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中醫療法 中醫如何一分鐘治病

中醫療法 中醫如何一分鐘治病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7 11:42:04

  一說到中醫療法,不少外國朋友都稱神,就跟變魔術一樣,甚至有的疾病隻需要簡單的看一眼就完成診斷的過程,這讓西方的醫師們羨慕嫉妒恨呀。那麼,今天小編介紹的知識将會讓你對中醫療法更加崇拜,一起去看看中醫如何一分鐘治病的吧!

  中醫療法

  1、一分鐘治頭痛:治療頭痛的方法是按壓百會穴和風池穴,時間為一分鐘,頭痛的感覺立刻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是要注意的是百會穴隻有1個,但是風池穴是一對,一定要都按壓到才會有效果。

  2、一分鐘降血壓:取太陽穴上一指再後一指的地方,按壓此點一分鐘(用力),血壓明顯下降,若不降,再順時針方向按揉百會穴36圈,血壓明顯下降,這對于血壓明顯過高的人(血壓200mmHg以上),可防止出現腦血管意外。

  3、一分鐘止咳:用大拇指的指關節壓雙側大腦的角孫穴一分鐘,咳嗽立止。

  4、一分鐘止喘:稍微用力按壓頭部兩側的太陽穴,持續按壓一分鐘左右就可以明顯的止喘。如果按完感覺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可以再分别按壓雙手的魚際穴、太淵穴各一分鐘即可緩解喘。

  5、一分鐘止鼻出血:用按摩棒突然用力按壓雙腳底湧泉穴一分鐘,出血即止。

  6、一分鐘止牙痛:按壓雙手合谷穴、兩肩的肩井穴各30秒鐘,牙痛即止。

  7、一分鐘緩解心絞痛:按壓左手中沖穴(中指尖)一分鐘可緩解心絞痛。

  8、一分鐘治打嗝:緩解打嗝的方法非常簡單,隻需要簡單的用大拇指的指關節處按壓雙眉頭的攢竹穴,時間控制在1分鐘左右,就可以明顯的抑制打嗝。

  中醫養生知識

  五禽戲分别是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傳統的華佗五禽戲共有54個動作,由中國體委新編的簡化五禽戲,每戲隻有兩個動作,其動作分别為:虎舉、虎撲;鹿抵、鹿奔;熊運、熊晃;猿提、猿摘;鳥伸、鳥飛。每種動作都是左右對稱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氣息調理。比較适宜業餘時間較少的上班族和中醫傳統體育基本功較弱的讀者朋友習練。

  練熊戲 調理脾胃

  夏季天氣炎熱,不少人都喜歡窩在空調房中貪涼,但是室内外溫差較高,容易使很多人出現滞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狀,這時不妨練練五禽戲中的熊戲。練熊戲時要在沉穩中寓于輕靈,将其剽悍之性表現出來,習練熊戲有健脾胃、助消化、消食滞、活關節等功效。

  練虎戲 緩解腰背痛

  天熱的時候人體耗能較多,加上工作量較大,容易引起腰背疼痛的症狀,此外,長時間吹空調容易使我們總督一身之陽經、調節陽經氣血作用的“陽脈之海”——督脈受到寒氣的侵襲,不利于我們腰背部的健康。練虎戲能能增強華佗挾背穴和督脈的功能,能緩解頸肩背痛、坐骨神經痛、腰痛等症狀。

  練鹿戲 縮減腰圍

  很多注重體形的讀者朋友擔心,夏天因為運動量的減少和冷飲的攝入增多,導緻腰圍增大,其實習練五禽戲的鹿戲是個不錯的縮減腰圍的好方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鹿戲主要是針對腎髒的保健來設計的,它的各個動作都是圍繞腰部來做運動,在練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使我們腰部的脂肪大量消耗,并重新分配,有益于縮減腰圍,保持苗條身材。

  練猿戲 增強心肺功能

  習慣于乘坐電梯的上班族如果爬上幾層樓梯,不少人都會累得氣喘噓噓,在夏季尤其如此,這其實在提醒你,你的心肺功能需要加強了。猿戲中的猿提動作遵循“提吸落呼”的呼吸方式,身體上提時吸氣,放松回落時呼氣。上提時吸氣縮胸,全身團緊;下落時放松呼氣,舒展胸廓,這組動作有助于增強心肺功能,緩解氣短、氣喘等症狀,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

  練鶴戲 預防關節炎

  關節炎是冬季的常見多發病,但是近年來,炎炎夏日,在醫院的骨傷科,也會遇到不少肩周炎、關節炎患者因犯病而求醫。主要原因就是這些患者使用空調不當,或者長時間吹電扇,導緻關節疾病的發作。練鳥戲時,動作輕翔舒展,可調達氣血,疏通經絡,祛風散寒,活動筋骨關節,可預防夏季關節炎的發生,而且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

  站立:每天堅持堪比馬拉松

  “你瞧,我正站着,這需要腿上的全部小塊肌肉和其他肌肉力量做支撐。”邁克·羅斯茂博士說,他習慣站着辦公,如果能長期堅持每周5天、每天累計3小時的站立,就與一年跑10次馬拉松的健身效果差不多。

  對此,每天站3小時不是連續站,否則血液循環會受影響。與坐着、躺着相比,站着能消耗更多能量,但與跑步、遊泳等運動相比,作用還是較小。但邁克·羅斯茂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我們需要尋找一切機會讓自己動起來,比如盡量走過去和同事溝通,站着接電話,盡量走樓梯,去超市時把車停得較遠等。

  仰卧起坐:少得婦科病

  美國《預防》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86%長期做仰卧起坐的女性,婦科病發病率比不做的人低55%。這是因為做仰卧起坐時能鍛煉腹股溝,那裡有許多毛細血管和穴位,運動能加速血液流動,從而緩解婦科疾病。此外,仰卧起坐還能拉伸背部肌肉、韌帶和脊椎,收緊腹部肌肉。

  女性做俯卧撐要抓住以下幾個要點:1.雙手不抱頭,虛放在耳邊,這就需要腰腹肌肉更加用力;2.雙腿屈膝且越緊越好,以便腹股溝、盆腔部位的肌肉得到更好的鍛煉;3.貴在堅持,建議每天做3組,每組10個,每組間休息2分鐘。做時不宜過猛過快,脊椎有問題或出現骨質疏松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做。

  俯卧撐:體質好壞放大鏡

  俯卧撐是一個人體質好壞的放大鏡之一。如果一個35~40歲的男人,完成不了12~19個俯卧撐,其體質就屬于中下遊水平了。俯卧撐的厲害之處在于,能鍛煉到以腰腹部為主的全身各肌肉群。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還發現,善于做俯卧撐的男性,性愛中耐力更強。

  它的動作要領是:人俯撐在地上或墊上,前腳掌支地,身體繃直,雙手相距比肩稍寬,然後屈伸肘關節,以手臂力量帶動身體一起一伏。做之前一定要先熱身3個關節,即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因為它們受到的壓力很大,容易受傷。一定要循序漸進,建議每組做10~13個,第1周每天1組,第2周每天2組,之後每周3組,每做完1組休息兩三分鐘。

  全部做完後可以做8~12次深蹲及雙腿、雙臂的拉伸動作,以免第二天肌肉酸痛。俯卧撐基本适合18歲以上的所有人群練習,但有高血壓、心髒病的人需格外控制好強度。中老年人、女性可以借助牆做立式俯卧撐(離牆約一臂遠),或膝蓋着地鍛煉上半身。

  蹲起:緩解頭暈眼花

  看來,蹲起能鍛煉交感神經,可以在一定程度緩解頭暈、眼花的小毛病。中老年男性堅持負重深蹲,可以鍛煉盆底肌以及下半身肌肉群,還有改善勃起障礙的作用。

  專家說,負重深蹲的具體做法是:雙手握啞鈴,挺直腰闆,雙腳同肩寬,屈膝慢慢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或比膝蓋稍低的位置,并保持膝關節與腳尖方向一緻,不内收和外展。每次下蹲2~3秒,保持靜止5~10秒,蹲起2秒。

  中老年人别盲目追求次數,以免損傷肌肉,每天做5~10個即可。為防止膝關節損傷,下蹲時膝蓋别超過腳尖。關節不好、有骨質疏松的人、未成年人不宜做。

  平闆支撐:最流行的無器械運動

  它幾乎是今年最風靡的運動,在地産大佬潘石屹、作家六六等名人帶動下,曬平闆支撐時間成了不少人每天的必修課。它的作用與俯卧撐相似,可以很好地鍛煉核心肌肉群,提高身體平衡能力。

  平闆支撐的動作一定要規範,否則可能引起頸椎或腰椎損傷。其動作要領是:俯卧,兩肘支撐于地面,且距離與肩同寬,兩腳尖并攏,上臂與軀幹努力保持90°,盡量讓頭、肩、腰、腿和臀部保持在同一平面上,髋關節不能下落或向身體兩側傾斜。

  做平闆支撐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可以分成4~6組進行練習,每組做20~30秒,中間休息20秒。有腰椎間盤突出、高血壓、心髒病的人,最好在醫生指導下做。

  高擡腿:讓腰腹肌更有彈性

  高擡腿是最簡單易做的有氧運動之一。如果年輕人實在沒有時間運動,做幾分鐘原地高擡腿也能起到一定的健身效果。做高擡腿時上身一定要挺直,努力将大腿擡到與地面平行的位置。不過,這個動作運動強度較大,老年人要量力而行。

  專家推薦的高擡腿走路法更适合老年人,它能加大腰腹肌肉的運動,健美身形,還有助于預防疝氣。具體做法是:走路時,放慢腳步,盡量将腿向高處擡起,使大腿與腹部夾角盡可能接近90度;為保持平衡,手臂也相應擡高,同時用力收腹;左右腿交換擡起,每天走2次,每次走20步。

  老年朋友可以在有扶手的地方練習,确保身體平衡,以防跌倒。擡腳的高度别追求一步到位,能到什麼程度就到什麼程度。也可以邊看電視時邊鍛煉,不過髋關節有損傷、平衡力差、走路不穩、膝蓋不好等人不宜練習。

  總結:通過上述的文章對中醫療法和中醫養生知識等有關知識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大家現在是不是已經相信中醫一分鐘就可以治療疾病的神話呢?如果你對中醫療法也感興趣的話,不妨把這些知識告訴你身邊還不知道的朋友吧,增加他們對中醫的了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