)海水浴
炎熱的夏天,到海邊洗洗澡,下海裡遊遊泳,對人的身體大有好處。海水浴對人的益處很多,可治療皮膚病、防止動脈硬化和心髒病,增大肺活量,提高大腦皮質興奮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增強。浴後會頓感疲勞消失,周身輕快,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經常鍛煉還有利于人的健康長壽。
海水浴時間多在一年的7~9月;上午9~1l時,下午3~5;時為宜,每次20~60分鐘,以不覺疲勞為度。
當然進行海水浴時(包括遊泳)要注意安全和衛生,否則适得其反。患有傳染性肝炎、肺結核、中耳炎、嚴重心血管疾患,婦女經期及空腹、飯後半小時内均不宜進行海水浴,否則會加重病情甚至發生事故。
還有,為避免抽筋和感冒,遊泳前應做好準備運動,浴後用淡水沖一沖,以保護皮膚。
(二)幹浴
幹浴又叫幹洗澡。是一種以手或工具摩擦全身皮膚的健身方法。曆代不少養生家推崇此法。《養生延命錄·導引按摩篇》說:“摩手令熱以摩身體,從上至下,名曰幹浴。”做幹浴鍛煉的順序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兩手擦熱,按上肢-頭-腹-足來擦遍全身。另一種是在雙手擦熱後按頭-頂-顔面-左右上肢-胸腹-兩肋腰背-下肢-腳底。前一順序适用于肌肉無力、靜脈回流不暢的患者,手法在下肢時多采用向心方向重、離心方向輕的方式;後一順序适用于高血壓患者、精神亢奮、失眠患者。這裡用幹毛巾或輕刷子代替手也可。
幹浴可給人一種溫暖舒适的感覺,給人以輕松、愉快、舒适與靈活感。操作時間最好安排在夜間睡覺前和早起時,要求室内溫度适宜,空氣新鮮,摩控前排盡大、小便,隻穿内衣褲,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即可。
(三)日光浴
日光浴,古時又稱作“曬療”。《黃庭經》說其作用是“日月之華救老殘”。其作用機理實際上是空氣浴加上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的綜合照射治療,具有殺菌消毒,促進鈣磷代謝、消炎鎮痛,調攝精神等良好作用。并對中輕度高血壓、糖尿病、神經官能症、痛風、小兒佝偻病、濕疹、腳癬等疾病有療效。
日光浴的時間夏季在上午8~10點,下午3~5點;其他三季最好在上午9~12點,其地點以空氣清新的海濱、公園為好。
日光浴時隻穿内衣褲,使皮膚直接感受陽光,可卧可坐,并不斷變換體位,以均勻受光。照射時間每次15分鐘或遵醫囑,并抹油膏進行保護,以防時間過長對機體不利。
注意事項:空腹、飽食、疲勞、嚴重心髒病人、高血壓、甲亢、出血傾向者不宜此項運動。
(四)森林浴
這是一種比較新的健身方法,它适合于受公害侵襲和緊張壓迫感的大城市居民的身體鍛煉,在日本和歐洲頗受歡迎。這種活動通過在樹林中裸露肢體,或少穿衣服,并配合适當勞動、運動,呼吸森林中新鮮空氣和樹木散發的揮發油來使身體更加健康。
進行森林浴時可适當增加運動量,如散步、慢跑、體操,以求吸進更多的新鮮空氣和草木花香,促進體内代謝,充分發揮森林浴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